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黑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 2020年)(7)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3-23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终身从教,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落实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绩效工资政策,依法保障教师平均工资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加大政策倾斜力度,设立农村教师岗位津贴,对农村住房困难教师实施专项扶持,在泥草房改造中予以倾斜。进一步提高班主任和民族教育、特殊教育教师津贴标准,提高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待遇。继续实行县域优秀教育人才奖励政策,落实好农村教师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政策,提高保障水平。建设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

(二)保障经费投入

⒈加大教育投入。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逐步满足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

各级政府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统筹各项收入,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明确各级政府财政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按照国家规定的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2012年达到占GDP4%的要求,认真落实国家核定的我省财政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争取高于中部地区平均水平。严格按照教育法律法规规定,年初预算和预算执行中的超收收入分配都要体现法定增长要求,保证财政教育拨款增长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强化城市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费的征收,确保足额入库,专项足额用于中小学和中职学校改善办学条件。

充分调动全社会办教育积极性,扩大社会资源进入教育途径,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完善财政、税收、金融和土地等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捐资助学、出资办学。完善非义务教育培养成本分担机制,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培养成本和群众承受能力,适时调整学费标准。完善教育捐赠激励机制,落实个人教育公益性捐赠支出在所得税税前扣除规定。

⒉完善投入机制。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提供公共教育服务职责,完善各级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保障学校办学经费的稳定来源和增长。根据国家办学条件基本标准和教育

教学基本需要,制定并逐步提高各级各类学校生均经费基本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

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实行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职责共同负担,省人民政府负责统筹落实的投入体制。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高保障水平。化解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非“普九”期间债务,防止发生新的债务。

非义务教育实行以政府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其他多种渠道筹措经费的投入机制。学前教育实行政府投入、社会举办者投入、家庭合理负担的投入机制。普通高中实行以财政投入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机制。中等职业教育实行政府、行业和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多渠道依法筹集经费的投入机制。逐步增加各级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落实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的政策要求,统筹使用职业教育培训资金。在示范性学校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探索政府、部门、企业共同投入的机制。高等教育实行以举办者投入为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培养成本、学校设立基金接受社会捐赠等多渠道筹措经费的投入机制。

加大各级政府教育投入,组织实施好教育重大项目建设和改革试点。积极探索、努力化解非义务教育公办学校特别是高等学校债务。进一步加大农村、边远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和民族教育投入。

⒊进一步健全政府资助政策体系。根据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和发展情况,逐步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和城镇低保家庭子女接受学前教育予以资助。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改善中小学学生营养状况。进一步完善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制度。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普通本科高校和高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普通高校国家助学贷款体制机制,推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建立健全研究生资助政策,设立研究生奖学金。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财力状况,建立奖、助学金标准动态调整机制。保证每一名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⒋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坚持依法理财,严格执行国家财政资金管理法律制度和财经纪律。建立科学化、精细化预算管理机制,科学编制预算,提高预算执行效率。探索设立高等教育拨款咨询委员会,增强经费分配的科学性。加强学校财务会计制度建设,完善经费使用内部稽核和内部控制制度。继续试行高校总会计师制度,提升经费使用和资产管理专业化水平。探索公办高等学校总会计师由政府委派。加强经费使用监督,完善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强化重大建设项目经费使用全程审计;建立经费使用绩效评价制度,加强重大项目经费使用考评,确保经费使用规范、安全、高效。进一步完善学校贷款监控制度,防范学校财务风险。建立并不断完善教育经费基础信息库,提升经费管理信息化水平。加强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建立健全学校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管理制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使用效益。建立健全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进一步完善学校收费管理办法,规范学校收费行为和资金使用管理。坚持勤俭办学,严禁铺张浪费。

(三)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

⒈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高度重视。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全省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建设。重点加强中小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信息基础建设,加快终端设施普及,缩小城乡数字化差距。加快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积极推进高等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执行国家教育信息化基本标准,促进各类教育信息系统互联互通。

⒉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继续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使农村和边远地区师生能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整合国内外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和先进技术,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建立适应各级各类教育需要,覆盖全省的教学资源库;逐步建成人人享有、人人利用、人人贡献的现代化学习平台,为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学生课外学习和全民终身学习提供丰富的多媒体学习资源;推动全民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⒊推动教育教学模式创新。强化信息技术应用,积极开展多媒体教学、远程教学、网络化学习,促进课程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层次整合,形成开放、互动、共享的教育模式,满足学生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开展高质量、高水平远程学历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远程职业教育。开展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着力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能力,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

⒋推进教育管理信息化。推进政府教育管理信息化,积累基础资料,掌握总体状况,加强动态监测,提高管理效率。基本建成较完备的省级教育基础信息库以及教育质量、学生流动、资源配置和毕业生就业状况等监测分析系统。整合各级各类教育管理资源,为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教育信息。加快学校管理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

(四)推进依法治教

⒈加强地方教育立法。适时修订《黑龙江省义务教育投入条例》、《黑龙江省民族教育条例》、《黑龙江省职业教育条例》,制定《黑龙江省学校安全条例》及有关学前教育、终身教育、校企合作等地方性法规、规章,基本形成与国家法律配套、符合黑龙江实际的地方教育法规体系。充分发挥各级人大和政协的监督作用,促进教育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落实。

⒉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教育行政执法工作,完善教育行政执法规范,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完善教育行政执法责任制,不定期开展教育执法专项检查,加大对各类教育违法办学行为查处力度。完善教育纠纷的解决机制,健全教育行政复议、教育行政诉讼、行政赔偿及教育申诉等救济制度,维护教育管理秩序。

⒊大力推进依法治校。推动“依法治校示范校”建设,完善学校章程和管理制度建设,促进学校依法办学和正确行使办学自主权。加强民主管理,健全校内教师、学生救济制度,保障教师、学生合法权益。开展普法教育,推进法制教育进课堂,不断提高师生法律素质和维权意识。做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

⒋完善督导制度和监督问责机制。推进国家《教育督导条例》的贯彻落实,制定相应实施办法。探索建立相对独立的教育督导机构,独立行使教育督导职能。坚持“督政”与“督学”并重,监督与指导并重。加强对全省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的督导评估,深入开展中等及中等以下各级各类教育的督导评估,实施全省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督导评估,全面促进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根据教育事业发展需要适时开展专项督导工作。进一步加强专职督导队伍和教育督导团建设,完善各级专职督学准入制度。健全督导评估结果公告制度、限期整改制度和以督导评估结果为依据的奖惩制度。

(五)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 组织实施重大发展项目:

1.以农村为重点的学前教育推进项目。按照基本建设以省及中央投入为主,配套设施设备及教师工资以市、县级财政投入为主的建设思路,“十二五”期间,改扩建和新建1000所农村和200所城市、农垦系统、森工系统公办幼儿园,重点建设县级实验幼儿园(幼教中心)、乡镇中心幼儿园;充分利用中小学富余校舍和社会资源,改建一批村级幼儿园;积极扶持边远、贫困和少数民族地区新建幼儿园;配备合格园长和教师,提高队伍专业化水平。

2.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项目。按照省市统筹、以县为主、城乡一体、全面建设的原则,建立完善城乡一体的义务教育经费和政策保障机制,优先建设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继续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薄弱校舍改造工程,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安全达标;改扩建农村学校寄宿设施;按标准配备教学仪器设备、图书;保证学校体育场地、器材基本达标;建立县域内校长、教师交流制度,实现师资均衡配置。

3.普通高中达标学校建设项目。按照属地管理、市县为主的原则,合理规划调整普通高中布局。按照《黑龙江省普通高中达标学校标准(试行)》要求,重点加强薄弱高中校舍改造、专业教室建设、仪器设备和图书配备,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并通过选派优秀校长和教师到薄弱学校任职等办法,推进薄弱高中达标。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黑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 2020年)(7)在线全文阅读。

黑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 2020年)(7).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54243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