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预习情况检查、实验过程、实验成绩评定等环节,提高实验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对于一部分设计性实验(包括一般设计性实验与综合性设计实验)和研究性实验,可单独进行实验成绩考核与评定。尤其是进行综合性设计实验的实验课程设计,一般应安排2~3周时间,以保证实验课程设计的目的,更应进行实验成绩的单独评定。多元化实验考核方法,统筹考核实验过程与实验结果,可以激发学生实验兴趣,提高实验能力。 3、本科生创新性实验训练项目和本科科研基金的实施 这项改革为大学生自主开展实验奠定了基础,也实现了大学生的创新性实验教学。我们设立创新基金的宗旨是:强化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创业精神和实验能力,使其尽早地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实验等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并得到基本的科研训练。创新基金的资助原则为?理实结合、突出重点、鼓励创新、注重实效?,资助办法为?自主申请、公平立项、择优资助、规范管理?。为此,我们成立了?学生创新基金管理领导小组?,对基金重要事项和基金项目资助经费进行管理。领导小组由相关系领导、专家学者和教学秘书组成。领导小组的具体职责是:审定创新基金评审专家组人员组成;批准各类项目的资助金额;研究决定基金实施中的重要问题。教学秘书负责基金项目的组织、实施和日常管理工作。创新基金项目资助经费是指基金直接用于资助本科学生科学研究项目的经费。创新基金重点资助学术思想新颖、目标明确、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研究方案可行的项目,资助范围为: (1)、专业性研究及创新项目; (2)、实验教学中的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 (3)、其他有研究与实验价值的项目。 符合下列条件的在校二、三年级本科学生均可向基金管理领导小组提出项目资助申请。 (1)、诚实、守信,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团结协作精神; (2)、品学兼优,学有余力,有较强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对科学研究、科技活动或社会实验有浓厚的兴趣和坚强的毅力。 (3)、成绩优秀或学有专长; 申请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项目小组。申请者个人不得一次同时在不同项目之间交叉申报。 申请资助的项目必须有指导教师,指导教师的职责是: (1)、指导申请人选择课题和组成项目研究小组; 31
(2)、指导申请人形成项目研究思路,包括立项依据、已有基础和条件、研究目标、主要内容、研究的主要方法、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研究进度和成果形式等; (3)、指导课题组如何开展项目研究工作,包括资料查阅、分析整理、实验调研、论文撰写等,使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真正含义,得到从事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 (本科生利用创新基金所做的项目见:10558_11_g_4.PDF) 4. 实验教学模式——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 强化学生实验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所有常规实验均1人1组、1套实验仪器;设计性、综合性和研究性实验为2?3人一组,既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又注意到群体协作精神的培养。对于测绘工程实验、总体规划设计实验、野外标本采集等,每组为3-5人,但每个学生都有独立操作训练。 根据地学的特点,课程实验离不开自然界,?中心?推行?课内与课外结合、教学与科研结合、优生优培?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全面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 ?开放式实验教学?这一新的教学模式重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我们不但在时间上采取开放式,在实验项目及实验内容上,也采取开放的形式,部分实验由学生选题,比如:规划设计一座凉亭,学生可以自己选取设计思路,可以设计现代风格的,也可以设计古代风格的,还可以选用不同的原材料进行。 培养学生对?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索能力、辨析能力和探索求知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和潜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的。为此,从2002学年度开始,我们对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地球科学系、环境学院各专业学生进行了大面积的开放式实验教学,在每一门实验课中均设?开放式、研究性?实验。目前,各实验室均已做到实验时间和空间的开放、实验内容的开放、实验人员的开放和实验教学管理的开放。 ?中心?在学校?开放实验室基金?、?中山大学学生科研计划项目?、各学科科研的资助下,每学年开设?开放式、研究性?实验,每个实验室全面对学生开放,同时?中心?鼓励学生自带课题进行自主式探索研究。 5.实验教学手段现代化 如何把?实验教材、实验仪器和实验过程、教学课件?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三位一体?,将极大地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效率。基于此认识,?中心?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推广应用,在校、院级的支持下,开展了以下工作: 32
(1) 建立了全新的网络实验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帮助学生掌握地学研究方法与实验技术,认识各类分析仪器的构造与工作原理,为学生进行课程复习、自我测试提供全新的学习平台。为教师与学生提供无时空限制的交流通道,可在网上预约实验设备,下载相关的内容。 (2) 解决学时减少与实验教学的矛盾:许多地学实验与技术涉及大、中、小型仪器设备,学生通过书本来了解其构造和工作原理,往往很难理解,学习效果甚差,学生在实验时须花费大量时间来弄懂仪器,以致实验操作时间不够。中心把一些仪器的应用、实验软件、实验的方法、图片、教学课件等在网上发布,让学生随时浏览学习,基于这一实验教学平台资源的学习,学生就能较好地认识仪器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有利于顺利地完成实际实验,解决实验学时短与实验教学的矛盾,促进化学实验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 (3) 探索并建立新的地学实验课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中心?将继续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根据社会发展对地学的要求,全面深化地学实验课教学改革,探索地学实验课的教学规律,促进地学专业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6.实验课程的考试与考核 课程考试或考核的目的主要是检验教与学的效果,促进教学内容的完善、教学方法的改进,促进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同时,考核制度也是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根据地学学科实验内容跨度大的特点采取分学科制订实验教学的考核标准。 《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实验的考核标准为:实验成绩实行百分制,平时考核为前6个实验课程和作业的成绩,各占10%,平时出勤和学习态度占10%。期末考核是第7个经典建筑分析汇报,占30%。每学期该课程的总评成绩由2-3个设计作业的成绩综合而成,其中第1个设计作业的成绩占30%,第2个设计作业的成绩占30%,第3个设计作业的成绩占40%。 每个设计作业的成绩也实行百分制:课堂表现20%,方案设计50%,成果表现30%。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5级。 对于《自然地理与环境分析》、《水资源与环境》、《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数字测绘实验教学》、《地球科学观测鉴定》、《地球科学分析测试》、《岩土工程分析测试》和《地球科学信息技术》实验教学的考核标准如下表。 每个实验的评分包括:预习报告20%,实际操作40%,结果20%,总结报告20%。 实验成绩实行百分制,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5级。
33
单个基本技能训练实验和基础性实验成绩平分标准(100分) 项 目 成 绩 备 注 实验前准备、预习20 考核(口试) 其中:实验态度:10分 仪器样本准备:5分 实验计划:5分 安全:10分 实验方法合理性:30 不能以实验结果的对、错来衡量,以科学、合理性来衡量 原理表述 5 实验报告 数据处理 5 结果与讨论 10 实验操作 实验结果 总结报告 40 20 20 对于?开放式、研究创新性?实验,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要求学生在一学年内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一项实验课题的研究,同学们需经历从文献查阅、实验方案设计,到实验准备、仪器组装及其调试、实验测量,以及实验数据处理、论文撰写和交流答辩等一系列过程。本考试方案规定,学生须独立撰写研究性实验报告,其格式与科技论文的基本相同,包括以下几部分:(1)实验课题的背景、研究意义和目的;(2) 实验部分(实验原理与方法、实验装臵、化学试剂、实验过程或步骤、实验数据处理);(3)实验结果与讨论;(4)结论;(5)参考文献;(6)中英文摘要。 为了加强各实验小组的交流,培养学生的表达与科技交流能力,共享研究性实验的收获,每学年组织?‘开放式、研究性’实验交流(答辩)会?作为该课程考核的必要环节之一。 在研究性实验成绩的评定中,学生研读文献的情况、对实验课题的理解深度、实验内容及结果、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和答辩情况等是评定成绩的重点。对于在?开放式、研究性?实验中表现特别优秀的学生,除可获得基本分外,还可以另外获得最高为5分的奖励分,当然,其总成绩应控制在100分以内。 奖励分的设臵是与?开放式实验教学?的要求相一致的,它能有效地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科学评价,其中包含了学生的研究素质,因此使学生成绩有了合理的区分度。 考试成绩的构成:根据地学学科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成绩构成,部分实验成绩采取开卷和闭卷考试两个部分;部分采用实验作品考核或设计方案考核作为实验成绩。原则是:要求学生对要解决的问题或要测定要素提出实验方案、设计思路,组合出基本的实验方案或流程,并对实验结果的精确度和误差来源进行分析与讨论。由于地学实验问题的解决方案具有多样化特点,因此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发挥的自由度大,灵活性强,避免了死
34
记硬背,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会起到较好的作用。 2-5.实验教材(出版实验教材名称、自编实验讲义情况等) ?中心?目前使用自编的正式出版教材有: 1. 城市规划与建设地理信息系统;张新长、马林兵;武汉大学出版社。 2. C程序设计基础及其在GIS中的应用;杜国明、陈晓翔;中国教育文化出版社。 3. 地理信息与规划支持系统;叶嘉安、宋小冬、钮心毅、黎夏;科学出版社。 4. 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周春山;科学出版社。 5. 环境水文学;陈俊合、江涛、陈建耀;科学出版社。(?十一五?规划教材) 6. WEB GIS原理与方法教程;马林兵、张新长、伍少坤;科学出版社。(?十一五?规划教材) 7. GIS与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黎夏、刘凯;科学出版社。(?十一五?规划教材) 8. 现代测量技术——GPS卫星定位及海底地形测量;黄德全;中国教育文化出版社。 9. 土地利用与管理;董玉祥、刘琦、刘小航;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0.地理模拟系统:元胞自动机与多智能体;黎夏、叶嘉安、刘小平、杨青生;科学出版社。 11.大比例尺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技术与方法;董玉祥、全洪、张青年、简陆芽、刘光勇;科学出版社 12.水环境评价与规划;陈晓宏、江涛、陈俊合;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13.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张新长、曾广鸿、张青年;科学出版社。(?十一五?规划教材) 14.Advanced Gis Modelling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 Gis;黎夏;China Education &Culture Publishing Company. 15.矿物学实习指导书,张恩、彭民生,地质出版社
3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广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