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广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5-18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广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申请书

推荐单位:广东省教育厅 学校名称:中山大学 中心名称:地学实验教学中心 中心网址:http://gp.sysu.edu.cn/geoscience_lab 中心联系电话 :(020)84114582、(020)84111009 中心通信地址 : 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地环大楼 申报日期:2009年6月3日

1

1.实验教学中心总体情况

实验教学中心名称 隶属部门/管理部门 中山大学地学实验教学中心 所属学科名称 国家教育部/中山大学 地学 成立时间 2002.10 中心建设 发展历程 中山大学?地学实验教学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源于1924年成立的地质学系实验室和1929年成立的中山大学地理学系实验室。 中山大学地理学系、地质学是全国建系最早、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大学地学系之一。 ?中心?于2002年10月成立,是专门从事实验教学的单位。地学实验教学中心又分为两大系列,一个是地理实验教学系列;另一个是地质实验教学系列。 ?中心?由学校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处、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地球科学系领导。?中心?设在中山大学本部(广州南校区),在广州南校区设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专业地理综合实验室、数字测绘实验室、规划设计实验室、人文地理国家重点学科实验室、教育部?985?遥感与GIS地学应用创新平台、华南滨海水循环综合试验场、岩矿鉴定实验室、地球化学实验室、岩土工程实验室和地球信息技术实验室,在珠海校区设有基础地学实验室,承担中山大学地理学及地球科学类本科专业的基础实验。 目前,中心的实验教学队伍由专职的实验技术人员和兼职教师担任,现有专职技术人员17人,兼职约60人。 在 ?211?及?985?项目建设经费的大力支持下,对实验室进行了整合和改扩建,实验室规模得到很大发展,同时更新、购臵了一批新的教学实验仪器。目前实验中心面积近3000平方米,拥有各类仪器设备1270台套,价值人民币3580万元。实验中心以学科为依托,科研与教学互动,以科研成果促进实验教学发展,近五年科研经费投入实验教学仪器设备的研制和购臵总计达1000余万元。 近五年70%以上的仪器设备得到更新,设备综合利用率95%,设备完好率达95%以上。由于学校对中心建设工作十分重视,仅近五年投入到实验中心建设的资金达1150万元。目前实验中心的设备品质精良,组合优化,配臵合理,数量充足,满足现代实验教学要求。 ?中心?制定了多项管理制度,实验教学体系建设、实验教学内容更新等取得实效;以?按照以学生为本,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协调发展?作为实验教学理念,创建?厚基础、多实践、强创新、全开放?的创新性实验教学体系。把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于?培养国家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适应地学发展的高素质、多样化、创新型的人才,即地学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开设?开放式、创新性?的实验,确定了培养地学创新复合型人才的目标,建立了地学人才培养新机制,使地学实验教学进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 秉承孙中山先生倡导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经过80多年的发展,中山大学地学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有对中国地理学、地质学做出杰出贡献的周廷儒院士、周立三院士、黄秉维院士、郑度院士、陈国达院士,也有在各行业为社会作出贡献的社会精英。 ?中心?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先进,实验环境优美;?中心?实验教学理念先进,教学研究活跃,教学改革成果显著;?中心?管理科学,教师队伍稳定,教师素质高,中山大学地学已经成为了广东乃至全国重要的地学人才培养基地。 2

姓 名 保继刚 专业技术 教授,博士生职 务 导师 性别 男 学位 博士 出生年月 1964年2月 毕业院校 中山大学 邮 编 联系电话 民族 汉 通讯地址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电子邮箱 eesbjg@mail.sysu.edu.cn 510275 020-84113082 按现代高等教育的要求,负责实验中心的总体实验教学、实验室建设、管理和服务工作。 主要工作有: (1)负责制定中心改革、发展、建设总体规划,建立并完善地球科学的实验教学新体系; (2)领导并建立一支相对独立的高水平实验教学队伍,负责实验中心工作 中心主任 人员聘任、分工和岗位责任的落实、检查及年终考核; (3)制定实验中心有关规章制度和岗位责任制,以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为管理目标,建立现代化的高效运行的管理机制并贯彻、实施; (4)负责中心日常运转,合理使用和调配实验中心的人力、物力资源和经费,督促、检查、协调、考核、聘任等实验中心的各项工作; 主要职责 (5)建设仪器设备先进、资源共享、开放服务、适合学生自主实验、个性化学习的实验教学环境; (6)组织教师开展实验教学改革,制定实验教学计划和实验教学大纲,负责实验教材的撰写与出版及网络课程建设,负责中心所有课程教学改革方针、方案的制定实施; (7)以素质教育、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引导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和学生积极改革创新,大力开展教研和教改活动; (8)实事求是,科学总结实验中心工作,定期向校、院有关领导汇报实验教学、工作情况,接受学校和学院的考核。 其提出的:?要用超常规的眼光发展地学实验教学,培养国家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适应地学发展的高素质、多样化、创新型的人才,即地学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为地学实验教学的发展指明方向。 3

1、工作经历: 1987.5 ~ 1989.1 云南省地理研究所 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 1989.2~1994.2 中山大学地理系 讲师 副教授,副系主任 1995.8 ~ 2000.1 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 教授 1995.8 ~ 1996.2 加拿大不列颠哥仑比亚大学访问学者 1996.3 ~ 1996.8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奥巴尼分校访问学者 1996.9 ~ 1996.12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访问学者 2000.2 ~ 中山大学旅游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 主任 教学科研 2002.10~ 地学实验教学中心主任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院长 主要经历 2004~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 院长。 2007~ 中山大学校长助理。 2、主要研究领域及兴趣: 人文地理、旅游地理、旅游者行为研究、旅游地空间竞争、引力模型在游客预 测中的应用、旅游影响、主题公园、城市旅游、社区旅游等。 3、主持的主要研究和实践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旅游区域经济影响评价模型及比较研究(2005-2007)。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城市旅游理论体系、结构功能及游憩商业区研究 (2002-2004,批准号:40171027)。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旅游开发的区域效应研究?,批准号:49271032,1993 —1995。 (4)国家旅游局项目: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规划(2006)。 (5)国家旅游局项目:新疆喀斯特湖旅游发展规划(2005)。 (6)地方规划项目:湖南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6)。 (7)地方委托:黄山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4-2005。 (8)地方委托:西双版纳在澜湄次区域旅游合作中的战略研究,2003-2004。 (9)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国家计委、国家旅游局:西部旅游投资规划(西南片), 2002-2003。 (10)湖北省旅游局:湖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0-2001。 4、个人获奖情况: 2004年获南粤优秀教师奖;主持编著的《 旅游地理学》(修订版)教材 2002 年获教育部优秀教材二等奖; 1997年获广东省旅游局?为广东旅游争光?奖;成 果?旅游地理学的若干理论和方法研究?系列论文1993年获广东省高教局理论成 果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获奖者;1992年获中国地理学会首届青年地理科技奖, 全国10人获奖;1992年获广州市百名教育新秀奖;1991年被评为中山大学先进科 学工作者;参加完成的《西南地区资源开发与发展战略研究》成果荣获1995年度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参加完成的《北京市旅游发展战略研究》项目,总成果于 1987年被评为北京市首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5、社会兼职: 世界旅游组织学术委员会委员(2005-);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2004~);广东地理学会理事长(2001~2005);中国旅游学术论坛主席(2001-2003);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地理学会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东南大学、新疆师范大学兼职教授(2005-);云南师范大学、海南大学、西南林学院(2004-)座教授;青海省人民政府顾问;《Tourism Geographies》顾问编委、《China Tourism Research》中国区域编辑。

4

6、近年发表的部分教学研究论文和编写的教材 (1)保继刚. 旅游开发研究――原理、方法、实践(第二版).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3。 (2)保继刚等著. 城市旅游:原理、案例.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 (4)保继刚等著. 旅游规划案例, 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 2003。 (5)保继刚等著:旅游区规划与策划案例.广东旅游出版社,2005。 7、获教学成果奖励情况 (1)《旅游地理学》2007年被评为广东省高校精品课程。 (2)2004年,获得?南粤优秀教师?称号。 8、近年发表的部分科研论文 (1)、保继刚,孙九霞.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中西差异.地理学报,2006,61(4):401-413. (2)保继刚,郑海燕,戴光全.桂林国内客源市场的空间结构演变.地理学报,2002,57(1):96-106. (3)保继刚,苏晓波. 历史城镇的旅游商业化研究. 地理学报,2004,59(3):427-436. (4)保继刚,张骁鸣. 1978年以来中国旅游地理学的检讨与反思. 地理学报,2004,59(S1):132-138 (5)保继刚,甘萌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旅游目的地地位变化及因素分析. 地理科学,2004,24(3):365-370 (6)保继刚,徐红罡,戴光全.?告别三峡游?的影响及理论解释. 地理研教学科研 究,2002,21(5):608-616. 主要成果 (7)保继刚,龙江智.城市旅游驱动力的转化及其实践意义.地理研究,2005,24(2):274-282. (8)古诗韵,保继刚.广州城市游憩商业区(RBD)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地理科学,2002,22(4):489-494 (9)保继刚,邱继勤.旅游小企业与旅游地社会文化变迁:阳朔西街案例.人文地理,2006,21(2):1-4,54. (10)保继刚. 研究规范———中国旅游学术研究的基本前提. 旅游学刊,2005,20(3):7. (11)保继刚、徐红罡、李丽梅、John Ap:香港迪斯尼乐园对珠江三角洲的影响.旅游学刊,2001,16(4): 34-38. (12)保继刚.中国主题公园的发展反思及国际主题公园进入中国的透视.风景园林,2005(2):26-30 (13)保继刚,刘雪梅.房地产开发主导下城市滨水区更新的反思——以广州滨江东为例,规划师,2005(5):107-110 (14)保继刚,郑海燕.苏州城市旅游地生命周期的系统动态研究.规划师,2004(11):13-16 (15)保继刚,古诗韵.广州城市游憩商业区(RBD)形成与发展.人文地理,2002,17(5):1-6 (16)保继刚,孙九霞.旅游规划的社区参与研究――以阳朔遇龙河风景旅游区为例.规划师,2003(7):32-38。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广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线全文阅读。

广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63050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