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分GPS测量实验 海洋测量实验 遥感地学应用实验 地籍测量实验 计算机地图制图实验 (5)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实验课程(33学分614学时) 建筑初步实验 建筑设计实验 城市规划原理实验 城市规划资料汇编实验、 计算机辅助制图实验 城市设计课程设计实验 景观规划课程设计实验 城市总体规划课程设计实验 详细规划课程设计实验 (6)地球科学观测鉴定实验课程(32学分632学时) 地球科学概论实验 结晶学与矿物学实验 岩石学实验 构造地质学实验 古生物学实验 岩矿鉴定技术 宝玉石鉴定实验 (7)地球科学分析测试实验课程(6学分108学时) 现代岩矿测试技术 (8)岩土工程分析测试实验课程(3学分54学时) 土工实验 岩土工程勘察实验 (9)地球科学信息技术实验课程(4学分81学时) 26
遥感地质实验 计算机网络实验 2)实验项目名称及综合型、设计型、创新型实验比例 实验课程、实验项目设计的总体思想是?以学生为本,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素质提高协调发展?。在设计中,在基础理论课中,加强理论与技术应用的有机结合,加强地学新技术的应用;在专门实验课程中,鼓励教师依托科研项目开设综合性、创新性实验项目;扶持特色实验课程和项目的发展;加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训练。 按照上述设计思想,每门实验课程均含有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其中,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占所有实验项目的比例达到30%以上。 课程实验、实习设臵的基本情况(见10558_11_g_3.pdf)。 3)实验教学与科研、工程等实际应用结合情况 实验教学内容与科研和工程设计的紧密结合才富有生命力、才能对学生产生吸引力。把科研融合到实验教学中,实行?导师制?是我校地学的一大特式,在相关老师的指导下,把科研与学生的相关实验结合在一起。各门实验课程中的综合性、设计型和创新性实验内容部分来自教师的科研成果、部分来自生产实际和日常生活,具有新颖性、探索性、实用性、趣味性等特色,对于本科生在课余时间完成是颇具挑战性的。 近五年来,?中心?累计开出结合科研和工程实际的?开放式、研究性?实验50个,参与的学生人数达500多人,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 (1)2007年,城市规划专业学生柯登证、李雯婧、钟燕芬、陈仲强同学组成一个课题 组,结合林琳教授的课题,在全国范围内重点广东省,对经济、文化、城市发展等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形成的社会调查报告获得建设部专指作业二等奖。 (2)2007.12.05,经济地理,洪国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二等奖,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与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CSIAM)。 (3)2008.3 05,经济地理,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优秀奖,校级奖项,洪国志,共青团中山大学委员会。 (4)05经济地理,2007.11 书写身边的历史——生活教育农村调查活动优秀奖 校级吴敏华 中山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及华南农村研究中心。 (5)05经济地理,2007.11 ?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征文比赛?优秀论文?,国家级 苟倩莹 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青年分论坛组委会。
27
(6)05经济地理 2007.11 ?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征文比赛?优秀论文?国家级 薛巍 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青年分论坛组委会。 (7)05城市规划,2008.01,中国大学生北极考察活动华南赛区,第6名,省级奖项,吴超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8)03市政管理,2007.11,广西国际城市设计大赛佳作奖,国家级奖项,欧广洪,广西城市规划协会。 (9)03市政管理,2007.11,广西国际城市设计大赛佳作奖,国家级奖项,谭宇文,广西城市规划协会。 (10)03市政管理,2007.11,广西国际城市设计大赛佳作奖,国家级奖项,钟燕芬,广西城市规划协会。 2-4.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实验技术、方法、手段,实验考核方法等) 1、实验技术、实验方法 在课程研究性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注重改变以往以验证为目的的课程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全新的地学观及综合分析问题、创新性能力,加强新思维、新技术和新方法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建立特色鲜明、科学合理、循序渐进的课程教学新体系,全面体现研究性教学课程的设计性、综合性及创新性。由于不同课程内容的差异,我们以课程的性质为依据,建立了具有特色的研究性课程教学模式。 1).基础平台课程 地学类的课程多是以实践性、经验性为主,以往传统的地学类课程的教学多是以观察为主,以达到理解课堂中理论的阐述和验证课程中形态的描述,即以验证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根据地学的特点,我们因课制宜,努力寻求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获得良好的感性认识,消化理论知识,并体现课程教学的设计性、综合性及研究性。 比如,在《古生物学》课程研究性教学改革过程中,我们普遍采用结合课程内容进行综合教学,通过资料阅读,由教师引导,学生自行提出问题,自行设计解决问题的技术途径,达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之目的,完成自我设计、自我解决的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教学过程。 2).特色选修课程 重视实验技术研究,实验项目选择、实验方案设计有利于启迪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模式,形成以自主式、合作式、研究式为
28
主的学习方式。对于本科高年级学生的选修课程,由于学生已有较好的地学基础知识,因此具备很好的实施研究性教学改革的条件。对于本科高年级学生的选修课程,由于学生已有较好的地学基础知识,因此具备很好的实施研究性教学改革的条件。比如,在《遥感与地学应用》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就充分利用教育部遥感与GIS地学应用创新平台优良的教学科研平台,大力度地推行研究性教学改革。空间信息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近年来随着人类居住环境问题日显突出、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以及该学科研究内容不断更新和扩充,各种新成果不断涌现,显示这一学科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显然旧有的教学方法不仅不能适应于这一学科发展的需求,也有悖于当前高校创新性人才培养方针。根据本课程特点我们将教学方向重点放在研讨、综合分析和实际动手的互动交流能力的培养上。如鉴于近年来出现的大量新成果以及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课程制定激发学生主观能动地利用各种资源的阶段式考核,将教师命题和学生根据学科发展自己提出问题相结合的方法设立专题,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在课外利用各种渠道(图书馆、资料室和网络查询)收集与专题相关的资料,并严格按科技论文的形式撰写各种形式读书报告(学科发展综述、存在科学问题以及自己的看法与认识等等),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收集阅读文献和综合分析资料的能力,而且还能锻炼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另外改革传统教学考核方式,改进教学方法,采取课堂讲解与讨论的互动教学方法,给学生创造上讲台的机会并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小组为单位对大家关心的问题和当前本学科的研究热点进行讲解答辩,锻炼学生的表达和辩解能力;此外本课程还注重开发学生实际科学研究的动手和应用能力,并在两个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一是进行模拟式科研训练,这主要通过收集前人对特定地区研究所得实际资料的收集,去除其论证和观点,给出地学背景和分析数据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撰写科研论文;另一是野外观察和采样以及实验室实际操作的研究过程培养;具体做法是结合本课程设计的课间野外现场教学,让学生取得第一手实际资料,并在室内研究的基础上进入我校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各种样品处理和测试工作,这一工作的开展基本以小组为单位并与大四年纪毕业论文工作相结合,成果突出者,鼓励在正式刊物发表。 通过这种多种技能训练的研究性授课方式,使学生在有限授课学时内最大限度地课程的学科体系、新知识、新内容和发展趋势,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的科研方法和基本技能,满足创新性人才培养的目的。 3).课程实习教学 以往的课程教学实习是以认识实习为目的,教师讲解,学生被动学习。近年来,我们 29
在10余门课程中实施课程间穿插野外实习的方法,将科研小课题、课程大作业等明显具有研究性质的教学内容溶入课程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比如,构造地质学课程课间野外教学实习,就很好地纳入了科学研究的教学思想。构造地质学课程实习教学不仅强化了课间野外实习教学,并作为该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进行了新的改革与思考,主要从实践的目的性、实习内容、教学方式方法、训练学生实践能力方面进一步强化。为此,充分考虑了以下几点: (1)充分利用所处在广东的地域优势,优选附近典型地学现象进行野外实习,加强专业化实践的训练。 (2)改变描述型、填鸭灌输式和传统的被动教学模式,采用现场考察研讨式、设计式教学的模式,模拟工作访问式科研活动进行教学,训练学生综合的专业素质和专业科研能力。 (3)进一步加强学生专业知识语言及形体表述能力的训练,以问题讨论方式调动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间的互动性交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培养过硬的科学研究作风。 地学是一门应用基础专业课,通过野外实践,使学生学会认识和掌握野外考察、研究的程序、研究内容与工作方法,提高综合分析的能力,为今后生产、科研工作进行方法、思路、综合能力和科研报告编写的训练,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为本科毕业实践打下基础。 2、教学手段提高: 中心重视教学手段的改进,除了在学校支持下,改善了实验室外部环境,并对实验室内部的教学条件进行改造,提高了实验室现代化水平,在实验中可通过教学录像、多媒体技术等现代教学辅助手段,引导学生独立地完成实验设计,提高实验技能。 实验教学中,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模式,实验教师在学生进行实验之前,讲解实验指导书上的内容及操作的疑难点,其目的是使学生能顺利完成实验,同时调动学生独立思考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实验学时及仪器设备有充分的保证,有充裕的时间和仪器来完成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验后,对于不合理数据需重作,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合理的、有效的试验教学方法保证了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除此采用开展课堂讨论、实验竞赛、开放实验室、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开展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活跃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验考评方法由平时测评、小组讨论总结、实验操作、试题测验,多种方法进行,最后综合得出成绩。在考核中,严格实验成绩评定,加强实验教学过程的管理,包括实验准备、 3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广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