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行政组织的设置与运行,本着精简、统一、效能原则,不断进行调整与改革,并有一定的成就。
(3)在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贯彻了民主集中制原则。
新中国行政组织发展历程中的缺憾:
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以及政府对社会经济事务的直接管理方式是根本原因,其根源于无所不包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中认识到,转变政府职能是我国行政组织改革的前提和基础。
思考题:
1、评述西方“统治行政”时期行政组织的历史发展与理论发展。 2、评述西方“管理行政”时期行政组织的历史发展与理论发展。 3、评述西方“服务行政”时期行政组织的历史发展与理论发展。 4、我国专制时代行政组织的历史发展与理论发展。
5、分析我国改革发展时期行政组织的历史发展与理论发展。
参考书:
1、唐兴霖主编:《公共行政组织原理:体系与范围》,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 2、朱国云著:《组织理论:历史与流派》,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版。 3、[美]罗伯特·B.登哈特著:《公共组织理论》(第3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第1版。
4、傅明贤主编:《行政组织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1版。
17
第三章 行政组织结构
教学要点:
行政组织结构的含义、意义、设计;行政组织结构的无效;行政组织结构的类型:纵向结构、横向结构。行政组织结构的功能;行政组织结构的分化与整合;行政组织结构的优化及其发展:扁平化、弹性化、网格化与虚拟化。 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的概念:结构、行政组织结构。
熟练回答的问题:行政组织的功能;行政组织结构的类型。 能够熟练区别和分析的问题: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 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加以分析的问题:优化行政组织结构。
第一节 行政组织结构概述 一、行政组织结构概念的界定 Public Organizational Sructure
结构本是生物学和建筑学的概念 (一) 定义:
1、组织结构的定义:
组织结构Organizational Sructure则是组织内部各构成要素之间的排列组合形式。
2、行政组织:行政组织结构表现为行政组织各部分间的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集状态、联系方式以及各要素间相互关系的一种模式,起框架支撑作用。
3、组织结构的功能
整合功能、沟通功能、激励功能、效率功能
(二)描述结构的关键性要素 1、复杂性 2、集权度 3、正规化
(三)组织结构认识的演变 以卢瑟·古利克为代表的行政管理学派的理论家们提出应当建立高度专业分工的清晰明确的任务分配机制。
20世纪中期,组织结构的权变理论观点认为,组织的结构必须与组织所面临的各种偶然性因素相适应。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各种实证研究大大增加,这些研究进一步巩固并拓展了权变理论的解释范畴。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有关组织的著述及其管理实践更进一步远离了传统上比较官僚化和机
械式的结构,转而倾向于一种更为灵活且、更具有机性的结构。 (四)影响行政组织结构的权变因素
18
1、环境。
伯恩斯和斯托克提出的机械式组织与有机式组织。 劳伦斯和洛奇提出的差异化组织与一体化组织。 埃莫里和特里斯特的观点。 汤姆森的观点。 人口生态学的观点。
2、战略。
钱德勒的观点。 迈尔斯和斯诺的观点
3、技术。
伍德沃德的观点。 查尔斯·佩罗的观点。 詹姆斯·汤姆森的观点。
4、规模。
彼得·布劳的观点。 Aston 大学的观点。 迈耶的观点。
第二节 行政组织结构的类型
一、行政组织的横向结构 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 1、管理层次
管理层次的定义、管理层次过多的弊端、影响管理层次的因素。 2、管理幅度
管理幅度的定义、管理幅度概念的发展、管理幅度与上下级联系数呈指数函数关系、管理幅度的大小如何适当选择。
3、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在行政组织结构中呈反比关系。
二、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
(一)职能式结构(functional structure 又叫u型结构或参谋式结构 弗雷德里克·W·泰勒最早提出
在各级主管领导下,按专业分工设置若干职能部门。
优点:实行专业分工,减轻主管领导负担,有利于各级管理者发挥专业特长。
缺点:易造成多重领导或互相推诿、扯皮的现象;各级职能部门间横向联系较差;环境适应 性较差。
职能式结构是公共行政组织通常采用的一种结构模式。
19
横向分工所形成的部门化是行政管理客观实践的要求,也是组织管理工作日益复杂化、专业化和科学化的客观需要。 内部部门分工依据 (1)按职能划分
(2)按提供的服务或产品划分 (3)按地域或区域划分 (4)按管理对象划分
(5)按管理程序或流程分工来划分
(二)事业部式结构(divisional steucture M型结构) 又称产品部式结构或战略经营单位。针对单个产品、产品组合、主要工程或项目、地理分布、商务中心或利润中心来组织事业部,各事业部独立经营,独立核算。
最早是美国通用汽车的常务副总经理斯隆参考杜邦公司的经验,使得通用汽车获得极大成功,故该结构又被成为斯隆模型。 优点:提高了管理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有利于发挥事业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有利于培养领导人才;有利于组织的专业化发展,提高管理效率。
缺点:机构重叠、管理成本增加;各事业部容易不顾组织整体利益;各事业部间协调困难,影响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的交流和共享。
(三)矩阵式结构matrix structure
临时性组织结构形式.将按职能划分的部门和按项目划分的项目小组,两个系统组成一个矩阵,加强纵向控制和横向联系。 优点:有利于发挥人员的潜能和培养人才;又有利于各职能部门间的协作和专业人员取长补短;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与适应性,更利于提高组织效率。
缺点:易出现上级领导之间的矛盾或推诿,使下级无所适从;由于组织的临时性,凝聚力不强。
(四)网络式结构矩阵式结构network structure
又叫N型结构。网络式的制度安排并不是通过牢固的组织权威以及法律的全力支持才组织在一起的,而是由于某些行为模式和共同的信念(即有些事应该如何去做)才结合起来的。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在《公共治理:集体行为的制度演变》一书中对人们利用网络来解决公共资源管理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网络的出现已经提供了除市场和政府之外的第三条解决公共资源管理问题的可供选择的有效途径。
网络式结构的独特优势之一是能够为不同的组织和个人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 (N型组织)以契约为结合基础的动态连解体,由一个核心组织来负责协调与其他组织间的关系与活动,几乎没有边界。基础是计算机网络化。 优点:具有更大的环境适应性和灵活性;各独立组织间的核心优势能力与优势资源形成共享;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很高;管理成本大大降低,竞争力进一步加强。
缺点:组织间的协调难度进一步加大;一个独立组织的效率对其他独立组织的影响加大。成
20
员的组织认同感低,凝聚力差。
(五)团队式结构team-based structure
团队是由数名知识与技能互补并且彼此承诺合作完成一项共同目标的员工所组成的特殊群体。常见的团队类型——问题解决团队、跨职能团队和自我管理团队。 团队的特征:
(1)团队的绩效既依赖个体的贡献,也依赖集体的合作; (2)工作结果不但要个体负责,也要求团队共同负责;
(3)团队不仅像普通群体一样具有共同的兴趣目标,还要具备共同的承诺; (4)相对于普通群体由管理者严密监视而言,团队常常具有自主权。
团队组织与传统组织的区别 员工素质 稳定性 负责人产生方式 领导与下属间的关系 沟通方式 传统组织 非知识性员工 比较稳定 由上级任命 团队组织 知识性员工 灵活,可根据需要随时变更 由上级任命或有团队民主选举 上下级,负责人一般有特殊平等,负责人一般无特殊待遇 待遇 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平行沟通
团队式组织结构Teanm Structure
为完成某项需要多种技能和经验的任务,通过选调组成一个团队,共同努力来完成任务的组织形式。
优点—员工参与决策,增加民主气氛,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应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更强。运行效率更高.
缺点--人数较少时,团队最容易取得成功;而人数较多时,彼此间的沟通较为困难。对团队领导和普通成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节 行政组织结构的功能
行政组织结构是行政组织的基本架构,是行政组织实体的具体表现,沟通行政组织的人流、物流与信息流,反映行政组织功能。 1、效率功能:有效运用资源 2、沟通功能:畅通无阻线程 3、激励功能:工作的满足感 4、整合功能:组织的同一性
良好的行政组织结构应该是以职能为中心,在数量上保持合理的比例关系,在质量上相互协调适应,呈现出一个有机的,充满活力的网络整体。
第四节 行政组织的优化与发展
一、扁平化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行政组织学教案2013年(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