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各项施工工序、工艺,做到上道工序不优,下道工序不开工,分层把关,层层负责,同时加强对各班组及外单位之间的配合协调。
坚持“三检”、“三不”制度,即:隐蔽工作检查制,不定期质量抽检制,单项工程竣工检查制;以及材料不合格不施工,上道工序未经验收下道工序不施工,试验不合格下道工序不施工。
1、主体结构使用的原材料带有出厂合格证并按施工验收规范进行抽样检验。 2、切实落实“三检”制度,以预防为主进行全面质量管理,根据每道工序及部位的特点,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技术、质量交底,明确质量标准。
3、对隐蔽工程严格按验收规定进行,组织现场质量人员、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再进行下步工序施工。
4、实行工程质量否决权制度,质量人员对于不合格产品有权要求停工整改,严重的予以返工处理。
5、施工过程中认真整理内业资料,做到准确翔实,使工程检验资料规范化,符合立卷归档要求。
6、钢筋搭接、焊接、间距、顺直度,弯曲等严格按质量规范要求施工。砼浇筑中随时测定砼的塌落度和入模温度,对不合格品坚决退回。
7、对工人进行岗位培训,特殊工种持证上岗,技术及检验人员工作认真负责。病句
8、采取成品保护措施,成品防护人员、劳务队负责按防护交底要求对确定的成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项目经理部质量员在施工过程中对照保护措施进行保护,并督促实施;项目经理部对成品的防护实施到交付工作完毕。
9、在竣工后至交付使用工作完毕实施以下防护措施:设专人防护管理,设标志牌或采取其它相应措施,防止施工产品被损坏。有条件时采用封闭式的现场管理,无条件时设巡回检查员进行巡回检查,保证防护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二、顶坑检验项目
顶坑开挖完毕,应报请监理工程师到现场监督检验,将检验情况填写地基检验表,报请监理工程师复验批准后,方可进行施工。
坑底检验内容包括:
1、坑底平面位置,尺寸和基底标高.
31
2、坑底地质情况和承载力是否与图纸相符. 3、坑底处理是否符合图纸和本规范的要求.
第八章 安全保证措施
第一节 安全管理目标
1、杜绝施工中发生重大人身伤亡事故;
2、无等级火警事故;
3、无机械行车和道路交通责任事故;
4、无机械设备事故和重大管线损坏事故;无等级社会治安案件; 5、无业主、相关单位和周边居民的重大投诉事件; 6、创建天津市安全文明工地。
第二节 安全管理体系
(1)建立健全安全保证体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成立以项目部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项目安技部为安全管理职能部门,设专职安全工程师,施工队设专职安全员,班组设兼职安全员跟班作业,形成自上而下的安全保证体系。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以施工安全、人员安全、防火安全为工作职责,制定安全规划,搞好安全教育,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定期检查安全生产情况,召开安全会议,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消除事故隐患。
(2)根据本工程实际,查找安全工作重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安全作业制度和防护措施,对区间盾构、基坑开挖、临时用电、机械操作、负高空作业等建立作业规章制度。
(3)针对本工程安全防护重点,根据国家颁布的各种安全规程,结合单位实践经验,编制《现场安全防护规程手册》,人手一册,使施工人员牢记有关的安全作业内容和知识,严守操作规程,确保安全。
第三节 顶管过程安全管理要求
(1)深基坑作业,坑周围围挡必须符合分公司规定的要求,坑内上下梯设置为两部
32
专用梯,并设有扶手,安装要牢固并且要有一定的坡度。
(2)顶管前,应查明顶管沿线地下障碍物的情况。对管道穿越地段的上部房屋、桥梁等结构物,必须采取安全措施。
(3)顶管后座安装时,如发现后背墙面不平或顶进时枕木压缩不均匀,必须调整加固,方可顶进。
(4)吊装顶铁或管子时,严禁在扒杆回转半径内停留。往工作坑内下管时,应穿保险钢丝绳,并缓慢地将管子送人导轨就位,防止滑脱坠落。
(5)在拼接管段前或因故障停顿时,应加强联系,及时通知工具管头部操作人员停止冲泥出土,防止由于冲吸过多造成塌方。在长距离顶进过程中,应加强通风。 一般长度大于50米应采用大型通风机定时给顶管机头送风。设专人看管通风机,以保证顶管内的工作安全。
(6)当土压平衡机械失效或遇到硬石砾无法掘进时,需要打开胸板上的清石孔进行处理时,必须采取防止冒顶塌方的安全措施。
(7)管子的顶进或停止,应以工具管头部发信号为准。遇到顶进系统发生故障,应发信号给工具管头部的操作人员,引起注意。
(8)顶进过程中,不得站在顶铁两侧操作, 以防发生崩铁伤人事故。 (9)工具管中的纠偏千斤顶,应绝缘良好。操作电动高压油泵应戴绝缘手套。 (10)管内照明应采用24V安全电压照明,特别潮湿处应采用12V安全电压照明。
第四节 安全生产责任制
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各级安全管理岗位,包括项目部经理、工程公司经理、安全工程师、安全员、施工队长、各部门负责人,均要制定岗位职责,认真执行。
第五节 重点部位安全监控措施
本项目将顶坑开挖与支撑、确定为安全重点部位,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对各重点监控部位排出不利于安全的危险环节,作为重点监控的安全管理点,落实监控人员,实施重点监控。
33
第六节 设备、防火、安全技术措施
(1)施工机具、车辆和设备有专人管理和操作,做到“三定”(定人、定机、定岗位),“三好”(管好、用好、维修好),“四会”(会使用、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四懂”(懂管理、懂结构、懂性能、懂用途),车辆、设备按有关规定进行保养,确保其性能处于完好状态,符合安全技术要求。
(2)施工现场和生活区做好防火工作,按规定配备灭火器、消防砂箱、蓄水池等消防器材设施,且完好有效。危险品仓库、电气设备、机械设备作为防火重点,实行定人定责、定期检查,严防火灾发生。
第七节 施工用电安全措施
1、用电一般规定
(1) 施工用电编制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并有可靠的安全技术措施,上报审批后方可进行。用电线路和电气设备安装完毕以后,由保障部会同安技部的有关
人员对现场用电布设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2) 现场施工用电采用三相五线制,实行三级配电、二级保护, 配电箱设置总开关,做到一机一闸一漏电保护器。
(3) 施工现场的电气设备设施制订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现场电线、电气设备设施由专业电工经常检查整理,发现问题立即解决。
(4) 所有电气设备和金属外壳具备良好的接地和接零保护,所有的临时电源和移动电具装置有效的二级漏电保护开关。
(5) 经常对职工进行电气安全教育,未经考核合格的电工一律不准上岗作业。 2、用电安全保证措施
(1) 加强日常检查、维修、保养工作,要建立电工或使用人安全责任制,并与经济挂钩;坚持每月至少测试漏电开关一次的制度,并做好测试记录;严禁违章在电箱内乱接、乱拉;严禁在电箱内放杂物。
(2) 建筑物临时施工用电,由管道井架设线架用绝缘子固定接入,在每个施工段配置一施工电箱。
(3) 电缆的接头接入接线盒并附在墙上。接线盒内能防水、防尘、机械损伤并
34
远离易燃、易爆、易腐蚀场所。
(4) 所使用的配电箱是符合JGJ46-88规范要求的标准电箱,配电箱电气装置做到一机一闸一漏电保护。
(5) 开关箱的电源线长度不大于30m,并与其控制固定式用电调和的水平距离不超过3m。
(6)切实落实重复接地和保护接地(零)措施,保护接地(零)措施应做到: ①电器设备金属外壳应有可靠的保护接地或接零措施。
②活动房屋、金属屋架、电器金属构架、等必须接地,接地电阻应小于等于4欧姆。
③任何情况下,绿黄双色只能作保护接地或接零线用,选用线径不小于0mm2多股铜芯线。
(7)所有的电机、电器照明器具、手持电动工具的电源线装置二级漏电闸保护器。
3、施工现场照明设施标准化
(1) 施工现场室外照明灯具高度不低于3m,室内灯具距地面高度不低于2.4m。灯具要放置稳固,金属外壳、灯架必须可靠接地(零)保护,电源端应装有漏电的动作电流小于等于30毫安,漏电动作时间小于等于0.1秒的漏电保护器。灯具接线带电端、线不得外裸。
(2) 潮湿高温、空间狭窄、导电性能良好、触电危险性较大的施工场所,照明电源电压必须采用36V以下安全电压。
(3) 施工现场在一个工作面内,应设一般照明、局部照明和混合照明,不得只设局部照明。需大面积照明时,可采用碘钨灯照明,其高度宜在2.5m以上,镇流器应单独放置,并有防雨措施。
4、施工现场电缆线路敷设规范化
(1) 电缆线应埋地或架空敷设,严禁沿地面明设、乱拖乱拉。
(2) 室外电缆埋地敷设深度应不小于0.6m,并应在电缆上下各均匀铺设不小于5cm厚的细砂,然后覆盖硬质保护层,过路时应有钢管保护。
(3) 室外架空敷设电缆线路时,最大弧垂距地不得小于2.5m,通过道路口架空高度应距地5m以上,用钢丝绳攀挂。
(4) 电缆接头应牢固可靠,不得受张力影响,应作绝缘包扎。
3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顶管施工(7)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