砼管照明电缆照明灯机头电缆压浆总管运土车予埋注浆管土斗轱辘马压浆环管轻轨
管道内注浆示意图(随开镐随注浆)
管子接口及注浆示意图
第五节 开镐顶进测量
正常顶进时每顶进1米时测一回。测量采用激光经纬仪和水准仪配合进行。
第六节 回镐下管
下管要由专人指挥。下管要注意插口朝前,承口朝后。在插口安装胶圈时要涂抹凡士林,以使开镐顶紧管接口时胶圈均匀被压缩,不被扭曲、翻转,防止漏浆漏水。
第七节 下顶铁、出镐顶进(重复步骤3、4)
顶管管材采用T形钢套环橡胶圈防水接口,应符合下列规定:(1)橡胶圈的外观和断面组织应致密、均匀,无裂缝、孔隙或凹痕管子稳定好后,上好胶圈,在胶圈上抹匀凡士林,下弧形顶铁,再下∪型顶铁,后开镐,先顶∪型顶铁,再顶弧形顶铁,再顶管子,将刚稳定好的管子与前1节管子顶严紧。同时连接好各种注浆管路、行灯电路、机头连接电路、出土车轻轨。
第八节 (重复2~7步骤)进行
21
第九节 拔桩、进副坑
当机头顶到接近副坑时,开始拔副坑进洞口范围内的钢桩,采用25t吊车或振锤桩拔。
第十节 顶管施工中的稳定性计算
顶力计算:
P= K砂(22D1-10)LJ
= 1.3×(22×3.12-10)×150×0.7=8004 KN P:计算顶力(KN) D1:管道外径
L:计算顶进长度(取150米) K砂:砂类土系数 J: 减阻值 = (1-0.3) 经计算顶力为8004KN 后背承载力计算:
KP+2cH2R=aB(rH2KP+rhHKP)2=2.0×4.0×(18×4.0×2.76/2+2×100×42.76+18×3.5×4.0×2.76)=14059RaBrHKPch总推力之反力(KN)系数(取1.5~2.5之间)后备墙的宽度土的容重()后备墙的高度()2被动土压系数[为tg(45+ )]2土的内聚力(KPa)地面到后备墙顶部土体的高度(m)经计算R>P×1.2
22
第五章 顶管施工过程中的风险分析及应急预案 第一节 顶坑开挖风险分析
作为典型的顶管工程,顶管施工的全过程中伴随风险因素,而且由于地下管线较多,一旦发生事故其直接损失和社会影响远大于一般的道路排水工程,因此在顶管施工中我们拟采用风险管理的科学方法全过程、全方位地分析、监督、控制、处置各种风险因素,确保工程安全。
一、顶管施工中存在的风险因素:
1、顶坑围护结构严重变形。
2、顶坑发生整体或局部土体滑塌失稳。
3、开挖过程中顶坑水位差较大,坑内降水引起土体失稳。 4、顶坑开挖过程中超固结土层反弹。
二、顶管施工风险分析
1、.施工质量差
(1)、止水存在缺损,在地下水的作用下,水携带部分粘质土、松沙、粉土等顶坑以上的支护结构的背部流入基坑内,使顶坑周围的水土流失,造成相邻建筑物的开裂、倾斜,基坑周围道路开裂、塌陷,基坑中水满为患,坑壁坍塌。
(2)、地连墙墙深严重不足,或严重缩径,甚至断桩造成支护桩变形,基坑倒塌。
(3)、钢板桩埋深不够,造成局部变形过大,从而牵连整个支撑体系崩溃。 (4)、支撑未按要求施加应力,或预应力偏小,造成支护墙变形过大。 2、没有严格遵守施工规程
(1)、挖土机械在顶坑支护结构附近反铲挖土,使支护结构所承受的荷载大大增加,并且有较大的动荷载出现,大大超出了设计计算的安全储备,造成支护大变形。
(2)、顶坑开挖过程中,挖土机械随意碰触支撑部位,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23
(3)、基坑开挖不符合规程,基坑开挖应分层进行。
(4)、支撑结构的安装未遵守先支撑后开挖的原则,而是先挖后撑,另外为了施工方便,挖到一定深度未及时加支撑。从而造成支护结构大变形,甚至局部塌方整体失控。在支撑结构上增加了设计未考虑的施工荷载,导致支撑结构破坏。
(5)支撑拆除前未采取换撑措施,支撑拆除后,引起地连墙较大变形,甚至失稳破坏。
3、施工管理混乱,安全意识淡薄
(1)、顶管施工期间,在工作区域堆放大量的材料,以及开挖出来的土石,对顶坑支撑结构将产生很大的附加压力,使支撑结构大变形。
(2)、施工期间对附近的地下管线保护不力,使得水管泄漏,冲走墙后土,或使基坑周围土体大量进水,支护结构荷载剧增,支护结构大变形。
(3)、顶坑开挖过程中,对设计中的桩后卸载桩前留置反压土体等措施,敷衍了事,卸载不足,反压土体被掏空,造成支护结构大变形。
4、降水、排水、防水措施不力
(1)、坑四周没有封闭,使外部水侵入坑内土层,或者没有采取有效的隔水、排水措施,使坑内土体强度显著下降,基坑稳定性大大降低。
(3)、由于对基坑附近的排水管道,保护不力,造成管道破裂,冲垮基坑。 5、不重视信息施工
基坑监测是指导正确施工避免事故发生的必要措施是一种信息技术,不重视信息施工,必然造成很大的盲目性
(1)、监测数据不全面,不能形成综合判断,从而造成事故。
(2)、对监测数据分析不够,例如只顾及支护结构位移的大小,忽略了位移变化的速率,导致事故。
(3)、报警标准不准确,或报警不及时,从而错失抢险的机会。
第二节 顶管工程施工的应急预案
项目经理部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出现事故,快速科学处理”的思路,已提高事故发生后的工作效率,避免更大的损失,特制定以下应急预案。
24
一、成立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在项目上成立事故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任组长,项目副经理、项目总工、下设各成员部门,综合办公室、施工管理员、机械、安技、保卫、电工、外来工负责人。
二、机械设备及材料准备
顶管施工过程中事故发生往往是在瞬间的事,抢险的目的是避免事故的继续蔓延,使人民的生命和国家的财产损失降为最低。为了不错失抢险机会,基坑开挖前应提前准备好抢险的机械设备和材料。
三、顶管工程施工事故处理措施
基坑工程发生病害事故后,首先要查明导致病害事故的确切原因,判断事故的发展动态,正确指定处理方案,并迅速组织力量进行抢救,避免丧失良机,酿成更严重的后果。
1)、严格按照施工设计分层,对称,均衡开挖,限时封闭。施工期间密切监测各道支撑内力和围护变形情况,一旦发现变形速率及变形值增大,应立即停止开挖,严重者,立即进行回填,立即加强监测,加密支撑,并及时施加预应力。
2)、加强对周围环境的监测以及基坑外观察井水位变化,重点监测基坑临近楼房建筑的沉降倾斜情况,发生险情立即停止基坑开挖。
3)、加强对基坑附近管线的沉降监测,如发现有沉降超标现象,采用双液注浆加固,防止管线出现进一步沉降。
4)、当支护结构发生较大的内凸变位,首先要在坡顶或桩墙后卸载,坑内停止挖土作业,适当增加内撑,坑内堆筑沙石袋,或回填土方处理,为了减少墙后的地面荷载,顶坑周围严禁搭建施工临时用房,不得堆放建筑材料和弃土,不得停放大型施工机具和车辆,不得向顶坑周边倾倒生活及生产用水。坑周地面须进行防水处理。
5)、当发生整体或局部土体坍塌失稳时,首先应在可能条件下降低土中水位和进行坡顶卸载,加强未坍塌区段的监测和保护,严防事故继续扩大。
6)、坑内降水开挖,造成坑周地面或路面下陷和周边建筑物倾斜,地下管线
2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顶管施工(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