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答案(6)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3-16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战。

(例证)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还未散尽,第二次世界大战又在民族主义的喧嚣中拉开了帷幕, 这一次民族主义被发展到了顶点。轴心国用法西斯主义向本国人民灌输种族优越论并煽动他们对外扩张领土、屠杀占有地的人民、掠夺当地的资源;而各被侵略国家和受到侵略威胁的国家,都只有借助国民的爱国主义激情,将国家的资源全部动员起来,同侵略者进行殊死搏斗,方能扭转局面。这方面,即动员民众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将军们的指挥艺术和军事技术的发展。

冷战结束以后,民族主义又在世界范围内重新兴起,日益成为战争的主要“ 热” 源。1989 年以来新发生的 24 场国际性战争和武装冲突中, 有 14 场主要是由这种因素引发。

民族主义成为政府动员民众、发动或参与战争的工具以后,战争的深度和广度都发生了变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首先参战兵员不断增多。(2)其次,战争不再仅仅是军队和军队的较量, 也不仅仅是人的较量,而是国家之间综合国力的较量。(3)第三,在民族主义强烈感情的支配下,战争的目标非常明确,即彻底打败对方。

在21 世纪的今天,民族情感依然是世界各国人民最强烈的一种感情, 无论是推崇全球化的强国,还是强调民族主义的弱国,在本质上都还是为了自己民族的利益。时至今日,尽管全球化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经济逐渐走向一体化,政治趋同化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但是民族主义仍然是各国政府用来进行战争宣传的最有效的意识形态,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一个国家愿意而且能够抛弃民族主义。

40|JC|,|如何认识霸权稳定论?|P155

霸权稳定论是从国际系统结构着手分析系统稳定,认为霸权结构是稳定结构的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是西方国际政治经济学现实主义学派的观点。代表作是吉尔平的《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

相信霸权稳定论的学者认为:当国际体系中某一个居于主导地位的国家足够强大时,国际体系就能够保持相对稳定;当这个居于主导地位的国家走向衰落时,国际社会就会出现动荡和发生冲突。

主要内容:(1)承认国际关系具有激烈竞争的性质,现代民族国家是一部战争机器,国家安全和政治利益是第一位的。(2)如果没有霸权国提供有利的政治和经济环境就很难有一个安定的国际秩序,霸权的存在就意味着稳定的国际政治与经济秩序的存在,反之则会使国际社会处于无规则的混乱状态(大规模战争、国际体系的解体、全球政治混乱、经济倒退。

这些观点基于两个重要的假设:(1)霸权国为稳定的自由贸易体系提供领导角色。(2)虽然主导国家获益,但小国也获益,国际公益使小国能获取更多好处。

这种观点其实是强调由一个霸权国主导的单极结构能够减少或抑制国际冲突,与沃尔兹的“两极结构稳定论”和多伊奇·辛格的“多极结构稳定论”形成了分野。霸权稳定论实质上是一种强权说,“公益”和“搭便车”掩盖了大国剥削弱国和小国的实质。

41|JC|,|什么是国际机制论,它对国际政治研究有什么意义?|

基于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学者对国际机制的典型定义,可以归纳出国际机制的三个要素:共同的国际行为模式;协调国际间关系的原则、准则、规则和决策程序;以及限制在某一特定的问题领域。

国际机制论作为西方政治学理论之一于20世纪80年代后流行于西方。重点研究和分析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中的合作问题,特别是国际合作的组织形式、规则和规范以及国际合作的结构功能问题。

国际机制论认为:

1.环境的不确定性和信息的不完善性,以及主体在交易过程中存在的机会主义倾向,是世界政治中交易成本存在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国际合作关系出现、维持和延续的障碍所在。

2.国际机制可以帮助达成政府之间意愿的契合。由于对长期利益的重视克服了对眼前利益的短视,国际机制因而通过降低不确定性和不完善性促进改革国际间合作。 26 / 43

3.该派学者普遍认为国际关系中不只是对抗,还存在广阔的合作前景,其常用范例是世界银行、WTO等。

最早在国际问题中提出“国际合作机制”概念的是约翰·鲁杰,他把国际合作机制定义为已经被一部分国家所接受的一系列相互期望、规则和规定、计划、组织的能量和财政义务。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地区经济集体化的发展,其生命力日趋强大。

42|JC|,|试析地区一体化的发展前景|

许多学者将地区主义等同于地区经济一体化,即相邻相近的或者特定的地理范围内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为了维护共同经济、政治利益,通过签订某种政府间条约或协定,制定和规范共同的行为准则,协调一致的政策,乃至通过建立各国政府一定授权的共同机构,进行长期和稳定的超国家的经济调节,达成和实现经济联盟乃至政治联盟。

地区一体化的形式有:优惠贸易、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联盟和完全经济一体化。地区主义有多种表现形式,最高形式是以欧盟为代表的超国家组织,而主要表现形式为各种地区性合作安排,尤以自由贸易区为基本形式。

建立在经济合作基础上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对今后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有力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发展方向,并促使区域政治联盟成为可能。

东盟第三届首脑会议签署的《东盟宪章》,使东盟从一个地区对话平台转变为一个真正的经济与政治联盟,可以说是继欧盟之后,全球区域或此区域经济一体化迈上的又一个新台阶。因此,地区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前景有可能是政治联盟。

论述

1|LA|,|试阐述地缘政治理论,并分析地缘政治对历史上或当今某一国家对外政策的影响|P176

地缘政治学又称地理政治学,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19世纪末德国的地理学家弗里德里希·拉采尔使用了“人类地理学”的概念,把地理学、人类学和政治学综合到一起,由此产生了一门新的学科——政治地理学。20世纪初,拉采尔的学生、瑞典地理学家鲁道夫·谢伦首次提出了地缘政治学的概念,并以此描述国家权力的地理基础。此后,地缘政治学逐步发展成为一种解释政治现象与地理因素关系的理论,并进而成为在国际政治中利用地理知识来支持和指导国家决策的一门学科。地缘政治学在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所提出的理论学说,对当时各大国的对外决策都产生过直接的影响。

代表人物及其理论:阿尔弗雷德马汉的海权论;麦金德的心脏地带说;斯拜克曼的边缘地带说。 对某一国家对外政策的影响(以德国为例)

地缘政治学对国家对外决策的指导作用在二战前夕的德国得到了登峰造极的表现。以豪斯霍弗尔为代表的极端主义学派提出的“生存空间论”认为,生存空间,即一国的土地面积和自然资源,是国家实力的象征。国家之间的边界是一条“能动的疆界”,即强国拥有扩展自己生存空间的自然权力。一国应该争取在自己生存空间以外的地区,即人口稀少的缓冲区建立疆界,把自己同强大的邻国隔开。豪斯霍弗尔把对地理因素的研究直接同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扩张战略联系起来,被奉为“纳粹党的世界观”,对希特勒策划和发动战争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以至于战后豪斯霍弗尔本人也因战争罪受到纽伦堡法庭的审讯,最终畏罪自杀。

2|LA|,|试评述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依附理论”|

“中心-外围”学说又称为依附论,是研究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间相互关系的理论学说。产生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主要代表人物有阿根廷的劳尔·普雷维什、埃及的萨米尔·阿明等。

(观点)他们把世界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少数高度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处在世界的社会与经济中心; 27 / 43

另一部分是非工业化的不发达国家,形成世界的社会与经济周边或外围。前者在世界经济中居支配地位,后者受前者的剥削和控制,依附于前者。外围国家对中心国家存在不平等的依赖关系。外围国家越来越趋于贫穷,中心国家则越来越富裕。

各国学者对于如何解决这种不平等的依附的观点大相径庭。弗兰克和沃勒斯坦主张调整和改善国际经济秩序;普雷维什主张致力于外围国家的工业化;阿明则主张彻底消灭世界资本主义制度。

(评价)“中心-外围”学说企图解释经济发达和不发达的原因。该理论虽然包括一大批体现多种概念和方法的论著,但都有一个显著特点,即把不发达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看成是由外部力量制约的,也就是说,是其它的较强大的国家在统治着不发达国家。

3|LA|,|试评述结构现实主义的理论内涵和主要特征|P44 (参看新现实主义名词解释)

新现实主义(Neorealism)(结构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是国际关系理论的主要流派之一,兴起于1970年代末期。它以传统现实主义为基础,力求对其进行科学的修正和发展,主张在方法论上实现传统主义学派和科学行为主义学派的渗透与融合。

肯尼思?沃尔兹(Kenneth Waltz)的《国际政治理论》是新现实主义的宣言书,标志着一个既不同于科学行为主义又有别于经典形式主义的新学派的诞生。因其强调国际体系的结构对国家行为的制约作用,也被称为“结构现实主义”。结构是新现实主义关系理论的核心概念。新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还有罗伯特?吉尔平,奥根斯基和梅斯奎塔等。

三个假定:国际体系是以无政府性为基本性质的体系,国家是这一体系中的基本行为单位,对体系稳定和体系单位行为影响最大的因素是体系结构。

基本观点:(1)仍坚持认为民族主权国家是国际关系中的关键角色,国际社会仍处于一种无政府状态,但同时认为国际社会中的各行为主体间的合作与相互依存增强;(2)主张对国际关系开展综合性的整体研究,重视包括东西南北关系在内的全球系统的研究;(3)强调国际关系中的经济因素,重视研究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

结构是新现实主义关系理论的核心概念。国际政治体系的结构特征: (1)主权国家之间的无政府状态; (2)行为体之间最小限度的功能差异; (3)国家间能力的分配。

前两个特征是不变的,结构的变化是由第三个特征——各单位实力对比的变化所造成的,或者更简单地说,由大国数量的变化造成的。结构的变化会引起国家行为的变化。

评价:新现实主义结束了行为主义价值中立的假说,在继续现实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国际体系的结构特征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在西方国际关系学上至今影响不衰。

批评:结构现实主义强调从国际体系结构的视角观察问题,忽视了国内因素和个人因素在国际关系分析中的地位。它将行为体行为模式的成因完全归结为国际体系结构下的行为体互动的结果,而没有对国内政治形势发展、政体类型、政治文化传统等国内因素以及决策者个人因素的影响予以足够的关注,因此成为一种比较僵化和静止的理论。

(1) 难以预测和解释国际体系的变化。 (2) 无法预测个别国家的对外政策行为; (3) 不能以动态的眼光观察国家的行为。

28 / 43

4|LA|,|试论国际政治经济学内部的最基本分野|

政治和经济之间、国家和市场之间的关系是IPE的主题。IPE包含三种主要理论:重商主义、经济自由主义和马克思主义。

重商主义认为经济从属于政治,是政治的工具,是政治权力的基础。国际经济是不同国家利益间相互冲突的角斗场而非合作共赢的场所,即国家之间的经济竞争是零和游戏,一国之所得必为他国之所失。国家必须关注相对经济收益,因为一国物质财富的积累能够作为对抗他国的军事——政治权力基础。应当把经济活动放在增强国家权力的大背景下来考虑:国家利益高于市场。财富和权力是相辅相成的,并不是不可兼得的目标,但对他国过度的经济依赖却应当避免。当经济利益和安全利益发生碰撞时,应该优先考虑安全利益。

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将经济从属于政治的理论和政策。主张市场经济是社会中的一个自治领域,根据自身的经济法则来运行。通过市场进行的经济交换是一个正和游戏,因为增加了效率,每个人的所得都将多于其投入。主张自由贸易,认为在以自由贸易为基础的世界经济里,所有的国家都将从专业化中获益,全球的财富也将随之增长。经济是国家间以及个人之间的一个互利性的合作领域。因此,世界经济应该建立在自由贸易的基础上。

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中,经济是社会阶级之间,尤其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剥削与不平等的一个所在。政治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社会经济内容所决定的。经济上居于支配地位的阶级在政治上也居于支配地位。IPE关注全球资本主义的扩张史以及这一过程所引发的阶级之间与国家之间的斗争。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并必然会导致国家之间和社会阶级之间的新危机与新冲突。

5|LA|,|试论霍布斯和洛克各自的“自然状态”观念及其国际政治理论意义|

29 / 43

6|LA|,|试述国际关系思想史上现实主义的基本信条和思想方法

(形成)现实主义(Realism)学派是在对理想主义学派的批判和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反思中逐渐形成的。它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发展于40年代,到五六十年代在国际关系研究领域占据统治地位。

现实主义学派最早的代表人物是英国威尔士大学教授爱德华·H·卡尔。他于1939年卡尔出版的《二十年危机(1919-1939):国际关系研究导论》是第一步较为系统的现实主义理论著作,奠定了现实主义的基础。该书矛头直指威尔逊的理想主义。

卡尔的主要观点:(1)权力始终是政治的核心要素,政治就是权力政治;道义只能是相对的,是权力的产物;(2)国家间潜在的利益冲突,国际关系中冲突多于合作;(3)强调政治要素中理想与现实、价值与权力的统一,但在道德、政治、法律和权力之间,仍然强调权力是一切政治的基础。

1948年摩根索的《国家间政治——寻求权力与和平的斗争》一书标志着现实主义的成熟,并全面奠定了现实主义学派的理论基础。在现实主义的理论中,权力和利益是两个最核心的概念。

汉斯·摩根索 “以权力限定利益”的公式和“现实主义六原则”是最典型的代表。他认为:(1)政治是受根植于人性的客观法则所支配;(2)以权力限定利益是普遍使用的;(3)以权力限定利益是客观的,权力是政治的目的,利益是政治的实质,利益概念是评价和指导政治行动的永恒标准;(4)不能混淆政治和道德界限;(5)不能把制定国家道义愿望和支配全人类的道德法则混为一谈;(6)坚持政治领域的自主性。这六个原则是国际学术界公认为最完整、最根本的国际关系原则。

现实主义的核心要素包括:

1. 人性恶,自私和贪权作为人的本性是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的。 2. 国际政治就是寻求权力的斗争; 3. 国家是国际政治中最基本的理性行为体;

4. 国家的最主要目标是促进权力界定下的国家利益,国家利益是国家对外行为的依据; 5. 国际社会的本质是无政府状态国际体系;

6. 与军事力量相比,经济要素与国家安全不太直接相关;

7. 联盟也许会增加一国捍卫自身的能力,但不能想当然地假定盟友的忠诚和可靠; 8. 不能把自我保护的重任寄托于国际组织和国际法之上; 9. 维护和平的最好方法是维持均势。

7|LA|,|运用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分析贸易保护主义的政治动因|

8|LA|,|试析并举例说明国际关系中相互依赖的敏感性与脆弱性。|

9|LA|,|比较结构现实主义和建构主义关于国际体系的论述| 分别阐述结构现实主义和建构主义

10|LA|,|论述国际关系理论思想“英国学派”的国际社会学说。|

30 / 43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答案(6)在线全文阅读。

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答案(6).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52461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