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教育在校生163.1万人,其中本科学生21.1万人,专科学生141.9万人,非学历教育学生22.4万人;独立学院318所,学历教育在校生186.6万人,其中本科学生165.7万人,专科学生20.9万人,非学历教育学生0.9万人;民办高等教育机构906所,注册学生87.3万人。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韩进2007年3月26日下午在教育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指
[30]
出,根据教育事业统计,新有独立设置的民办高校278所,比上一年增长10.3%,比2002年增长10.9%.在校生达到了133.8万人,与上年增长27%,这比全国普通高校学生在校生增长的速度更快,另外还有独立学院318所。民办高等教育学校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一个庞大体系。
著名教育家潘懋元教授认为“从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前景来看,如果方针正确,政策落实,民办高等教育将有相当广阔的发展空间。当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30%—40%,全国高校在校生达到4000万人时,民办高校在校生的比例可能达到1/2以上。”充分说明了巨大的高等教育需求和高等教育的有限资源给民办高校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2.3 我国民办高校面临的核心问题—融资困难
教育资金投资的短缺是我国也是全球面临的共同现实问题,尽管我国在教育方面每年投人了大量的资金,但问题仍旧十分突出。所以,由政府主导积极推动教育资金投资的多元化,吸引社会资金推进国民教育的发展,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民办学校的出现增加了教育投入得同时,也增加了受教育者选择的机会,打破了政府包揽办学的旧格局,推动了我国办学体制的改革。
民办教育是时代的产物,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 在了解到民办高校的作用和发展前景后,我们还要清楚的认识到的就是,与以上发达国家的情况相比,目前我国相当大一部分民办高校存在着人们所熟知的困难和问题,如生源质量数量不稳定、资金投入不足、教育的基础设施普遍落后、教师队伍不强、学校管理不规范、以至缺乏应有的诚信度和知名度,且大部分民办高校出现招生困难得现象,等等。探讨这些问题的
[31]
根源,笔者认为原因就是民办高校缺少其足够运营的资金,且融资极为困难,从而严重阻碍了民办高校的健康发展。
学术界普遍认为,阻碍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壮大的主要因素有两方面因素:一是制度性障碍,二是经费短缺。解决制度障碍的问题固然重要,但如果不解决民办高等
[32]
教育发展所需资金来源问题,即便再好的制度也难落到实处。从经济学的视角看,高等
13
教育具有两个重要性质即产业趋利性、社会外部性。民办高等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样具有趋利性质和外溢作用。基于民办高校的这一特性,笔者认为,民
[33]
办高等教育可以而且应该利用广阔的资本市场进行多元化融资渠道来解决其发展中的资金瓶颈问题。
2.4我国民办高校融资渠道现状及问题
通常来讲,现阶段高等教育有以下个主要的融资渠道:学费、政府财政拨款、社会赞助、银行贷款以及服务收入等。至从20世纪80年代,我国的教育经费体制改革就开始起步,但我国民办高校目前的融资渠道比较单一,主要依靠学生缴纳的学费(见表一)。
[34]
民办教育研究专家、厦门大学邬大光教授2000年对全国38所民办高校学费收人占学
校总收人的调查显示:民办高校中学费收人占学校总收人100%以上的学校有14所,占80%以上的学校有3l所。而2002年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与教育部社会力量办学办公室联合进行的调查数据显示:学杂费两项收人占民办高校的办学经费收入的91%,其他各项收入所占比例都相对较小。现在我国民办高校也在积极的探寻其它融资渠道,包括社会捐助、政府资助、发展校办产业、银行贷款等等。现阶段我国民办高校的知名度
[35]
一般都不大,而且培养的学生成为社会精英阶层的也只有极少部分,因此接受社会捐助的情况并不理想。民办高校从银行贷款进行融资的情况也极不乐观,政策的因素对民办高校从银行贷款有许多的制约。再次,政府资助是国外发达国家民办高校的霞要经费来源之一,也是国家调节民办教育发展的一个杠杆。但在我国目前总体上缺乏政府资助民办学校这一强有效手段。校办产业是民办高校融资的重要渠道。但这样的可观现象在
[36]
全国并不普遍,民办高校的校办企业总体上还处于非常弱小的阶段,要通过校办企业融资和盈利来补充民办高校的教育经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表一:各地区民办高校资金来源
地 区 学 费 北京市 沪津渝 华北区 东北区 华东区 中南区 西南区 9 3 3 4 5 9 4 自筹贷款 3 3 6 9 6 8 3 资 金 来 源 董事会主办及投资者 3 0 0 0 2 0 0 公 助 1 0 0 0 1 0 2 捐 助 0 0 0 0 2 1 0 其 他 0 0 0 0 1 1 0 14
西北区 合 计 % 5 42 40.8 7 45 43.7 0 5 4.9 0 4 3.9 0 4 3.9 0 3 2.9 资料来源:中国成人教育协会民办高等教育委员会编:《中国民办高等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第2辑),第240页.大众文艺出版社.2004
2.5资本市场下民办高校融资的必要性
民办高校的办学活动耗资量巨大。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否者就难以得到应有的发展,因此资金问题成为影响民办高等教育事业的关键因素。现阶段的资金缺口的存在给民办高校的发展带来许多不利影响,严重阻碍着民办高校的进一步壮大,甚至威胁到民办高校的生存。首先,资金不足导致高校的硬件设施建设不成规模、不上档次,导致
[37]
生均固定成本大大增高。高校的基础建设是庞大的综合工程,校舍、教学设备、仪器等硬件设施动辄就需要几亿元的资金投入,没有充裕的资金很难开校办学。不少民办高校开办了一段时间最后不得不选择关闭,就是因为没有后续资金支持最终成了烂尾事业。其次,民办高校建设所必须的软件也需要大笔资金投入。例如:聘请高校教师,高水平的教师通常索要高劳动报酬,受资金捉襟见肘的约束,民办高校在教师薪酬给予方面很难与公立高校的竞争,使得民办高校招募不到更多更高层次的高水平教师,这点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继而影响到民办高校的招收学生的规模,又使得生均办学可变成本居高不下。(见表二)再次,从受教育者的角度看,因为所有制歧视的客观存在,教育消费信贷的发放更多向公立高校学生倾斜,民办高校的学生一方面在校学习和生活费用偏高,另一方面学生借助外来资金助学的需求又很难得到满足,假如不是公立高校的高教在供给上发生短缺,民办高校很难吸引学生就读。
[38]
民办高校作为利用非政府财政资金举办的教育机构,其所需办学经费无政府财政拨款,全部为自筹资金,其主要资金来源:一是举办者投入或捐赠,二是学费收入,三是融资。民办高校要生存,要发展,光靠举办者投入或捐赠以及每年的学费收入是远远
[39]
不够的,也是不现实的,还需融资。 在这样的情况下,只能面向市场,依靠社会力量筹集资金的民办高校来说,资本市场融资是其实现继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需要,也是高校发展和适应高等教育社会化的需要。目前我国民办高校缺乏有效地融资手段,筹资渠道相当的狭窄,根本无法满足大规模的教育资金的投入需要。通过利用资本市场来进行融资,一则能丰富融资渠道,缓
15
解资金短缺问题,二来使社会上大量的闲散资金投向具有高成长性、潜在市场巨大、可持续发展的高等教育领域。资本导入高等教育市场更能激励创新机制,促进高校“产、学、研”三者的结合。众所周知,资本市场强大的功能不但可以推动高校的结构调整和整体的资产重组,还可对重复建设的院系、专业、实验室等进行大规模、宽范围的资源重组,这样最大限度地挖掘高校的潜力,做到物尽其用。
表二:部分民办高校学费比较
学校名称 学 历 教 育 文 科 民办华联学院 8200 理 科 9000 8000 11600 9000 800 750 1000 250 住 宿 费 广州岭南职业技术学院 8000 南华工商学院(广东省) 11600 山东万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上 海 建 桥 9000 9000 11000 15000 15000 9000 13000 11000 1000 600 600 250 200 500 600-1000 培正商学院(广东省) 11000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宁波大学科技学院 15000 15000 吉林华侨外语职业学院 9000 三 江 学 院 明达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省) 深圳新安学院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8000 4500 13000 8800 10000 4500 1000 1000 16
第三章 民办高校资本市场融资可行性
3.1 资本市场
3.1.1 资本市场概念界定及特征
资本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概念,是指能够给持有者带来利益和价值的价值。马克思的经济学巨著《资本论》详细研究了资本的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按不同标准分类分析了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以及货币资本、商品资本和生产资本等在生产中的作用,并对借贷资本及新兴的虚拟资本等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它们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和规避的办法。马克思有关
[40]
资本生产和流通的理论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
随着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格局的形成,随着我国金融体制和投资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主体多元化和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发展已为资本市场的建立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同时,只有建立完备的资本市场,才能最终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要求的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和投资主体的新格局。现阶段,在世界经济的大潮中,我国资本市场已经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
经济学上所说的“资本市场”,通常是指资本流通的桥梁与场所。广义上包括金融、保险、风险、证券、信贷、资产、投资等市场在内的货币流通桥梁场所;狭义上以信贷业务、证券交易和风险投资为主要内容的货币流通中介及场所。
[41]
目前高教领域所探讨的“资本市场”,主要指的是后一种意义。其中的“信贷业务”主要指金融市场中的银行货币存储与借贷;“证券交易”是指证券市场中的股票经营与交易;“风险投资”指民间组织或个人通过聚集社会闲散资金,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风险资本,对产业的开发、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进行投资,来缓和高科技研发对初创资本的大量需求与有效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由于民间资本形式日渐多样化,国外资本越来越多地介入我国,资本的内涵仍在日趋丰富和完善。
随着经济的深入发展,经济制度日益规范,资本投资的无孔不入,资本竞争日趋激烈,资本市场普遍面临着投入大、效益小、风险大的状况,急切盼望找到新的投资亮点,再现资本生机,而民办高校的介入极大的增添了资本市场的活力。
17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民办高校资本市场融资研究4(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