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攻克据点50余个(有的是两次攻克),歼日伪军5000余人,根据地基本上恢复到日伪“扫荡”前的态势,并积极配合了盐阜区的反“扫荡”作战。主力部队由3200余人发展到8000余人,地方武装(县、区、乡脱离生产的武装)发展到9000余人。淮海军分区部队在反“扫荡”中,打了一个大翻身仗。取得这些胜利的原因,就是认真执行了中央制定的独立自主方针,和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各阶层人民一致抗日;认真贯彻执行了中央对顽军的作战原则,坚持做到了有理、有利、有节。认真贯彻执行了一元化领导,精兵简政和主力地方化等一系列政策。同时又在部队中开展了创造模范兵团、模范支部、模范连队、模范党员的运动,正确地开展了整风运动,采取和风细雨、以说服教育为主的方法,正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清查个人历史问题本着讲多少算多少,没有搞抢救运动。由于处在战争环境,故整风运动是采取办干部短期整风学习班的方式进行的。在上述工作的推动下,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的战斗素质显著提高,党政军民关系更加密切,指战员的政治觉悟、思想水平和战术、技术水平都有很大的提高,尤其是总队的战斗作风有了根本的改变,不仅会打游击战,而且会打运动战,更能打攻坚战。
四
淮海军民怀着胜利喜悦的心情迎来了1944年。新的一年是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的一年。苏北军区的任务是坚持、巩固、扩大根据地,积蓄力量,准备大反攻。4月21日,淮海军分区部队发起高、杨战役,历时16个昼夜,攻克深入淮海根据地东部的最大据点——高沟、杨口,
全歼伪36师72旅的两个整团、1个保安团和1个保安大队以及警察局、区公所等共2000余人;击溃涟水、新安镇、响水口等地日、伪军的6次增援,歼敌900余人,活捉日本兵3个,收复土地500平方公里,解放被日、伪践踏的人民群众8万余人。9月7日进行了林公渡战斗,经4昼夜激战,击毙日军金井中队60余人,活捉日本兵5人,毙俘伪军90余人。1944年共进行大小战斗200余次,攻克据点数十处,歼灭日、伪军4500余人,使根据地更加巩固的扩大了。
1945年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苏联红军已深入德国本土腹地,英美法联军接近德国本土,德国法西斯的末日即将来临;亚洲太平洋战争,美军逐岛进攻,日军节节败退。华中局1月1日关于1945年工作方针指出:德日覆亡在即,日本失败已成定局,扩大解放区,扩大建立新的机动兵团,准备大反攻。
1945年3月,新四军3师奉命组建独立旅,增援皖江地区7师作战。独立旅机关和直属队由淮海军分区机关、直属队和2、3支队抽调人员组成。覃健任旅长,冯志湘任副旅长,石碤任主任。4月4日在泗阳县里仁集召开成立和出征誓师大会,军分区副政委吴信泉在大会上作了动员讲话,独立旅主任石碤代表全旅指战员表示坚决完成出征任务。会后,独立旅便踏上了南下征途,于4月底到达皖江根据地含山、和县地区。独立旅进到皖江根据地后,归7师指挥,担负巩固和扩大根据地的光荣任务。
在组建独立旅时,同时组建了新1、2团。新1团从1支队1、2、3团各抽1个主力连,从沭阳、灌云、涟水、宿迁警卫团各抽1个连,加
上新参军的地方干部和新兵组成,吴大林任团长,吴书任政委。独立旅走后,新1、2团担负起原2、3支队坚持的两块根据地的斗争任务。
1945年2月12日,淮海军分区部队,在沭阳西叶圩子全歼日军1个小队、伪军200余人。4月22日夜,3师发起阜宁战役,3师主力及地方兵团经3天激战,全歼伪军军部及两个师和7个整团,并消灭阜宁伪县政府、保安团等反动组织和武装。除伪5军军长王清翰、33师师长孙教言等少数漏网外,共击毙伪军171人,伤伪军168人,俘伪军33师副师长邓立东以下官兵2073人,俘伪地方政警人员420人,总计歼敌2832人。攻克大小据点21个,摧毁碉堡143个,解放村镇580余个,解放受苦难的同胞10万余人,收复土地1000平方公里。这一伟大胜利,大大地鼓舞了苏北根据地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
1945年8月,淮海军分区的部队先后解放沭阳、宿迁、泗阳、涟水县城。伪军纷纷向淮阴、淮安、盐城集中,拒绝向我抗日军民缴械投降。3师准备集中主力解放上述三城。8月10日,10旅免兼淮海军分区,从军分区机关和直属队抽调60%以上的人员组成10旅机关和直属队。刘震调任3师副师长,钟伟任10旅旅长,王凤梧任政委,黄忠诚任参谋长,贺大增任主任。吴信泉任淮海军分区司令员兼政委。4支队改为28团,彭金高任团长,罗友荣任政委。1支队改为29团,王凤余任团长,田养泉任政委。新1团改为30团,肖志松任团长,晁福祥任政委。正在准备攻打两淮时,接到军部命令,要3师主力向淮南津浦路西出动,会同2师部队阻击桂系顽军东犯。部队在淮南津浦路西等候半月未见动静。黄克诚、谭震林联名致电中央,建议两师主力返回各自根据地,肃清根
据地拒绝向我军投降缴械之敌,中央复电同意。于是,10旅从高良涧星夜兼程返回苏北。9月6日,10旅和新2团、师特务团在地方武装配合下,攻克淮阴城,全歼伪潘干臣部近9000人。担任主攻的28团荣获“清江部队”称号。该团担任主攻的1营2连和3营9连荣获“清江战斗模范连”称号。
1945年9月13日,3师接到军委命令,准备进军东北,即令尚在皖江地区归7师指挥的独立旅迅速北返淮海区。10月4日,独立旅顺利到达泗沭地区归还3师建制,进行整补。新2团改为2团,拨归独立旅建制。吴信泉调任独立旅旅长兼政委,覃健调任淮海军分区司令员。
344旅(688团、689团)自1940年6月从华北南下华中,先在豫皖苏地区,后在皖东北地区,落脚在苏北淮海区,担负着巩固和扩大根据地的斗争任务,至1945年10月,历时5年零4个月。主力部队从5000余人发展到1?45万余人,地方武装发展到1?5万余人。作战1560余次,歼敌2万余人。我伤淮海军分区1支队2团团长汪洋、2支队2团长喻和坦以下3450余人;阵亡3支队7团团长宋耀南以下1140余人。
1945年10月8日,10旅告别了生死与共的淮海根据地各阶层人民,在3师师长兼政委黄克诚率领下,进军东北,为以后解放全东北作出了新的贡献。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新四军三师十旅在抗日战争中发展壮大(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