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组织培养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植物脱病毒一般采用茎尖培养脱毒和热处理两种方法。
2.最典型的培养基是1962年发表的的一种适合于烟草愈伤组织快速生长的改良培养基,该培养基后来被称为MS培养基,现已广泛用于植物组织培养。
3.胚状体发育顺次经过原胚期、球形胚期、心形胚期、鱼雷形胚期和子叶期。 4.具有防止褐变作用的维生素是Vc。
5.植物组织培养按培养对象分为愈伤组织培养、器官培养、胚培养、细胞和原生质体培养等几种类型。
6.在通过微茎尖培养脱毒时,外植体的大小应以成苗率和脱毒率综合确定,一般以0.3~0.5mm、带1~3个叶原基为好。
7.对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灭菌时,一般情况采用的条件是121温度,保持时间是15~20分钟。
8.在幼胚培养基中,蔗糖的主要作用是维持渗透压、提供碳源和能源和防止幼胚早熟萌发。
9.植物组织培养中,微量元素铁的用量较大,由于在较高pH下,易形成Fe(OH)3沉淀,难以被吸收,所以多用硫酸亚铁(FeSO4·7H20)和乙二胺四乙酸(Na2-EDTA)形成的螯合物,并且单独配制。
10.种质保存大致分为原地保存和异地保寸两种方式。
11.外植体选择的原则是:选择优良的种质、选择健壮的植株、选择最适时期、选取适宜的大小。
12.细胞悬浮培养的方法有成批培养和连续培养等。 13.植物原生质体分离的方法有酶解法和机械法。
14.植板率是指已形成细胞团的单细胞与接种总细胞数的百分数。 15.花粉分离的方法有挤压法、磁搅拌法、漂浮释放法。
16.植物组织培养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萌芽阶段、奠基阶段、快速发展和应用阶段。 17.一个年产4-20万株苗的商业性组织培养实验室,其总面积不应少于60平方米,可划分为准备室、缓冲室、无菌操作室和培养室。
18.盐酸硫胺素VB1是脱羧酶辅酶,吡哆醛VB6是转氨酶辅酶。 19.愈伤组织形成大致经历三个时期,即:诱导期、分裂期、分化期。
20.茎尖培养根据培养目的和取材大小可分为茎尖分生组织组织培养和普通茎尖培养两
1
种类型。
21.离体叶组织的茎和芽发生途径有:直接产生不定芽、由愈伤组织产生不定芽、胚状体形成、其它途径。
23.单细胞培养方法有看护培养法、微室培养法和平板培养法。 24.原生质体纯化的方法有:离心沉淀法、漂浮法、界面法。 25.试管苗的增殖率是指植物快速繁殖中间繁殖体的繁殖率。
26.低温保存是基本特征是保存材料的定期继代培养,不断繁殖更新。
27.快速冷冻法的关键是使细胞内的水分迅速越过冰晶生长的危险温度区,检测冷冻保存后的细胞和器官活力的最基本方法是再培养法 28.茎尖培养的方法有固体培养法和纸桥培养法
29.茎段培养是指对不带芽和带有腋(侧)或叶柄的茎切段进行离体培养的技术。 30.带芽茎段培养可能获得:单苗(芽)、丛生苗(芽)、完整植株、愈伤组织。
二、名词解释:
1. 半连续培养:是指每隔一定时间后倒出一定量的悬浮液,并同时补充加入等量的新鲜培养液,这相当于成批培养时频繁地进行再培养,半连续培养能重复地取得大量、均一的培养细胞,供生物研究之用。
2. 玻璃化:偶然的情况下,培养的植物会生长出肿胀的、扭曲的叶片,这种叶片不可逆的变成半透明状并最终坏死。这种情况下会导致苗的死亡。这一现象称之为玻璃化。 3. 人工种子:是指植物离体培养中产生的胚壮体或不定芽,被包裹于含有养分和保护功能的人工胚乳和人工种皮中从而形成的能发芽出苗的颗粒体。
4. 体细胞胚:是指二倍体或单倍体的体细胞在特定条件下,未经性细胞融合而通过与合子胚发生类似的途径发育出新个体的形态发生过程。经体胚发生形成类似合子胚的结构称为体细胞胚。
5. 体细胞杂交:分离下来的不同亲本的原生质体,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像性细胞受精一样互相融合成一体。
6. 植板率:植板率是指已形成细胞团的单细胞与接种总细胞数的百分数。
7. 无病毒苗:是指不含该植物的主要危害病毒,即经检测主要病毒在植物体内的存在表现阴性反应的苗木。
8. 植物细胞全能性:植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携带有一套完整的基因组,并具有发育成为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9. 脱分化:一个已停止分裂的成熟细胞转变为分生状态,并形成未分化愈伤组织的现
2
象称为脱分化。
10. 指示植物:是指对病毒反应敏感、症状特征显著的植物。
11. 植物组织培养:指植物的离体器官、组织、细胞以及去除细胞壁的原生质体,放在离体无菌条件下,在人工控制环境条件下,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对其进行克隆,使其生长、分化并成长为完整植株的过程。
12. 愈伤组织:是指植物受伤后的伤口或在植物组织培养中切口处产生的一团不定行的薄壁组织。
13. 母液:欲配培养液的浓缩液,也称储备液。 14. 外植体:是指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各种接种材料。
15. 植物器官培养:主要是指植物的根、茎、叶、花器和幼小果实的无菌培养。 16. 胚培养:是指采用人工方法把胚从种子、子房或胚珠分离出来,再放在离体无菌条件下,让其进一步生长发育,以至形成幼苗的过程。
17. 连续培养:是指在培养过程中,以不断抽取悬浮培养物并注入等量新鲜培养基,使培养物不断得到养分补充,保持其恒定体积的培养。
三、选择题:
1. 植物组织培养室适宜湿度是( C )
A. 50-60% B. 60-70% C. 70-80% D. 80-90% 2. 有关无菌短枝扦插说法错误的是( C ) A. 又称微型扦插 B. 形成小灌木丛结构
C. 经过脱分化产生 D. 利用细胞分裂素抑制顶端优势 3. 组织培养适宜的花粉发育是( A )
A. 单核期 B. 双核期 C. 三核期 D. 任何时期 4. 下列材料遗传上最稳定的是 ( A )
A. 茎尖分生组织 B. 不定芽 C. 体细胞胚 D. 愈伤组织 5. 有关试管苗生态系统特点说法错误的是( D ) A. 高温 B. 高湿 C. 无菌 D. 强光 6. 下列有关生根培养基特点说法错误的有( C )
A. 低盐培养基 B. 低糖培养基 C. 含细胞分裂素培养基 D. 含活性炭培养基 7. N6培养基适合( B )
A. 番茄根尖 B. 禾谷类花药 C. 大豆组织 D.木本植物 8. 在配制激素6-BA母液中应先加少量溶剂( B )
3
A. NaOH B. HCl C. NaCl D. 95%乙醇 9. 下列不能作消毒剂进行外植体消毒时( D )
A.升汞 B.次氯酸钠 C.过氧化氢 D.甲醛 10. 下列培养基中无机盐的浓度最低的是( C )
A.MS培养基 B.B5培养基 C.White培养基 D.N6培养基 11. 下列有关生长素说法错误的( D )
A. 诱导愈伤组织形成 B. 体细胞胚的产生 C. 试管苗生根 D. 促进茎增粗 12. 有关细胞分裂素说法错误的是( B ) A. 促进细胞分裂与分化 B. 促进细胞脱分化 C. 促进侧芽生长 D. 增强蛋白质合成 13. 植物组织培养第二个突破是( A )
A. 胡萝卜髓细胞培养成完整植株 B. 酶法分离原生质体成功 C. 兰花产业化 D. 花药培养获得再生植株 14. 植物组织培养室适宜湿度是( C )
A. 50-60% B. 60-70% C. 70-80% D. 80-90% 15. 6-BA是指( A )
A、苄基腺嘌呤 B、激动素 C、萘乙酸 D、吲哚乙酸 16. N6培养基适合( B )
A、番茄根尖 B、禾谷类花药 C、大豆组织 D、木本植物
四、判断题:
1. 胚培养可以拯救杂种败育胚 ( √ )
2. 培养基中加入活性炭是为了向植物提供碳源。 ( × ) 3. 胚壮体微管组织的分布是独立的“Y”形。 ( √ ) 4. 叶片接种是将背叶面朝下放置。 ( × ) 5. 珠心胚为单性生殖的一种。 ( √ ) 6. 花粉植物细胞均为单倍体。 ( × ) 7. 条件培养基是针对性加入某种营养物质的培养基。 ( × ) 8. 原生质体培养必须加渗透压稳定剂。 ( √ ) 9. 愈伤组织培养可以达到脱毒效果。 ( √ ) 10. 植物组织培养可以用食糖代替蔗糖。 ( √ )
11. 培养基中加入活性炭是为了向植物提供碳源。 ( × )
4
12. 叶片接种是将背叶面朝下放置。 ( √ ) 13. 条件培养基是针对性加入某种营养物质的培养基。 ( × ) 14. 原生质体培养必须加渗透压稳定剂。 ( √ ) 15. 植物组织培养可以用食糖代替蔗糖。 ( √ )
五、简答题:
1. 植物组织培养的三大难题是什么,并加以解释。 答:植物组织培养的三大难题是污染、褐变、玻璃化。
污染是指在组织培养过程中培养基和培养材料滋生杂菌,导致培养失败的现象。 褐变是指外植体在培养过程中体内的多酚氧化酶被激活,使细胞里的酚类物质氧化成棕褐色的醌类物质,这种致死性的褐化物不但向外扩散致使培养基逐渐变成褐色,而且会抑制其他酶的活性,严重影响外植体的脱分化和器官分化,最后变褐而死亡的现象。 玻璃化是指培养的植物会生长出肿胀、扭曲的叶片,这种叶片不可逆地变成半透明状并最终坏死,这种情况下会导致苗的死亡。
2. 为什么幼胚比成熟胚培养要求的培养基成分复杂?
答:因为幼胚是异养型,处于这一时期的幼小胚完全依赖和吸收周围组织的有机营养物质,而成熟胚则为自养型,这一时期胚能吸收培养基中的无机盐和糖,经过自身代谢作用合成所必须的物质,所以在进行胚培养时,幼胚比成熟胚培养要求的培养基成分复杂。
3. 培养基、培养器皿和植物材料通常怎样灭菌?
答:培养基一般采用湿热灭菌,如果培养基中的有些成分高温易分解,则可采用过滤灭菌。培养器皿可采用湿热灭菌或干热灭菌。
植物材料一般采用药剂浸泡灭菌,具体操作如下:
(1)外植体的预处理,对植物组织进行修整,去掉不需要的部分,并将外植体用流水冲洗干净。
(2)用70%的酒精浸润材料30s左右。
(3)用灭菌剂浸泡灭菌,灭菌时不时搅动,使植物材料与灭菌剂有良好的接触,若灭菌过程中加入数滴吐温,则灭菌效果更好。
(4)植物材料用无菌水冲洗3--5次,以除去灭菌剂。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植物组织培养复习题(标准)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