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岳阳楼记》集注
一、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1.《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谪:③被罚流放或贬职。范仲淹《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本句的“谪”是指“贬职”而非“流放”。阴法鲁《古文观止译注》:“谪:降职。”《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守:⑥官名。郡州一级的最高长官。双音词有‘太守’。《史记?吴起传》:‘吴起为西河守。’”《中学文言文索引辞典》谓此句“守”字“用如动词”,“做太守”之意,初中课本注为“做州郡的长官”。总之,此句“守”属于名词活用作动词,“守巴陵郡”即“做巴陵郡的太守”。“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是一个连动句,先“谪”后“守巴陵郡”,两个行为之间具有时间上的先后性。 2.郭锡良、唐作藩等《古代汉语》:“巴陵郡:即岳州,今湖南岳阳县。宋代有的州还保留古代的郡名。”巴陵郡始置于南朝宋元嘉十六年(公元439年),郡治在巴陵(今湖南岳阳)。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巴陵郡废止,大业即唐天宝、至德时,又曾改岳州为巴陵郡。(参见《辞海》) 二、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1.初中课本:“越明年:到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1045)。”《古代汉语虚词词典》认为此句“越”为介词,“与其宾语一起,介绍出动作行为发生、出现的时间”,可译为“至”、“到”等。这种“越”字,亦有解作“过”、“度过”,“越明年”即第三年(庆历六年)。“越(粤)+时间词语”这种结构在十三经注疏中只见
1
于《尚书》。广东韶关大学中文系邝永辉在其所著《“越(粤)+时间词语”释义商兑》(载《语文建设》1999年第4期)中找出了《尚书》中含有“越(粤)+时间词语”的全部句子,并考订认为这种形式的“越”(粤)应是“到”、“及”之意。黄岳州《古诗文名篇难句解析辞典》据《岳州府志》“职方考”的《宗谅求记》中相关材料考定“滕子京确实是从庆历六年开始修岳阳楼的”,因此“越”字应解释为“过”、“度过”。
2.郭锡良、唐作藩等《古代汉语》:“政通:指政事顺利。人和:指上下和谐。”初中课本:“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政:①政治,政事。《左传·襄公十七年》:‘大乱宋国之政。’”“通”字,《中学文言文索引辞典》解作“顺利”、“通畅”。《古汉语常用字字典》:“通:③畅通,没有阻碍。司马迁《报任安书》:‘通邑大都。’”按:“政通”是指政事的施行没有阻碍,亦即政事顺利。
3.郭锡良、唐作藩等《古代汉语》:“具:通‘俱’,皆,全。”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具,同‘俱’。”《现代汉语词典》:“百废俱兴(百废具兴):各种该办未办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也说百废俱举。”“俱:<副>全;都:百废~兴|面面~到。”据《现代汉语词典》,“百废俱兴”才是规范写法,应认为“俱”通“具”。 4.《现代汉语词典》:“废:①<动>不再使用;不再继续:~除|半途而~。”《中学文言文索引辞典》认为此“废”字是动词活用作名词,“指荒废的事情”。可从。《现代汉语词典》:“兴:③开
2
始;发动;创立:~办|~工|~利除弊|百废俱~。”《新华字典》:“兴:①举办,发动:~工. ~利除弊. ~修水利。”“百废俱兴”的“兴”是“举办”之义。
三、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1.《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修:②整治,治理。贾谊《过秦论》:‘修守战之具。’<引>修建。范仲淹《岳阳楼记》:‘乃重修岳阳楼。’”
2.《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制:⑥规模。范仲淹《岳阳楼记》:‘增其旧制。’(扩大岳阳楼原有的规模。)”
3.《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贤:①有道德有才能的人。《荀子·王制》:‘赏贤使能。’”这个解释不算好,因为“有道德有才能的人”这个说法有歧义——是“既有道德又有才能”,还是“有道德或有才能”?《辞海》:“贤:①才能、德行好。《荀子·儒效》:‘身不肖而诬贤,是犹伛身而好升高也。’有时专指才能。《谷梁传·文公六年》:‘使贤者佐仁者。’范宁集解:‘贤者,多才也。’有时专指德行。《荀子·王制》:‘欲立功名,则莫若赏贤使能矣。’”这里“唐贤”之“贤”指才能好的人,应该侧重指诗赋写作才能。“唐贤”可译为“唐代才人”,初中课本配套《教师教学用书》译为“唐代名家”,亦可。《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按范仲淹《天章阁待制滕君墓志铭》云‘刻唐贤、今人诗歌于其上’。刻于其上,谓刻石立于壁间。” 四、属予作文以记之。
3
1.《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属:③嘱托。范仲淹《岳阳楼记》:‘属予作文以记之。’(予:我。)这个意义后来写作‘嘱’。” 2.以:连词,连接“属予作文”和“记之”,表示目的关系(后者是前者的目的),可译为“来”、“以便”等。
3.作文:写文章,做文章。这是一个动宾短语,不是今天“写作文”的“作文”。
4.之:代词,这件事。这里指“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一事。
五、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1.初中课本配套《教师教学用书》译“予观夫巴陵胜状”一句为“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这是释“夫”为“那”。郭锡良《古代汉语》:“夫:指示代词,那个。”阴法鲁《古文观止译注》译此句为“我看那巴陵郡的壮丽景象”,这也是释“夫”为“那”。依据《古代汉语虚词词典》,“夫”字作为指示代词,可以表示近指,可译为“此”、“这”;也可以表示远指,可译为“那”。该书认为“夫巴陵胜状”的“夫”字属于表示近指的指示代词,应解为“此”、“这”。又,徐中玉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夫:语助词。”
2.《现代汉语词典》:“胜:④优美的(景物、境界等):~景︱~境︱引人入~。”“状”字,《中学文言文索引辞典》解为“形状”、“样子”。按:“状”字有“形状”、“样子”的意思,又由此引申出“情形”、“状况”的意思。“胜状”之“状”应该是由“情形”、
4
“状况”的意思引申指景象、景观。
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在:介词,在于。”按:此句“在”并非介词,而是动词。 4.洞庭一湖:洞庭这一湖。
六、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郭锡良、唐作藩等《古代汉语》:“衔远山:包含着远处的山峰。”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衔:同‘含’,这里指包含。”《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衔:②用嘴含。《后汉书?张衡传》:‘(地动仪)外有八龙,首衔铜丸。’<引>包含,含有。范仲淹《岳阳楼记》:‘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按:“衔”本有“含”之义,不可认为“衔”同“含”。
2.《现代汉语词典》:“汤汤:<形>水流大而急:河水~︱浩浩~。” 3.《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横:③充溢。《礼记祭义》:‘置之而塞乎天地,溥之而横乎四海。’<引>广,广阔。范仲淹《岳阳楼记》:‘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4.初中课本:“朝晖夕阴: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晖,日光。”黄岳州《古诗文名篇难句解析辞典》:“一种大学课本译‘朝晖夕阴’为‘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变化’。有人译为‘清早的阳光,夜晚的阴影’。笔者以为这里的‘朝’、‘夕’同于《木兰诗》的‘旦’、‘暮’,是时间词的活用。??结合下文‘气象万千’,要把‘朝晖夕阴’译成‘这会儿晴,那会儿阴’,或‘那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范仲淹《岳阳楼记》集注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