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河流的侧蚀作用,可使河谷的横剖面逐渐发展成“U”形谷。 ()
13.河谷横剖面的拓宽是由旁蚀作用所形成的。 ()
14.河流的搬运力是指河流能搬运各种物质多少的能力。 ()
15.河流的下游比中、上游河段的水量大,其所能搬运的碎屑颗粒直径也比中、上游河段大。()
16.粘土和粉砂颗粒细小,在搬运过程中所需要的起动速度也很小。 ()
17.在河流搬运的碎屑物中,以悬浮状态的泥砂数量为最多。 ()
19.河流不仅有机械碎屑沉积,同时也有丰富的化学沉积。 ()
20.在河流的上、中、下游各个河段内,均可以形成心滩。 ()
21.河水的流速与流量及河道的宽度与深度,在其下游均明显的增大。()
22.天然堤靠河床的内侧沉积物质较细,向外逐渐变粗。 ()
23.“河流沉积的二元结构”是由平水期与洪水期交替变化所造成的。 ()
25.河流入海处的沉积物皆是河流搬运来的机械碎屑物。 ()
26.金沙江河谷近1Ma来加深了1200多米,说明在此1Ma内该地段地壳下降了1200多米。() 27.金沙江河谷近1Ma以来加深了1200多米,说明在此1Ma内该地段地壳上升了1200多米。 ()
28.当侵蚀基准面下降时,河流的下蚀作用随之而加强。 ()
29.蛇曲的存在,标志着河谷已不再加宽。 ()
30.陆地上的谷地均是由流水的侵蚀作用造成的。 ()
31.在北半球,由南向北流的河流较易侵蚀河流的右岸。 ()
三、选择题
1.夷平面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18.对于推运质的砾石来说,当其停止滚动或滑动时,砾石的最大扁平面多倾向上游。()
24.水系在平面图上的几何形态,可作为判断流域内地质特征的重要标志之一。()
a. 下蚀作用 ; b.侧蚀作用 ; c.构造运动 ; d.沉积作用 。
2.现代陆地上分布最广泛的地貌类型是( )。
a. 冰川地貌 ; b.风成地貌 ; c.岩溶地貌 ; d.河成地貌 。
3.河流的搬运力指的是( )。
a. 河流能搬运各种物质总量的能力 ; b.河流能搬运各种碎屑物质数量的能力 ; c.河流能搬运各种溶解物数量的能力 ; d.河流能搬运碎屑物中最大颗粒的能力 。
4.下列各种沉积在河床底部的物质中,最容易被冲起搬运的是( )。
a. 粘土 ; b.粉砂 ; c.细砂 ; d.中砂 。
5.地面流水中水质点的主要运动方式是( )。
a. 紊流 ; b.层流 ; c.环流 ; d.涡流 。
6.实验证明:河流搬运物的粒径(r)与流速(V)之间的相应关系是( )。
a. r∝V ; b.G∝V2; c.r∝V3 ; d.r∝V4 。
7.实验证明:河流搬运物的总重量(G)与流速(V)之间的相应关系是( )。
a. G∝V2 ; b.G∝V4 ; c.G∝V6 ; d. G∝V8。
8.使河流长度加长的方式是( )。
a. 溯源侵蚀; b.河曲作用 ; c.三角洲形成 ; d. 所有以上这些。
9.平直河段的心滩是形成于( )。
a. 洪水期 ; b.平水期 ; c.枯水期 。
10.三角洲的沉积实际上是( )。
a. 陆相 ; b.海相 ; c.海陆混合 。
四、填空题
1. 地面流水可分成( )、( )与( )三种类型。
2. 片流、洪流、河流对地表的剥蚀作用分别称为( )作用、( )作用和( )作用。
3. 计算地面流水动能的公式是( ),由此式可知,决定地面流水动能大小的主要因素是( )。
4. 地面流水速度的大小与( )、( )及( )等因素有关。
5. 地面流水的动能通常被消耗在克服水体与( )、( )及水体内部( )的摩擦力;对河床的( )及对( )的搬运等方面。
6. 最有利于发生洗刷作用的条件是降水比较集中、( )、( )和( )的山坡地段。
7. 河流的下蚀作用强度与( )、( )、( )及( )等因素有关。
8. 下蚀作用既可使河谷不断( ),形成横剖面具( )字型的峡谷,又可使河流向( )方向伸长;还可使河床( )降低、( )变缓,最终使整个河谷纵剖面呈( )的曲线。
9. 我国长江中、下游的( )段是蛇曲最发育的地段,从藕池口至城陵矶直线距离仅( )km,而河床全长竟达( )km,此段素有( )之称。
10. 河流中的搬运物质可以来自谷坡上的( )、( )、( )和( )等作用的产物。
11. 河水中属机械搬运的碎屑物质,主要有( )、( )、( )和( )等。
12. 河水的( )主要取决于河流的水文状况。
13. 河水中属化学搬运的溶解物质最主要的有( )、( )、( )、( )、( )和( )等离子。
14. 河水中最主要的胶体物质有( )、( )、( )、( )等。
15. 导致河流发生弯曲的原因可以有( )、( )、( )、( )、( )、( )河床一侧形成堆积作用等方面。
16. 河流对碎屑物质的搬运有( )、( )和( )三种不同方式。
17. 冲积物按其沉积的场所不同,可分成( )沉积、( )与( )沉积等类型。
18. 我国最大的瀑布位于( )省,其名为( )。河水从( )m高的悬崖上流下。
19. 河流的溯源侵蚀作用常可产生以下三种结果;是( );二是( )三是( )。
20. 地面流水主要来源于( )、( )和( )。
21. 河流的水文状况包括河水的( )、( )、( )及它们的变化状况等。
五、问答题
1. 试述片流地质作用与片流所形成的沉积物特点。
2. 试述洪流地质作用与洪流所形成的沉积物特点。
3. 试述冲积物特点。
4. 试述“河曲”的形成及其演化过程。
5. 河流在其发展过程中,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使其长度增加?又受哪些因素的影响使其长度缩短?
6. 当一条河流被平移断层切断后,将进一步如何发展?
7. 长江与黄河的年径流量分别为690Gm3和126Gm3,而它们的年输沙量却分别为500.8×106t和1886.9×106t。试分析造成此种差异的可能原因?
8. 为什么山区的河流或是河流的上游,与下游比较水量并不大,却能搬运巨大的物质?
9. 试述心滩的形成过程。
10. 试述三角洲的形成条件。
11. 绘图说明三角洲沉积内部常具有何种构造特征?组成这种构造特征的内部各层又具有哪些特征?
12. 如何区别正在发展或已经停止发展的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地质学基础22222(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