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勾股定理全章复习与巩固(相当经典 - 不容错过)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0-03-27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勾股定理全章复习与巩固 勾股定理全章复习与巩固

(学习目标)

1.了解勾股定理的历史,掌握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 2.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及逆定理的内容;

3.能应用勾股定理及逆定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知识网络)

(要点梳理)

要点一、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2.勾股定理的应用 勾股定理反映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是直角三角形的重要性质之一,其主要应用是:(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

(2)利用勾股定理可以证明有关线段平方关系的问题;

(3)求作长度为

的线段.

要点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1.原命题与逆命题 如果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题设,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叫做它的逆命题.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的基本步骤: (1)首先确定最大边,不妨设最大边长为c;

(2)验证c2与a2?b2是否具有相等关系,若a2?b2?c2,则△ABC是以∠C为直角的直角三角形,反之,则不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数 满足不定方程x2?y2?z2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又称为高数或毕达哥拉斯数),显然,以x、y、z为三边长的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常见的勾股数:①3、4、5; ②5、12、13;③8、15、17;④7、24、25;⑤9、40、41.

如果(a、b、c)是勾股数,当t为正整数时,以at、bt、ct为三角形的三边长,此三角形必为直角三角形.观察上面的①、②、④、⑤四组勾股数,它们具有以下特征:

1.较小的直角边为连续奇数;

2.较长的直角边与对应斜边相差1.

3.假设三个数分别为a、b、c,且a?b?c,那么存在a2?b?c成立.(例如④中存在72=24+25、

92=40+41等)

第1页 共11页

勾股定理全章复习与巩固

要点三、勾股定理与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勾股定理是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而其逆定理是判定定理;

联系:勾股定理与其逆定理的题设和结论正好相反,两者互为逆定理,都与直角三角形有关. (典型例题)

类型一、勾股定理及逆定理的应用 1、如图所示,直角梯形ABCD中,AD∥BC,∠B=90°,AD=35,AB=105,BC?85,E是AB上一点,且AE=45,求点E到CD的距离EF.

(思路点拨)连接DE、CE将EF转化为△DCE一边CD上的高,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容易求出△CDE的面积,所以利用面积法只需求出CD的长度,即可求出EF的长度,过点D作DH⊥BC于H,在Rt△DCH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DC. (答案与解析)

解:过点D作DH⊥BC于H,连接DE、CE,则AD=BH,AB=DH,

∴ CH=BC-BH=85?35?55 DH=AB=105,

在Rt△CDH中,CD2?DH2?CH2?(105)2?(55)2?625,∴ CD=25, ∵ S△CDE?S梯形ABCD?S△ADE?S△BCE

111 ?(AD?BC)AB?ADAE?BCBE

222111 ??(35?85)?105??35?45??85?65?125

22211又∵ S△CDE?DCEF,∴ ?25EF?125,∴ EF=10.

22(总结升华)(1)多边形的面积可通过辅助线转化为多个三角形的面积,利用面积法求三角形一边上的高是一种常用的简易方法.(2)利用勾股定理求边长、面积时要注意边长、面积之间的转换. 举一反三:

(变式)如图所示,在△ABC中,D是BC边上的点,已知AB=13,AD=12,AC=15,BD=5,求DC的长. (答案)

解:在△ABD中,由122?52?132可知:

AD2?BD2?AB2,又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知∠ADB=90°.

在Rt△ADC中,DC?AC2?AD2?152?122?9.

类型二、勾股定理与其他知识结合应用

2、如图所示,牧童在A处放牛,其家在B处,A、B到河岸的距离分别为AC=400米,BD=200米,CD=800米,牧童从A处把牛牵到河边饮水后再回家.试问在何处饮水,所走路程最短?最短路程是多少? (思路点拨)作点A关于直线CD的对称点G,连接GB,交CD于点E,利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应在E处饮水,再根据对称性知GB的长为所走的最短路程,然后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可解决.

第2页 共11页

勾股定理全章复习与巩固

(答案与解析)

解:作点A关于直线CD的对称点G,连接GB交CD于点E,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可以知道在E点处饮水,所走路程最短.说明如下:

在直线CD上任意取一异于点E的点I,连接AI、AE、BE、BI、GI、GE. ∵ 点G、A关于直线CD对称,∴ AI=GI,AE=GE.

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或“三角形中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可得GI+BI>GB=AE+BE,于是得证.

最短路程为GB的长,自点B作CD的垂线,自点G作BD的垂线交于点H,在直角三角形GHB中, ∵ GH=CD=800,BH=BD+DH=BD+GC=BD+AC=200+400=600,

∴ 由勾股定理得GB2?GH2?BH2?8002?6002?1000000.∴ GB=1000,即最短路程为1000米. (总结升华)这是一道有关极值的典型题目.解决这类题目,一方面要考虑“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另一方面,证明最值,常常另选一个量,通过与求证的那个“最大”“最小”的量进行比较来证明,如本题中的I点.本题体现了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举一反三:

(变式)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的AB边上有一点E,AE=3,EB=1,在AC上有一点P,使EP+BP最短.求EP+BP的最小值. (答案)

解:根据正方形的对称性可知:BP=DP,连接DE,交AC于P,ED=EP+DP=EP+BP, 即最短距离EP+BP也就是ED.

∵ AE=3,EB=1,∴ AB=AE+EB=4, ∴ AD=4,根据勾股定理得:ED2?AE2?AD2?32?42?25 .

∵ ED>0,∴ ED=5,∴ 最短距离EP+BP=5.

3、等腰直角△ABC中,∠ACB=90°,E、F为AB上两点(E左F右),且∠ECF=45°,如图所示:问AE、EF、BF之间有何关系?并说明理由.

(思路点拨):由于∠ACB=90°,∠ECF=45°,所以∠ACE+∠BCF=45°,若将∠ACE和∠BCF合在一起则为一特殊角45°,于是想到将△ACE旋转到△BCF的右外侧合并,或将△BCF绕C点旋转到△ACE的左外侧合并,旋转后的BF边与AE边组成一个直角,联想勾股定理而可得到AE、EF、BF之间的关系. (答案与解析)

解:(1)AE2?BF2?EF2,理由如下:

将△BCF绕点C旋转得△ACF′,使△BCF的BC与AC边重合, 即△ACF′≌△BCF,

∵ 在△ABC中,∠ACB=90°,AC=BC,

∴ ∠CAF′=∠B=45°,∴ ∠EAF′=90°.

∵ ∠ECF=45°,∴ ∠ACE+∠BCF=45°. ∵ ∠ACF′=∠BCF,∴ ∠ECF′=45°.

第3页 共11页

勾股定理全章复习与巩固

?CE?CE? 在△ECF和△ECF′中: ??ECF???ECF?45°

?CF?CF?? ∴ △ECF≌△ECF′(SAS),∴ EF=EF′.

在Rt△AEF′中,AE2?F?A2?F?E2, ∴ AE2?BF2?EF2.

(总结升华)若一个角的内部含有同顶点的半角,(如平角内含直角,90°角内含45°角,120°角内含60°角),则常常利用旋转法将剩下的部分拼接在一起组成又一个半角,然后利用角平分线、全等三角形等知识解决问题.

4、已知:如图,△ABC中,∠CAB=120°,AB=4,AC=2,AD⊥BC,D是垂足,求AD的长.

(答案与解析)

解:作CE⊥AB于E,则∠CAE=180°-120°=60°,

在Rt△ACE中,∠CEA=90°,

∵AC=2,∠ACE=30°∴由勾股定理可得AE?1,CE?3∴BE=AB+AE=4+1=5 在Rt△ACE中,BC=5?2?3?2?27 11AB?CE4?32由三角形面积公式:?AB?CE??BC?AD∴AD???21. 22BC727(总结升华)勾股定理要在直角三角形中才能应用,没有直角三角形要构造直角三角形.

类型三、本章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1.转化的思想方法:我们在求三角形的边或角,或进行推理论证时,常常作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将问题转化为直角三角形问题来解决.

5、如图所示,△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AC,D是斜边BC的中点,E、F分别是AB、AC边上的点,且DE⊥DF,若BE=12,CF=5.求线段EF的长.

(答案与解析)

解:连接AD.因为∠BAC=90°,AB=AC.又因为 AD为△ABC的中线,所以 AD=DC=DB.AD⊥BC.

且∠BAD=∠C=45°. 因为∠EDA+∠ADF=90°.又因为∠CDF+∠ADF=90°所以∠EDA=∠CDF.所以△AED≌△CFD(ASA). 所以 AE=FC=5.同理:AF=BE=12. 在Rt△AEF中,由勾股定理得:

,所以EF=13.

(总结升华)此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等知识.通过此题,我们可以知道:当已知的线段和所求的线段不在同一三角形中时,应通过适当的转化把它们放在同一直角三角形中求解.

第4页 共11页

勾股定理全章复习与巩固

举一反三:

(变式)已知凸四边形ABCD中,∠ABC=30°,∠ADC=60°,AD=DC,

求证:

(答案)

解:将△ABD绕点D顺时针旋转60°.

由于DC=AD,故点A转至点C.点B转至点E,连结BE.

∵ BD=DE,∠BDE=60° ∴ △BDE为等边三角形,BE=BD

易证△DAB≌△DCE,∠A=∠2,CE=AB

∵ 四边形ADCB中∠ADC=60°,∠ABC=30°∴ ∠A+∠1=360°-60°-30°=270° ∴ ∠1+∠2=∠1+∠A=270°∴ ∠3=360°-(∠1+∠2)=90°

2.方程的思想方法

6、如图所示,已知△ABC中,∠C=90°,∠A=60°,

,求、、的值.

(答案与解析)

解:在Rt△ABC中,∠A=60°,∠B=90°-∠A=30°,

则 因为

,由勾股定理,得

,所以

. ,

.

(总结升华)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举一反三:(变式)直角三角形周长为12cm,斜边长为5cm,求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答案)解:设此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长分别是x,y,根据题意得:

2 由(1)得:x?y?7,

∴?x?y??49,即x2?2xy?y2?49 (3)

11 (3)-(2),得:xy?12∴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xy=×12=6(cm2)

22(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第5页 共11页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勾股定理全章复习与巩固(相当经典 - 不容错过)在线全文阅读。

勾股定理全章复习与巩固(相当经典 - 不容错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jiaoyu/90751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