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 论
1.农业种子的类型,种子生产的意义和任务。
答:凡可以用作播种材料的任何植物器官或其营养体的一部分,只要能作为繁殖后代用的,都称其为种子。可分为三类:(1)真正的种子(2)类似种子的果实(3)营养器官
种子生产的意义:种子是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不可替代。种子生产是育种工作的延续,是育种成果在实际生产中进行推广转化的重要技术措施。 种子生产的任务:
对新育成、新引进的品种,加速繁殖,以替代原有的老品种,实行品种更换; 对生产上大量应用推广品种,要有计划地用原种繁殖生产出高纯度种子加以代替,实现品种更新;
要预测市场的需求量,生产出种类齐全、数量充足、质量上乘的优质种子,满足农业生产播种需要,又要防止生产过剩压库或市场营销失败压库。 2.种子生产先进国家的主要经验及对推进我国种子产业化的借鉴作用。 3.比较国内外种子生产程序的异同。 4.进一步加快发展我国种子产业。 5.名词解释:
农业种子:凡是农业生产上可直接被利用作为播种材料的植物器官都称为种子。包括:真种子,类似种子的果实,用以繁殖的营养器官
种子生产:依据植物的生殖生物学特性和繁殖方式,按照科学的技术方法,生产出符合数量和质量要求的种子。它包括从良种繁育开始,经过种子加工、检验、包装等环节直到生产出符合质量标准、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质量好、数量足、成本低的商品种子的全过程。
第一章 种子生产基本理论
1.作物的繁殖方式类型遗传特点,不同繁殖方式的种子生产的特点。 答:(一)有性繁殖与种子生产 (1).自花授粉作物
同质结合,基因纯合,基因型表现型一致,遗传稳定。
在种子生产中,保持品种纯度的首要措施是防止各种形式的机械混杂,田间去杂是重要的技术措施;其次是防止生物学混杂,但对隔离条件的要求不严,可适当采取隔离措施。
(2.)异花授粉作物
异质结合,基因杂合,自交分离
最容易利用杂种优势 ,除防止机械混杂外,还必须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和控制授粉,同时要注意及时拔除杂劣株,以防止发生不同类型间杂交。 (3)常异花授粉作物
以自花授粉为主,在主要性状上多处于同质结合状态
在种子生产中,要设置隔离区、及时拔除杂株,防止异交混杂,同时要严防各种形式的机械混杂。在杂种优势利用上,可利用品种间杂交种,但最好利用自交系间杂交种。 (二)无性繁殖与种子生产
后代的表现型与母本完全相似,通常不发生分离现象。 采用有性杂交与无性繁殖相结合的方法来改良 病毒病是引起品种退化减产的主要原因
在种子生产过程中,应采取以防治病毒病为中心的防止良种退化的各种措施。 2.纯系学说的内容及其在种子生产中的指导意义 答:1903年丹麦植物学家Johannsen提出,论点:
(1)在自花授粉植物的天然混杂群体中,通过单株选择,可以分离出许多基因型纯合的家系。这样的选择是有效的。
(2)在纯系内继续选择无效。 指导意义:(1)保纯防杂 种子生产的中心任务是保纯防杂。
纯度的高低是检验种子质量的第一标准。所有的农业技术措施重点之一,就是要保持纯度。 “纯”只能是局部的、暂时的、相对的,随着繁殖的扩大必然会降低后代的相对纯度。因此,在种子生产中,提出尽可能的较少生产代数的要求。 (2)在原种生产中单株选择的重要性
在自交作物三年三圃制原种生产体系中,要按原品种的典型性,采取单株选择、单株脱粒,对株系进行比较,一步步进行提纯复壮。 3.遗传平衡定律的内容及其对种子生产的指导意义
答:内容:在一个随机交配的大群体中,如果没有选择、突变、迁移、遗传漂变等因素的干扰,则群体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代代保持稳定。
指导意义:在长期自由授粉的条件下,异花授粉作物品种群体是一个遗传基础构成复杂又保持遗传平衡的异质群体。
1
如果对该群体施加人工选择,再加上自然突变、异品种的杂交和小样本的引种等因素,则品种纯度将受影响。
第二章 种子生产基本方法
1.自花授粉作物、常异花授粉作物和异花授粉作物原种生产方法。
答:自花授粉作物和常异花授粉作物:低温贮藏繁殖法(重复繁殖法 ),循环选择繁殖法 ,株系循环繁殖法,自交混繁法
2.简图示意三圃制原种生产、循环选择繁殖法、株系循环繁殖法、自交混繁法的基本程序。 答:ppt
2.良种生产一级种子田和二级种子田。 答:(1)一级种子田
适宜条件:繁殖系数高的油菜、谷子、烟草等小粒作物,地少人多
特点:具有占地少,繁殖世代少,生产种子少,品种混杂退化机率低等。? (2)二级种子田
适宜条件:繁殖系数较小的棉花、小麦、花生等作物,在地多人少 优点:提供的生产用种较多,小面积上控制种子质量,可精益求精。 缺点:具有用地较多,繁殖世代增加,混杂退化机率较高。 3.“三系”亲本原种生产的方法。
答:(1)成对回交测交法(有配合力测定)
这种方法既注重根据“三系”亲本的典型性选择,又进行亲本配合力的测定,因此可靠而有效。基本程序是:单株选择、成对回交与测交、后代(株行)鉴定、原种生产 (2)三系七圃法(无配合力测定)
该方法在原种生产过程中无配合力测定,仅仅根据“三系”亲本各自的典型性进行选择。原种生产过程中,“三系”自成体系,分别建立株行圃和株系圃,三系共建6个圃,不育系增设原种圃一共7圃,因此称为三系七圃法。这种方法不仅节省人力物力,且简化了三系原种生产过程。
4.杂交种生产的技术要求。制种区隔离的方法。 答:(1) 确定制种田和亲本繁殖田的面积比例
2
制种基地选择要求:应选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排灌方便,旱涝保收,病虫等危害轻且无检疫性病虫,便于隔离,交通方便,生产水平较高,技术条件较好,制种成本低,相对集中连片的地块。 (2)隔离区的设置
除小面积采用人工套袋、网室以外,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灵活采用以下方法: A.空间隔离
要求在亲本繁殖和杂交制种区周围一定距离内,不种植非父本品种。有的作物如十字花科作物属间也应有一定的隔离。
B.时间隔离
通过调节播种期,使制种田或亲本繁殖田的花期与周围同类作物的生产田花期错开,从而达到隔离目的。
隔离时间的长短,主要由该作物花期长短决定。一般春播玉米播期错开40 d以上,夏播玉米30 d以上。水稻错开20~30 d。
C.自然屏障隔离
利用山岭、村庄、房屋、成片树林等自然障碍物进行隔离。 D.高秆作物隔离
在制种区周围一定范围内种植玉米、高粱、麻类等高秆作物。
要求:第一,高秆作物应提前播种20d以上,以保证制种田花期到来时有足够的高度;第二,高秆作物隔离带应有一定宽度。 6.确定父母本间种行比的原则。
答:行比是制种田中父本行与母本行的比例关系。
行比大小决定着母本占制种田面积的比例大小和结实率,进而影响制种产量。
确定行比的原则是:在保证父本花粉充足供应前提下,尽量增加母本行的比例。 7.花期预测方法和调控措施。 答: ①叶片检查法
根据双亲叶片出现多少,预测其雌、雄穗发育进程,判断花期能否相遇。 选取代表性的父母本植株→定点、定株检查父母本叶片数→判断 准确预测花期:先对制种组合的双亲进行叶龄观察; 建立花期相遇时双亲展开叶龄的对应关系;
3
制成对应关系图或表,或建立回归方程; 据此在制种时准确预测花期。 ②镜检雄幼穗法
高粱、玉米在双亲拔节后幼穗分化随即开始,通过父母本幼穗分化进程的比较可以更准确地预测花期。
选有代表性父、母本植株和大小→剥去未长出来的全部叶片→观察雄穗原始体的分化时期和大小→判断花期相遇
母本的幼穗发育早于父本一个时期;
在小穗分化期以前,母本幼穗大于父本幼穗1/3~1/2 8.无性系品种种子生产特点。
答:无性系品种种子一般体积较大,不易保存,繁殖系数低,用种量大,成本高。 无性系品种种子的繁殖材料分生能力强 在繁殖过程中容易感病(特别是病毒病) 9.加速种子生产的方法
答:一是扩大繁殖系数,如稀播繁殖、剥蘖分植、组织培养等方法; 二是异地、异季加代。 10. 名词解释:
育种家种子:育种家育成的遗传性状稳定的品种或亲本种子的最初一批种子,用于进一步繁殖原种种子。
原种:指用育种家种子繁殖的第一代至第三代,或按原种生产技术规程生产的达到原种质量标准的种子。
良种(大田用种):指用原种繁殖的第一代至第三代或杂交种,经确认达到规定质量要求的种子。
杂交种品种:指在严格选择亲本和控制授粉的条件下生产的各类杂交组合的F1植株群体。
无性系品种:由一个无性系或几个遗传上近似的无性系通过无性繁殖产生的群体。 品种混杂退化:指新品种在推广过程中,纯度下降、种性变劣的现象。 品种混杂:指一个品种中混进了其他品种甚至是不同作物的植株或种子,或上一代发生了天然杂交,导致后代群体出现变异类型的现象。
品种退化:指品种某些经济性状变劣的现象,即品种的生活力降低,抗逆性减退,产量和品质下降
4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种子生产复习题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