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巴黎和会是如何处理山东问题的?中国代表团和中国人民作出了什么反映?(4分)、
(3)华盛顿会议期间山东问题是如何解决的?能够得到解决的原因是什么?(4分)
3.概括指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协约国列强的相互关系并举例说明。这一体系为什么不能长久维持世界和平?(8分)
4.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国际关系由战前的英、法、俄、德、日、美六国相争,演变为英、美、日三强争霸。这种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华盛顿会议是怎样调整这三强之间的关系的?你对这种调整有什么看法?(6分)
5.《国际盟约》、《洛迦诺公约》和《非战公约》的签订,是一战后国际关系中的重大事件。请回答:(1)《国际盟约》和《非战公约》出现的共同的背景原因是什么?在基本宗旨上有什么异同?(4分)
(2)为什么《国际盟约》、《洛迦诺公约》和《非战公约》都不能真正的维护和平?(4分)
参考答案
一、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8小题,第1题5分,第2题7分,第3题8分,第4题8分,第5题5分,第6题8分,第7题6分,第8题13分,共60分)
1.(1)主要取决于当时美国的综合实力。美国在当时经济上占有优势,但海军不如英国,陆军不如法国,综合实力还不足以压制英、法。(2分)
(2)日本在当时主要致力于在远东和中国的权益,对欧洲事务则漠不关心,为的是不致引起欧洲列强的反感。(2分)
(3)巴黎和会是一战中战胜的帝国主义大国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是以掠夺弱小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基础的。“弱国无外交”。(1分)
2.(1)严厉制裁德国和肢解德国。法德之间有普法战争的宿仇;一战后法国防止德国东山再起,企图称霸欧洲。(3分)
6
(2)英国反对过分制裁德国的主要原因是不希望法国独霸欧洲大陆,影响英国利益,同时也认识到过分制裁会引起德国民族复仇情绪,过分制裁有可能使德国发生社会主义革命或者倒向苏俄。(2分)
(3)美国同样不希望法国势力过于膨胀而妨碍美国战后建立世界霸权。(2分)
3.(1)德国的疆界重新划分。阿尔萨斯-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区由国际联盟代管15年,然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东岸50千米以内不得设防;原属波兰的领土基本上归还波兰。(2分)
(2)奥匈帝国解体。在奥匈帝国原来的属地上建立新的国家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南部的一些领土被割让给意大利;巴尔干的一部分领土并入塞尔维亚,成立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另一部分领土归还波兰。(2分)
(3)奥斯曼帝国解体,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属地,在欧洲仅保有伊斯坦布尔及其附近地区。(2分)
(4)原俄国统治下的芬兰、爱沙尼亚、拉托维亚、立陶宛等波罗的海沿岸国家独立。(2分)
4.(1)控制“国联”特别是联合各小国与英法抗衡,以达到称霸世界目的。(2分)
(2)英国。英国的殖民地最多(包括自治领),依此掌握“国联”的支配权。(3分)
(3)由于美国控制“国联”的目的没有达到,加上美国的孤立主义传统,使威尔逊遭到失败。(2分)
(4)争夺世界霸权。(1分)
5.(1)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1分)
(2)被压迫国家和民族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2分)
(3)战胜国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苏联之间的矛盾。(2分)
6.(1)对中国是不平等的,因为中国处于被侵略的地位。对其他缔约国形式上是平等的,但对美国更有利,因为美国可以凭借经济优势排挤其他列强。(3分)
(2)主要调整美日在争夺中国问题上的矛盾。一战期间美国经济实力膨胀,战后争夺世界霸权,日本在一战期间和战后在中国扩张势力,同美国利益发生冲突。条约规定“不得谋取??优越权利”,华盛顿会议上通过一系列条约,日本在中国权益受到抑制。(5分)
7.(1)使战争受到法律的约束,尽量减少战争所造成的危害。(2分)
7
(2)对国家的战争权加以限制,通过普遍性的国际组织维持和平。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空前的灾难,使人们加深了对战争危害的认识。(4分)
8.(1)原则:维护世界和平、实行集体安全、裁军。不能。理由:操纵国联的大国总是维护自身利益;“全体一致”的原则使制止战争和侵略成为空话。(5分)
(2)签订《拉巴洛条约》。同资本主义国家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3分)
(3)洛迦诺会议。《洛迦诺公约》的签订。(2分 )
(4)为和平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奠定国际法中的互不侵犯原则,提供了重要的法律基础。缺少对侵略者的约束力,列强借助各自的“保留条件”,为发动战争埋下了伏笔。(3分)
二、问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第1题8分,第2题10分,第3题8分,第4题6分。第5题8分,共40分)
1.(1)英国:取得了一系列原属德国的殖民地,抑制了法国过分削弱德国的要求。
法国:收回阿尔萨斯-洛林,取得了萨尔煤矿15年的开采权,取得了一些原德属殖民地,但过分制裁德国的企图未能够实现。
日本:取得了太平洋地区的一些原德属殖民地和德国在山东的重要权益。
美国:由于英法的抵制和综合实力的差距,美国参加巴黎和会的企图并未实现。(4分)
(2)《凡尔赛和约》是战胜国对战败国的掠夺;没有触动战败国军国主义根基,却引起了战败国对《凡尔赛和约》的愤怒和民族复仇情绪;帝国主义的侵略特征和战胜国内部分赃不均,势必引起国际政治力量的重新组合。(4分)
2.(1)日本取得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2分)
(2)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交给日本。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中国人民掀起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4分)
(3)中国与日本签订条约,收回在山东的主权。中国人民和政府坚持斗争;美英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中国,向日本施加了压力。(4分)
3.(1)主要有两个方面:①为分赃和称霸而相互争夺。如:英国反对过分削弱德国的主张,并拒绝法国关于结盟的提议;美国和日本在中国和远东地区进行激烈的争夺等。②为了共同利益而互相勾结。如:通过《九国公约》共同支配中国等。(6分)
8
(2)因为这一体系的实质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列强间的利益冲突以及战胜国和战败国的尖锐矛盾,最终必将打破暂时的均势,破坏世界和平。(2分)
4.(1)德国战败;沙俄消亡;法国被削弱;美国崛起为世界大国;日本力量大增;英国力图保住既得利益。(3分)
(2)调整:通过签订了《四国条约》、《五国条约》和《九国公约》,调整了列强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冲突,形成了“华盛顿体系”。(2分)
(3)看法:这种调整只是暂时缓解了列强之间的矛盾。(1分 )
5.(1)共同的背景原因:一战后,饱经战争之路的各国人民渴求根除战争、保障持久和平的途径;世界大国希望建立相对和平的国际秩序。基本宗旨的相同点:维护和平,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同点:前者并不放弃战争,后者放弃把战争作为国家的政策。(4分)
(2)从根本上来说,各大国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不可能放弃战争。具体说,《国际盟约》规定的“全体一致”的原则实际上使国联失去了制止侵略、制止战争的可能性;《洛迦诺公约》为德国恢复政治、军事大国的地位铺平了道路,随着德国力量的增长,必然彻底打破凡尔赛体系;《非战公约》缺少对侵略者的约束力,英、法、美等国提出各自的“保留条件”,为发动战争埋下了伏笔。(4分)
9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测试题(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