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乳剂类美白化妆品的制备及其工艺流程设计(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8-31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乳剂类美白化妆品的制备及其工艺流程设计

选用单一美白活性成分,美白效果就不太明显。多种成分复配才能功效显著。另外乳化体系的选择 防变色剂、紫外吸收剂、油相的选择与复配等均影响体系的稳定、外观和效果。

4.1剂型的选择

美白配方可选用的剂型比较多, 一般有膏霜, 乳液, 液态 ( 油 、水)凝胶、 面膜 、面贴 ( 纸巾、棉布)、泥膜等。配方师可以根据产品的特点和使用要求来选择不同的剂型 ,可以单一配制 ,也可系列化。系列化的产品之间的合理组合 能提供给肌肤完美的净白过程,同时在防晒、去皱、嫩肤、修复等方面发挥作用,使美白肌肤的同时, 保持皮肤滋润、健康。

4.2美白功能性原料选择

用作美白去斑功能性的原料很多,有物理的、化学的、天然植物提取物等。物理美白剂也称物理遮盖剂,如:氧化铁、二氧化钛和氧化锌等。用到皮肤上会产生表观的白感,是一种假象变白,有时还会堵塞毛孔、皮脂腺等,易引起皮肤疾病(如局部炎症、粉刺等)。

化学合成的、天然植物提取的美白剂有曲酸及其衍生物、氢醌、熊果苷、果酸,维生素原B3(烟酰胺)、维生素C及其衍生物、蛋白分解酵素、薏仁、桑葚、芦荟、甘草萃取液、黄芩根提取物、桑白皮提取物等等。众多的成分应用中各有优、缺点,使用时要科学选择与搭配。使用较多、比较安全、效果较好的美白剂有熊果苷、曲酸及其衍生物、维生素 C及其衍生物、抗坏血酸-熊果苷磷酸酯、植物提取液等。

化学美白剂是通过皮肤吸收起作用,大概起以下几种作用:

(1)抑制酪氨酸酶活性:主要抑制或降低皮肤色素中间体(色素源)、黑色素的产生。如氢醌、熊果苷等

(2)还原皮肤色素:主要是将已产生的皮肤色素中间体(色素源)还原消除、抗氧化游离基、抗衰老。如维生素C及其衍生物、维生素P等。

(3)色素还原和酪氨酸酶抑制双重功效。如抗坏血酸-熊果苷磷酸酯类,可以起到双重美白的功效。

(4)增加角质细胞黑色粒子的降解、失活表皮及时剥脱等。如果酸、曲酸及曲酸酯类、皮肤死皮剥脱剂等。

(5) 增白皮肤。如一些中草药类,选择性破坏黑色素细胞、抑制黑色质粒形成和降解剂等等。

乳剂类美白化妆品的制备及其工艺流程设计

因此在选择美白剂时要考虑这几种因素。既能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也要考虑对已形成的色素、色斑的淡化和还原。加入适量的皮肤增白剂(中草药提取物)效果更明显。有的配方中加入软化角质和皮肤死皮剥脱成分。有规律地去角质能使美白成分更有效地渗透吸收,体现了深层净化结合美白调理的护肤概念。另外组合配方的美白效果要能够测定。

4.3乳化体系的选择

美白化妆品的乳化体系一般选择O/W型,它与皮肤的亲和性比较好,而且有利于有效成分的吸收。乳化剂一般选用液晶型乳化剂,做出的产品肤感好,能较好地吸收,做出的膏体漂亮,并对活性物保持稳定也有一定的作用。当然,配方师也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乳化剂来组建配方。

4.4油性原料的选择

油脂的选择要考虑选择惰性的、不易氧化的油脂。油脂不含杂质或杂质含量很低,因为油中的杂质对美白成分的稳定性也有影响,易引起产品氧化、变色等。因此加入适量的螯合剂和抗氧化剂将有利于产品的稳定。

4.5保湿剂的选择

美白产品要有较好的保湿性,保湿效果好将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渗透、吸收,增强美白效果,同时使皮肤细胞保持丰盈、滋润起到抗衰老的作用。

选择保湿剂要考虑效果和成本。普通的保湿剂,例如甘油、丙二醇等价格低,保湿效果一般。较好的保湿剂象氨基酸保湿剂、海洋多糖保湿剂、芦笆胶油、吡咯烷酮羧酸钠及复合保湿剂等保湿效果比较理想,但是成本比较高。高级的保湿剂如透明质酸,复合长效保湿剂如AMC等保湿效果很好,但价格较贵。可以将这几种保湿剂复配使用,既能降低成本又能提供好的效果。

4.6增效剂的选择

添加一些保湿剂、角质软化剂、促渗剂等有利于有效成分的吸收,起到增效作用。另外加入一些抗坏血酸-酪氨酸酶抑制剂、维生素B3等对皮肤的美白也存在增效作用。

4.7其他辅助原料的选择

紫外线吸收剂的添加可以有效阻断黑色素产生的外部引发因素,一定程度上起到美白保护作用。并且防止皮肤晒伤,预防产品变色等。软化角质剂、 色素祛除剂的加入,

乳剂类美白化妆品的制备及其工艺流程设计

可以减少表皮层的黑色素浓度,加速表皮色素细胞更新。美白活性成分的加入量较高时,容易对皮肤产生刺激,适当地加入抗敏剂,可以消除产生的炎症。保湿、嫩肤剂的加入,在美白的同时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适量加入抗氧化还原剂、色泽保护剂、防腐剂、香精等。对于以上成分,配方师可以选择性地添加,做到产品稳定、效果较好即可,同时要考虑成本的限制。【4】

5、乳剂类美白化妆品的生产原料及质量指标

5.1基础润肤原料:

5.1.1植物油类

橄榄油、杏仁油、棉籽油、花生油、霍霍巴油、茶籽油、鳄梨油、杏核油、石栗子油、月见草油、牛油树脂、芝麻油、 5.1.2蜡类

蜡类是高碳脂肪酸和高碳脂肪醇构成的酯。这种酯在化妆品中起到增加稳定性、调节黏度、减少油腻感等作用。主要用于化妆品的蜡类有:棕榈蜡、小烛树蜡、霍霍巴蜡、木蜡、羊毛脂、蜂蜡等。 5.1.3烃类

在化妆品中,主要起溶剂作用,用来防止皮肤表面水分的蒸发,提高化妆品的保湿效果。通常用于化妆品的烃类有液体石蜡、固体石蜡、微晶石蜡、地蜡、凡士林等。 5.1.4合成油脂

合成油脂原料指由各种油脂或原料经过加工合成的改性的油脂和蜡,其组成与原料油脂相似,并保持了其优点,而且在纯度、物理形状、化学稳定性、微生物稳定性以及对皮肤的刺激性和皮肤吸收性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改善和提高,已广泛用于各类化妆品中。常用的合成油脂原料有角鲨烷、羊毛脂衍生物、聚硅氧烷、脂肪酸、脂肪醇、脂肪酸脂等。

5.1.5脂肪酸、脂肪醇和酯类

脂肪酸: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油脂等。 脂肪醇;月桂醇、鲸醇、硬脂醇,丙二醇、丙三醇、山梨醇等

脂肪酸酯类:硬脂酸丁酯、异硬脂酸异丙酯、肉豆蔻酸异丙酯、棕榈酸异丙酯等。

乳剂类美白化妆品的制备及其工艺流程设计

5.1.6乳化剂

乳化剂是具有表面活性的物质,能降低液体间的界面张力,使互不相容的液体易于乳化。乳化时,分散相以很小的液珠形式均匀的分布在连续相中,乳化剂在这些液珠的表面形成薄膜或双电层,以阻止它们的相互凝聚,保持乳状液的稳定。要配置稳定的乳状液,可以加入单一组分的乳化剂,也可同时加入几种乳化剂。乳化剂分为阴离子乳化剂、阳离子乳化剂、非离子型乳化剂。 5.1.7增稠剂

增稠剂通过与表面活性剂形成棒状胶束、与水作用形成三维水化网络结果或利用自身的大分子长链结构等是体系达到增稠的目的。能够作为增稠剂的物质很多,从相对分子质量来分有低分子增稠剂,也有高分子增稠剂;从功能团来分有电解质类、醇类、酰胺类、羧酸类和酯类等。 5.1.8抗氧化剂

酚类抗氧剂、醌类抗氧剂等。 5.1.9防腐杀菌剂

化妆品中使用防腐剂、杀菌剂的目的是抑制微生物在化妆品中生长繁殖,起到防止制品劣化变质的作用。如:苯氧基乙醇、苯乙醇、二苯基苯酚、六氯酚、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等。

5.1.10感官修饰体系原料

香精、色素等。

乳剂类美白化妆品的制备及其工艺流程设计

5.2质量指标

6、乳剂类美白化妆品的配方实例

一个好的配方不是原料的简单堆砌,而是各原料的有机结合,使原料在相容性、配伍性、协同性方面达到最佳效果。在设计膏霜配方时,应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在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成本尽可能低 (2)配方原料品种尽可能少,以减少配伍困难 (3)工艺尽可能简单,使容易操作,工艺重现性号;

(4)刺激性降至最低,防腐剂、香精;乳化剂是引起刺激的主要原因,应慎重选择。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乳剂类美白化妆品的制备及其工艺流程设计(2)在线全文阅读。

乳剂类美白化妆品的制备及其工艺流程设计(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jiaoyu/71851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