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 孔子及诸子所提出的各种学说并非是他们个人成就,而是他们对中华历史经验积累下来的知识体系的总结归纳。(√)
86.“别异”指的是区分等级、区分秩序的。(√) 87.“乐”在古代是有级别的。(√)
88.孙子,韩非子等都和孔子一样,将知识尽可能多的传给人们,所以春秋战国时期才会百家争鸣。(×)
89.《大学》在四书中相当于是个序言。(√)
90.《大学》在中国古代所教的内容是知识性的,与礼仪无关。(×) 91.《大学》的开篇纲领就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92.被社会所公认的“孝顺”中的“顺”就是顺从的意思。(×) 93.《文心雕龙》在篇章上也受到《周易》的影响。(√)
94.今文经的优点是能够引申诗经最大程度的为我们社会所用,缺点是不知变通。(×) 95.在中国古代,日月代表着阴阳。(√)
96.今文经和古文经不仅仅在文字上不同,在研究思路也不同。(√)
97.孔子的学说不但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还能够改变一个国家, 民族的精神追求和社会向往。(×)
98.“做”带有表演的成分,“作”则是代表而来一种规范,样板。(√) 99.《新君主论》讲的是如何当好一个君主。(×) 100.作为管理者知识是必备的能力,但修养同样重要。(√) 101.“平章百姓”中的“百姓”就是指人民大众。(×)
102.《尚书》和《国语》相比在记录的内容方面更正式、更重要。(√) 103.曹胜高教授建议我们读《尚书》的时候应该先读《古文经》,因为这个是最接近《尚书》时代的文本。(×)
104.“境界”指的是人能够看多远,眼界的高低。(√)
105.古文经和今文经虽然是属于两个系统,但是彼此没有冲突,可以互补。(×) 106.用人之长是用人策略,用人之短属于利用。(×)
107.从理论上来讲,国学是中华民族在五千年中所积累的各项管理经验。(√) 108.人类早期的时候音乐,舞蹈,歌唱是三位一体的,是中国古代音乐艺术的基本形态。(√) 109.抱怨其实是心态不成熟的表现。(√) 110.国学是一种中华民族的理论体系。(√)
111.当所有人都说一个人好的时候,这个人就是我们所说的君子。(×) 112.法家学说认为用人之短是控制人的一种方式。(√) 113.法家主张化性说,而儒家主张因性说。(×)
114.《二泉映月》是由盲人阿炳演奏出来的,但是乐谱并不是他整理的。(√) 115.诗本和歌本里都可以有重复的句子,是为保持韵律。(×)
116.根据现在对《诗经》的了解和阅读,献诗的种类总共有列士等4种。(×) 117.“明诚”讲的是教的过程,“诚明”讲的是修养的过程。(√) 118.《周易》是六经之首,在儒家经典排在第一位。(√) 119.《周易》中的“天”和“地”其实就是指自然界的天地。(×)
120.根据《周易》概括我们读《周易》的时候要先从《易经》读起,然后再读《易传》。(×) 121.《周易》的占卜体系中同样一个卦对待不同的人来解释是不一样的。(√) 122.子学代表的都是一类人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不代表个人的理解和认识。(×) 123.老子的《道德经》其实是先秦典籍里,前代史官流传下来的至理名言。(√) 124.金木水火土之中土是代表礼的。(×)
125. 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表明:地方行政权利越大,地方经济发展活力越小。(√) 126.当天下都是大国在争霸的时候,应该积极挑头,占尽先机,这样才能称霸。(×) 127.庄子对于人的划分分为:神人,智人,真人这三种。(√)
128.庄子说的逍遥也就是自由,就是我们的人身自由,很多人都能做的到。(×) 129.经学关注的是人的群体,而子学关注的个体。(√)
130.从自然万物的角度看,人就是客体,人不是自然的拥有者,只是自然的过客。(√) 131.墨家的思想在社会稳定的时候能极大的发展,在社会松散的时候很难继续发展。(×) 132.古代的“大夫” 就是指的官位,并不是爵位。(×)
133.《墨子》的上中下三篇的内容是各不相同的,是一个完整的长的篇章分为了三个部分。 (×)
134.儒家和墨家的起点是相同的,但是他们归宿是不同的。(√) 135.《所染篇》里讲的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 136.儒家学派是尊天不信命,墨家学说是尊天信命。(√)
137.霸道用的是刑政和兵政,是以法治国;王道是帝道和霸道的结合体。(×) 138.“礼制”就是把天下系于一个人身上,“法制”是把天下系于一套制度。(√) 139.“法制”是指立法权在广大人民手里,任何人不得凌驾于法律之上,不能干预法律。(×) 140.管仲和商鞅在治国时,管仲重视农业,商鞅重视商业。(×) 141.教育是假定人性为善,法律是假定人性为恶。(√) 142.孔子主张先让国家富强,再让百姓富裕。(×)
143.儒学是一种打天下的学说,而不是一种守天下的学说。(×)
144.当你开始有追求的时候就不会再失去,当你开始有希望的时候就不会有失望了。(×) 145.周易将天地万物分为三个基本层面,分别是“天地人”。( √) 146.神话和歌谣等都是早期“易学”的渊源。(√)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尔雅国学智慧答案题库(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