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靖国军第一路司令郭坚信邀,赴兴平南仁堡出席军事会议时被叛徒杀害,年仅30周岁。1945年11月19日被国民政府追赠为国民革命军陆军上将衔。
于右任(1879-1964)先生原名伯循,后以“诱人”谐音“右任”为名;笔名神州旧主、骚心、大风等, 国民党元老,书法大师、著名报人、教育家。先后创办复旦公学和中国公学,筹办《神州日报》、《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以宣传资产阶级革命主张。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出任交通次长,主持部务。后出任陕西靖国军总司令以反对袁世凯。1922年创办上海大学。1926年与冯玉祥等人解救西安之围,出任国民军驻陕总司令。后担任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晚年在台湾仍渴望祖国统一。善长诗词书法,所创“标准草书”深受海内
外学人欢迎。著有《于右任诗词集》《标准草书千字书》等。晚年号“太平老人”。是先父辛亥革命时期的老友,多有墨宝相赠和书信往来。
遗照上题字见下:
高又明(明德)题字为:井勿幕先生遗像 李元鼎先生题诗 高又明收藏 民国九年春於三原县
李元鼎(子逸)先生题诗为:颈血年来應化燐, 百身何處赎君身。 空留纸上英姿在, 朗朗玉山猶照人。 相对如聞謦欬聲, 死生無間此交情。 逰魂幾度黄壚過,可念穷途阮步兵。 九年春日子逸(朱印)
于右任先生背面题注为: 井勿幕先生遗照 三十六年一月二十九 晁晓愚同志由西安寄来 嘱送史馆 于右任记 (印)
晁暁愚信件上赋辞为:斯令我邑,旋来就義。 烈矣惨矣,永存浩氣。 琛此遗跡,将勿翦熄。 民国三十六年新春 晁暁愚(晁暁愚印 白)寄自西安。
李元鼎(1879~1944),字子彝,亦作芝逸、子逸,笔名礨空,号老曼、鲁曼,晚年自号漫西居士。陕西蒲城荆姚镇中街村人。孙中山在日本创建中国同盟会,李等率先加入。三十四年(1908)正月,与井勿幕、赵世钰、李西堂等在东京创办《夏声》杂志,同盟会陕西分会建立后,李设计了秘密联系法。宣统元年,李由日本回国,任西安府实业中学堂教员。同年,陕西咨议局成立,李任秘书长。1911年10月22日西安起义爆发。任参议兼文书。陕西军政府成立,任军政府秘书,后又负责秘书厅事务。中华民国成立后任陕西军政府教育司司长。1928年任国民党中央党部编纂委员会编纂,国民政府审计部副部长、部长、1935年,因对蒋介石私自拨款之事不满,李元鼎辞职回到西安。支持杨虎城在家乡蒲城创办尧山中学,并担
任校董。抗日战争期间,李连任第一、二届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3年2月,国民政府公布李元鼎为陕西省第二届临时参议会议长。生前诗作甚丰,诗稿《老曼斋诗存》收入5000余首。
晁暁愚 ,生平不祥,曾在《耀县文史资料》第三辑(1987年11月)上发表有文章《耀县药王山惨案》,有回忆录《杨将军将出国其夫人在沪遇险的情况》,《记杨虎城将军的几件事》等。曾任十七路军总部驻南京办事处主任 。
从这些资料来看,这张遗照流传有序,经历多人之手,时间跨度长,先是在民国九年(1920年)春,高又明题字收藏、李元鼎先生题诗。到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一月二十九日,晁暁愚在西安写信并将此照片寄给在南京的于右任先生,嘱其赠送国民党党史馆,于右任背面题注记载此事,随送党史馆,国民党撤离大陆时,1948年底,蒋介石指示全部史料运至台湾,又随转运黄金及珍贵资料的轮船运到台湾,现在保存在台湾台北国民党党史馆。在流传期间,有多少动人的故事和曲折,有待我们后人的发掘和考证。
2011年4月1日,高又明子高启纶携夫人访问台湾国立国父纪念馆,进行访问和文化交流,捐赠《高又明先生纪念集》等资料,国父纪念馆谢函写道:
启纶贤伉俪拨冗日前莅馆,荷承并惠赠本馆 尊翁《高又明先生纪念集》,云情盛意,感谢无尽。尤对 尊翁高又明先生参与领导同盟会成员在陕西响应辛亥革命的卓著贡献,及为国为民费心费力之伟大情操,令人钦佩。
值此两岸加强各方面密切交流之际,期盼贤伉俪择期再度莅馆指教,竭诚以待,无任翘企。
耑此 春祺
国立国父纪念馆馆长 曾坤地(朱印)敬启
2011年4月1日
目前,两岸三通早已实现,各方面交流日益密切,為了兩岸同胞和諧,增進情誼,缅怀革命先贤,共同纪念伟大的辛亥革命100周年,两岸进行了以上积极的文化交流活动。
香港大学、澳门大学及澳门中央图书馆收到《高又明先生纪念集》,均来函致谢。
四、《高又明先生纪念集》在瑞典
《高又明先生纪念集》及光盘远渡重洋,来到瑞典亲人手中,王玮、王珺他们如是说......感觉各位舅舅们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让我们后辈缅怀祖先有据可查,这件事情的意义会随着时间而更加凸显。柔根先生联系他出版界的朋友,作了大量的推介和发行工作,接了不少订单,把《高又明先生纪念集》介绍到了北欧。远在北欧的人们也那麽关心中国的信息,以至于又加寄了一些,却是我们所始料不及的。今年柔根先生不幸因病逝世,我们闻讯深表哀悼和痛惜。
《高又明先生纪念集》在全国各机构如各级政协、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各级社会科学院、各省市图书馆、各大学图书馆、党史研究室、史志办公室、档案馆、研究所等都受到重视和好评。认为有较高的研究价值。这是对我们编辑这本书的肯定。
在信息化的这个现代化的世界上,信息是共享的,全球已成为了“地球村”,《高又明先生纪念集》出版后,我们做了一些国际国内文化交流方面的的尝试,这方面更多的内容,请
浏览“陕西辛亥革命暨高又明先生纪念网”,网址:http://www.gymjnw.com。
注释:
⑴《西北革命史征稿》1949年“陕西革命先烈褒恤委员会”,17页
2011.8
本文作者高启宏,为高又明先生幼子,西安电信科学第十研究所退休高级工程师。缅怀先贤暨高又明纪念网主办主编。
邮编:710061 西安雁塔区雁塔西路12号 大唐社区 转电信十所22-2-702手机18729060339 高启宏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世纪辛亥文化交流纪事 - 图文(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