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1927-1937年南京国民经济建设述评(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9-07-30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产量自给。1933年输入稻米1295400公吨,麦1353062公吨,棉花120606公吨,1937年分别减至345725,86767,15318公吨(《革命文献》第75辑,第427页。)。本期对外贸易也出现了好转,1936年上半年比1935年上半年入口商品减少了16%,而出口商品则增加了28%,入超锐减,出超开始出现。 总之,这一时期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取得很大成绩,社会经济呈现发展之势。通过经济建设,增强了国力,为抗战胜利准备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四对南京国民政府十年经济建设的评价

综观1927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虽然历尽艰辛,仍然有所建树。

(一)实现了财政的统一。国民政府部分收回关税自主权,确立预算制度,通过废两改元、法币政策、废厘金办统税等财政措施,使中国财政结束了长期紊乱、割据的局面而走向统一,有利于当时的经济建设。同时也增加了政府收入,关、盐、统税是国民政府的三项主要财政收入,1927年三税收入不过200—300万元,占总收入的21.1%,1936年三税预算为7.9亿元,占总收入的72.8%,十年来共计增加25倍(徐雪寒:《中国财政问题》,《抗战中的中国经济》第365页。)。国民政府的财政尽管有许多弊端,但与北洋政府相比还是进步了的。

(二)交通事业的较大发展。这十年时间可称为旧中国交通建设的“黄金”时期。到抗战前夕已经基本上形成了遍及全国的交通网络。十年中铁路建设尤有长足的进步。全国铁路里程1927年为13000多公里,到1937年扩充为21000公里(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第360、102、360页表、190、227及234、102—104页。)。同时完成公路路线总长109500公里。民航事业从无到有的发展起来,这期间先后建成了中国、欧亚、西南三大航空公司,设立10多条航线,通航里程超过1680000英里(郑友揆:《中国对外贸易与工业发展》第39页。)。电信方面,全国电线总长已达15万里以上,全国已有邮局15300余所,代办12700余所(《革命文献》第78辑,第3页。),还设立了国际电台,与世界上一些国家建立了电话、电报等通讯联系,加强了国际间的信息交流和商业往来。水运方面,中国轮船总吨位由1920年的158150吨,到1936年增为576875吨,16年间增加2.6倍(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第360、102、360页表、190、227及234、102—104页。)。 (三)中国工矿业的发展与工业近代化程度的增长。十年间中国工业发展的突出表现是:在轻工业比较普遍发展的同时,重工业也有相应的发展;工业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得到适当的调整和改善,工业布局也渐趋合理化;资本主义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比以前有较大的增长。作为轻工业支柱的的棉纺业,十年中全国布机台数增长了76.6%(《抗战十年前之中国》,第157158页。)。矿冶业如煤、铁矿开采量大大增加,钢铁、机器制造、酒精、化学等工业相继建立。在地理分布上工业中心开始向内地转移,这虽是出于国防上的考虑,客观上对改善我国工业长期以来分布不平衡状况起了一定作用。十年间现代工业平均增长率为7.6%(《革命文献》第75辑,第438页。),工业近代化程度在逐渐增长,而且在一些工矿业中近代化生产有取代旧式生产的趋势。1920年到1936年我国机械开采的煤产量增加一倍多,铁矿增加近1.2倍,而土法开采量相应地下降(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第360、102、360页表、190、227及234、102—104页。)。到抗战前夕重工业部门中近代化工业生产已处于绝对优势。

(四)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通常用来衡量经济发展速度的三项主要指标:工农业总产值,1920年到1930年,年平均递增1.80%,国民收入递增1.53%,人均国民收入年平均递增1.39%(王玉茹:《论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史研究》1987年第2期。)。这说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社会经济比北洋政府时期有较大发展。

(五)科技教育的发展。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随着国内经济建设的展开,教育科技也逐渐受到重视。十年中国民政府极力提倡实用科学,高等教育及科学研究也以实用科学为主。这期

间科研机构纷纷成立,如1928年成立中央研究院,1929年9月成立国立北平研究院,1930年成立中央工业试验所,19311937年先后成立中央农业实验所、全国稻麦改进所、中央棉产改进所等。相继涌现了一批科学家、学者等科研人员,他们进行了大量的应用课题研究,取得了一定成就,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工农业生产的发展。

总之,南京国民政府的十年经济建设,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实际上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有不少弱点和局限。首先:社会经济有所发展,但发展很不全面,经济建设的速度过于缓慢。中国仍是一个粗放的农业国,工业经济仍是“传统的手工业与近代工业并存”的局面。抗战前十年中工业产值不过占国民经济总值的10%左右(《中国近代经济史》第344页,重庆出版社。)。其次是经济建设的殖民地性质,这表现在对外国资金、技术和市场的全面依赖上。无论在工业、农业、交通、财政建设等方面都呈现出十足的殖民地性质。此外,在十年经济建设中,官僚资本趁机产生并逐渐发展膨胀起来,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1927-1937年南京国民经济建设述评(2)在线全文阅读。

1927-1937年南京国民经济建设述评(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jiaoyu/66643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