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而是一种社会实践,是社会过程的介入力。语言不单纯反映社会,它直接参与社会事务和社会关系的构成。语篇不同层次的各种成分,包括词汇、句子都潜在地反映了说话人的信仰、思想和价值观。所以语篇是发话人在各种社会因素和语言参加者的目的指导下,从整个语言体系中做出选择的结果。所以,本文拟对所选三篇夜读进行及物性分析,以探究语言形式选择背后的深层动因,揭示语篇的深层社会意义。
3.1 人民日报2016年2月24日夜读分析
分析对象:首先选取最近的2016年2月24日人民日报在微信公众号上推送的夜读作为语料,夜读题目为《你不是没时间,你只是懒》。作为心灵鸡汤的一种形式,这篇人民日报夜读旨在矫正一部分人中普遍存在的认识误区,揭露人性的真实面目,让此类读者群正视自身思想状态,调整心态,积极面对自身存在问题。这样就需要相应的语言技巧和策略来达到这碗鸡汤的功效。
分析结果:所选夜读语篇总共有68个小句,物质过程、心理过程和关系过程均出现在语篇中。其中以物质过程(30次,占过程总数的44.12%)和心理过程(20次,占过程总数的29.41%)出现次数最多。另外,关系过程出现了12次,占过程总数17.67%,其余小句属于其他过程。
讨论:从上述分析结果来看,该篇夜读的作者主要采用
了物质过程和心理过程这俩种及物系统。整篇夜读中的物质过程则更为凸显,占据了将近一半的篇幅,其次便是心理过程,占据了将近三分之一的篇幅。夜读是一种心灵鸡汤,有其特殊的说明与治愈目的。作者旨在通过现实故事的叙述,来选择更加客观和有说服力的过程来表达。物质过程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表达对客观世界和现实的看法,因而成为最好的选择。
物质过程表示做某件事大的过程(a process of doing),这个过程本身一般由动态动词来表示。物质过程的选择及其中各成分的安排和语言选择,动作的发出者承担者的选择都体现了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通过对这30个物质过程的考察,不难发现,物质过程的动作者主要为“我”“吕新”“飞扬”。其中“我”的出现次数最多。这些过程所涉及的动词也主要为及物动词。代词“我”表示亲身经历,采用现身说法,这样必然会使读者观众有一种亲近感,使读者感到这样的故事就发生在身边的现实生活中,从而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因而也更容易赢得读者观众的认同。而表示人名的第三人称“吕新”“飞扬”选取作者身边的人物,直呼名讳,有一种真实感,表示所发生的事,所涉及的人物并不是虚构的,从而也增加了文章所述主题的可信服性,下面的例子就是证明:
(1)我空闲的时候常常在空间写些文章、随笔,记录
一些生活的点滴。飞扬会给我留言,夸我写得不错。
(2)吕新是课上为数不多的勤学好问之人,每次课间都能看到吕新拿着各种问题向老师请教。日语是我们选修的课程,抱着期末能过的心态,随便就对付过去了,而吕新拿到手的成绩单近乎满分。
(3)大四开始,我就没有继续再学习日语了,我忙着毕业设计,忙着找工作。
心理过程表示的是非动作过程如情感、认知和感觉。其表现形式为一些表示心理变化的词汇,如“想要”“佩服”“相信”“感觉”“希望”等等。心理变化过程通常涉及俩个参与者,一个是可能发生心理变化的人,也就是感觉者,另一个是能引起感觉者发生心理变化的人、物或事,也称为现象。在本篇夜读中,感觉者大都是作者本人,作者通过心理过程来表达他的感情和希望,有时还有信念,如:
(4)我有一肚子的话想跟他说,可是我张张嘴,一个字也没说出来。因为有的人,你和他说再多也是徒劳。
(5)我想,只要足够努力、足够优秀,上天总会回馈你更多的惊喜和意外。时间都是不多的,但只要我们能牢牢抓住该抓紧的时间,还是能做很多事情的。所谓的没时间,只不过是我们用来推脱的借口。
(6)希望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梦想,而不只是说说而已。时间是能挤出来的,梦想也是可能实现的。
心理过程占据整个过程的三分之一,可见心灵鸡汤中,不仅要物质过程所表达的大量的客观事实,还要有心理过程所表达的个人情感认知,这样才能最终实现鸡汤的功效价值。
同时,作者也不失时机地让读者(你)成为感觉者,让他们自己去感觉认知,达到煽情的目的,以博取读者的信服和支持。如:
(7)如果你真的想做一件事,肯定会拼尽全力,怎么样都能抽出或多或少的时间来做。如果你说没时间,你只不过是想偷懒,其实你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喜欢。
及物性系统中的关系过程是进行评价或判断最直接的方式(Hodge & Kress, 1979:113)。本篇夜读中的关系过程占有一定分量但相比物质过程和心理过程较少,如以下各句中的表归属关系过程和限定关系过程的句子:
(8)如果世界上真有奇迹,这大概就是努力的另外一个名字,这句话说的就是吕新这样的人吧。
(9)吕新是课上为数不多的勤学好问之人,每次课间都能看到吕新拿着各种问题向老师请教。
(10)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会有的。 夜读中出现少量其他过程在此不予讨论。通过对本篇夜读的及物性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人民日报夜读式心灵鸡汤的主要特点是:以物质过程的“行”和关系过程的“是”为
主要内容的现实故事陈述,再加上以心理过程的“想”为主要内容的说理语言。在此夜读语篇中,作者使用大量的物质过程来叙述客观事实,其间辅以少量关系过程来稍作评判,来向读者展示一个活生生的现实的例子进行说服,来博取读者的信服和认同。而大量心理过程多放在故事叙述之后的情理分析部分,用以升华前面故事中所提炼出的人生道理和观念,并且用心理过程最后表达作者的个人信念、观点和希望。
3.2 人民日报2016年2月21日夜读分析
分析对象:其次选取2016年2月21日人民日报在微信公众号推送的夜读作为第二篇语料,夜读题目为《你人生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大器晚成》。这篇夜读属于治愈系,旨在给走错人生道路的奋斗者以精神安慰与鼓励,教导人们不必畏惧未知的未来,也无需为已犯下的错误自哀自怜,鼓励人们怀揣希望,相信成功终会到来。
分析结果:此篇夜读语篇中共有55个小句,其中物质过程出现23次,占过程总数的41.82%,心理过程出现16次,占过程总数的29.09%,关系过程出现9次,占过程总数的16.36%。
讨论:从上述分析结果来看,本篇夜读仍然主要采用了物质过程和心理过程,物质过程更为凸显,心理过程也占据相当分量,关系过程仍然相对较少。
通过对这23个物质过程的考察,可以发现本篇夜读的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心灵鸡汤语言学分析(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