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一 篇
日前,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关于做好 2022 年全面推进乡 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 这是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 19 个中央一号文件。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立足新发展阶段、 贯彻新发展理念、 构建新发展格局、 推动高质量发展, 聚焦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 扎实有序做好乡 村发展、 乡 村建设、 乡 村治理重点工作, 对 2022 年全面推进乡 村振兴作出重大部署, 对于确保农业稳产增产、 农民稳步增收、 农村稳定安宁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一. 牢牢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底线
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重大战略性问题。 粮食是最基础、最关键的初级产品, 2021 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 13657 亿斤、较上年增产 267 亿斤, 主要农产品供应总体稳定, 对开新局、应变局、 稳大局发挥了 重要作用。
今年中 央一号文件把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 供给摆在首要位置, 强调要牢牢守住国家粮食安全底线, 把保障粮食安全的发条拧得紧而又紧, 工作落得实之又实。 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
强化责任落实, 稳定粮食生产。 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 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 督促主产区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主销区切实稳定和提高粮食自给率、 产销平衡区确保粮食基本自给, 饭碗一起端, 责任一起扛。
强化政策支持, 保障种粮收益。 农民种粮能赚钱, 国家粮食就安全。 今年将推动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 力争做到政策能保本、 经营促增效。 适当提高稻谷、 小麦最低购价, 稳定玉米、 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政策, 实现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主产省产粮大县全覆盖。 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 带动小农户提高种粮综合效益。
强化基础支撑, 持续提升产能。 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 夯实粮食生产物质基础。 实施好种业振兴行动, 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 严格耕地种植用途管控, 完成好新增 1 亿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 确保农田就是农田, 而且必须是良田。 分区域分品种补上农机装备短板弱项, 强化现代农业技术装备支撑。
今年要大力调整农业结构, 扩大大豆和油料生产, 支持东北地区积极推行大豆玉米合理轮作, 在东北地下水超采区、寒地井灌稻区及低质低效粳稻种植区有序推进“水改旱” 扩种大豆, 在黄淮海、 西南、 西北等适宜地区积极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 扩大油菜、 油茶等生产, 多油并举、 多措并施, 确保扩种大豆和油料取得可考核的成效, 让“油瓶子”里尽可能多装中国油。
去年秋冬种受秋汛影响, 冬小麦大面积晚播, 苗情长势复杂。 唐仁健介绍, 当前最要紧的是抓住小麦返青关键生育期, 抓好麦田管理, 促进弱苗转壮, 千方百计保夏粮, 打好全年粮食丰收第一场硬仗。
二. 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 工作机制、 政策举措、 机构队伍等衔接有序推进, 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拓展, 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当前, 部分脱贫地区群众收入水平仍然较低, 脱贫基础还比较脆弱。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要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并作出一系列具体安排。下一步将继续狠抓责任、 政策和工作落实,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促进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
一方面, 要完善监测帮扶机制。 按照“准、 早、 简” 的原则, 监测上更加准一些, 精准确定监测对象, 将有返贫致贫风险和突发严重困难的农户全部纳入监测范围; 帮扶上尽量早一些, 对发现的住房、 义务教育、 就业、 因灾因疫因病突发严重困难等苗头问题, 抓紧落实帮扶措施。 操作上尽可能简化一些, 缩短认定时间, 及时发现、 精准帮扶。另一方面, 要促进脱贫人口 持续增收。 把产业就业帮扶作为着力点, 逐步提高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 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 重点支持帮扶产业补上技术、 设施、营销等短板, 强化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发展一批能更多带动就业的特色优势富民产业。 通过组织劳务输出、 提升帮扶车间、 优化公益岗位等方式, 确保脱贫人口 务工就业规模稳中有增。
在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基础上, 对国家乡 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易地搬迁大型安置区等的支持力度也将进一步加大。
三. 聚焦产业促进乡 村发展
产业振兴是乡 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聚焦产业促进乡 村发展提出了 明确要求。 唐仁健说, 贯彻落实好这一要求, 重点是做好“三个着力”。
着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通过拓展农业多种功能、 挖掘乡 村多元价值, 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 乡 村休闲旅游、 农村电商等乡 村产业, 促进农业与休闲、 康养、 生态、文化、 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 打造农业全产业链。着力优化县乡 村产业布局。 立足县域统筹乡 村产业发展,科学布局生产、 加工、 销售、 消费等环节, 形成县城、 乡 镇、中心村分工合理的产业空间结构, 引导农产品加工业更多向县域、 主产区转移。
着力带动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增收。 鼓励企业到乡 村投资兴业, 支持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订单农业、 加工物流、 产品营销等社会化服务, 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四. 扎实稳妥推进乡 村建设
实施乡 村建设行动是全面推进乡 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和抓手,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乡 村建设的实施机制提出了 更加明确的要求。 推进乡 村建设要落实乡 村振兴为农民而兴、 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的要求, 坚持数量服从质量、 进度服从实效、 求好不求快, 把握好工作的时度效。
坚持以普惠性、 基础性、 兜底性民生建设为重点, 加强农村道路、 供水、 用电、 网络、 住房安全等重点领域基础设施建设, 持续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对农村道路、 仓储冷链和物流设施等既有利于生产、 又有利于生活的设施, 要优先安排、 加快建设。
推进乡 村建设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充分认识乡 村建设的长期性、 复杂性, 立足村庄基础搞建设, 注重保护传统村落, 保留村庄风貌、 形态、 肌理, 不盲目 拆旧村、 建新村,宁可慢一点, 也要稳一点、 准一点、 好一点。坚持自下而上、 村民自治、 农民参与, 把农民组织动员起来, 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 农民应该干的要尽量交给农民干, 政府重点干农民干不了 、 干不好的事。
五. 突出实效改进乡 村治理
乡 村治理是乡 村振兴的重要内容, 关乎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农村社会大局稳定。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瞄准苗头性倾向性问题, 提出了 一系列针对性措施, 要求突出实效改进乡 村治理, 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安宁。
改进乡 村治理重点要抓好三个方面: 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县级党委抓乡 促村职责, 针对乡 镇、 村两级班子全面开展乡 村振兴主题培训, 加强和改善村党组织对村级各类组织的领导, 推行网格化管理、 数字化赋能、 精细化服务。抓好精神文明建设。 结合农民群众需求, 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方法, 用农民听得懂、 好接受的方式传播党的方针政策, 增加农民精神文化产品供给。 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 开展农村高价彩礼、 人情攀比、 厚葬薄养等问题的专项治理, 推动形成文明乡 风、 良好家风、 淳朴民风。抓好模式载体创新。 加大“积分制”“清单制” 等好经验好做法的推广应用力度, 进一步明确细化的标准、 规范的程序、 评价的机制, 努力把乡 村治理抓好抓实、 抓出成效,推进善治乡 村建设。
第 二 篇
近日,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做好 2022 年全面推进乡 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 这是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 工作的第 19 个中央一号文件。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立足新发展阶段、 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 推动高质量发展, 聚焦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 扎实有序做好乡 村发展、 乡 村建设、 乡 村治理重点工作, 对 2022 年全面推进乡 村振兴作出重大部署, 对于确保农业稳产增产、 农民稳步增收、 农村稳定安宁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这份文件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 2022 年全面推进乡 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 全文共 8 个部分, 包括: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 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 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聚焦产业促进乡 村发展、 扎实稳妥推进乡 村建设、 突出实效改进乡 村治理、 加大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力度、 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 工作的全面领导。
文件指出, 当前,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蔓延, 世界经济复苏脆弱, 气候变化挑战突出,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极为繁重艰巨。 党中央认为, 从容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 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必须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要, 稳住农业基本盘、 做好“三农” 工作, 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确保农业稳产增产、 农民稳步增收、 农村稳定安宁。文件提出, 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 突出年度性任务、 针对性举措、 实效性导向,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 扎实有序做好乡 村发展、乡 村建设、 乡 村治理重点工作。
我们要坚持稳字当头、 稳中求进, 扎实有序推进重点工作, 以超常超强的力度和更强的执行力, 不折不扣完成好今年“三农” 各项工作, 推动乡 村振兴取得新进展、 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 2022 年全面推进乡 村振兴重点工作进行了 部署。 当前, 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 外部环境更趋复杂和不确定, 必须坚持稳字当头、 稳中求进, 稳住农业基本盘、 做好“三农” 工作, 确保农业稳产增产、 农民稳步增收、 农村稳定安宁, 为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撑。
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这两条底线。 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 实打实地调整农业结构, 严守 18 亿亩耕地红线, 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 产量保持在 1. 3 万亿斤以上, 扩大大豆和油料生产务必见到可考核的成效。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完善监测帮扶机制, 加大对重点地区帮扶力度, 推动帮扶政策落地见效,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努力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扎实有序做好乡 村发展、 乡 村建设、 乡 村治理重点工作。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 带动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增收。健全乡 村建设实施机制, 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实际问题。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自 治、 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 村治理体系, 切实维护农村社会平安稳定。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重大战略性问题。 2021 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 13657 亿斤、 较上年增产 267 亿斤, 连续 7 年保持在 1. 3 万亿斤以上, 为开新局、 应变局、 稳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学习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三篇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