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趣味运动会方案5篇(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2-01-21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3、户外寻宝   

1)比赛方法:各院心理自助中心派一个人参加比赛。所有参赛者同时寻宝,不分先后。首先,各参赛者从裁判那里听一个提示,然后根据提示去寻找下一个提示,一步步接近宝藏。最先寻得宝藏者获胜,比赛结束,获胜者积5分。   

2)道具:一些写有提示的小纸条,一些标识   

3)详细规则:各队参赛者独立去完成探宝任务,不得两三个参赛者组队去寻宝。每到一处提示点,共有16个提示纸条,参赛者只能选择其一,不能全部打开。每处提示点附近有一裁判监督。违者视为自动放弃比赛。禁止同院心理自助中心成员协助,违者亦视为自动弃权。   

4、相濡以沫接力赛   

1)比赛方法:每组比赛由三队参加,每队四人。各队成员双手背后,相距2米左右,前一位成员用牙齿咬住装有半杯水的一次性塑料杯,快速跑至下一位队友处,将杯中的水倒在队友咬住的空杯子中,以此类推。最后根据杯中所剩的水的多少排出1、2、3名。第一名记5分,第二名记3分,第三名记1分。根据到达终点的时间长短分出1、2、3。第一名记2分,第二名记1分,第三名记0.5分。然后将分数累加即为各队此项比赛的分数。(此项比赛限制时间为10分钟,超过十分钟未到达终点者,两项记分均为零。)   

2)道具:一次性塑料杯,水   

3)详细规则:只有第一个开始者的杯中是有水的,参赛者在向其队友倒水的过程中不能用手。中途水完全洒完的的队伍,若是这一轮的冠军还没产生,可以从断了的人那里重新再在其杯中倒水接力(注:是在前一位传递者杯中倒水,使其从新向后一位队友倒水)。但是,即便此队后来居上赢得冠军,第一名原规定的得分减去一分为该队的最终成绩。   5、默契大投篮   

1)比赛方法:每组比赛三队(暂定)同时参加,每队两名参赛选手参赛。比赛开始,各队一名选手手持一个筐,站在距另一名选手10米开外,另一名选手背对同伴手持网球向后投,投入筐中多者取胜。   

2)道具:筐(或放杂物的筒若干)、网球30个左右   

3)详细规则:接球者可以在双脚固定在所规定的圈子内以任何方式去接球。球从筐中弹出的不算。投球者也必须在规定地点投球,否则即便得分也无效。投进一个球0.5分。   

6、疯狂保龄球   

1)道具:若干装有水的瓶子,若干篮球,   

2)比赛方法:每轮比赛四队同时参加,抽签决定组合情况。每队派一人参赛。参赛者在裁判宣布开始后,闭上眼睛转三圈。然后以投保龄球的方式投球,击倒瓶子最多者获胜,进入决赛。决赛第一到第四名的积分按照7、5、3、1来记分。参赛者必须以球近乎贴于地面的要求投球,禁止参赛者用球砸瓶子使之倒下,违者记零分。   

注:以上六项比赛,负责各项比赛的心理自助中心的各部可根据具体情况做相应的调整,更改。即,此策划仅为参考,各项具体的一些细则可能会做相应调整。不过,比赛当天,各社团参加各项比赛前,各项比赛负责人都会再做相关说明。   请各社团提前20分钟到场有序签到,领取记分卡。   

十、经费预算:   奖状10元   其他30元   合计:40元   

篇三 

为了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养成“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积极响应“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的阳光体育运动。同时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根据学校安排,特举行我校小学部第三届——趣味运动会,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合作交流能力和创造能力,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弘扬个性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让校园成为发展个性的乐园和温馨和谐的家园。   

一、时间:201x年x月x日上午(视天气情况调整)   

具体活动安排时间:   

7:30到校,7:40——7:55入场(由南到北分别是三年级、一年级、二年级,拿小凳坐好,做到主席台前的跑道上,四路横队,可作适当调节)   

二、活动场地安排:(请注明本文来自实用文档频道)   

以足球场地的中线为分割线分为南北两块比赛场地,难免场地为三年级用,北面场地为二年级用,一年级机动用地。

操场草坪:1阳光伙伴接力跑2海底捞月3定点投球4螃蟹背西瓜5春播秋收6合作接力运球   

篮球场地:1沙包至盘2两分钟跳长绳3一分钟跳短绳4排球比多   操场东边的跑道:50赛跑   

三、参加对象:   

本校小学部全体师生   

四、活动安排:   

1.活动方案及内容的确定。   

2.器材准备。   

3.根据活动项目对学生组织训练,由班主任组织,体育教师指导。   

4.组织比赛。   

五、活动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全体小学部教师   

纪律安全卫生组:   

音乐广播及摄影:xxx   

场地器材:xxx   

总裁判长:   

三年级裁判员:薛姣(总负责人组织比赛开始结束)、狄亚宁、王文然(检录、清点人数)、贺思麟、狄亚宁(计分计数成绩录用)   

二年级裁判:高颖(总负责人组织比赛开始结束)、魏冉、殷永媛(检录、清点人数)、王聪、闫丽娜(计分计数成绩录用)   一年级裁判:遵从三年级:薛姣、高颖、科任老师、初中体育老师   

初中部教师志愿者:10人   

、参加办法:   

按年级组进行比赛(每个项目25分钟)   

七、项目及人数   

一年级   

集体项目:1.定点投球(4米)每班20人,男女不限   

2.海底捞月每班20人,男女不限   

3.合作运球(20米)每班16人,男女各8人   

4沙包至盘每班20人,男女不限   

5.春播秋收(30米)每班16人,男女各8人   

个人项目:沙包至盘(每人2次)排球比多(一分钟)50米障碍跑   

二年级:   

集体项目:1.阳光伙伴接力跑(30米)每班12人,男女各6人,两人为一组同性组合   

2.海底捞月每班16人,男女不限  

3.合作运球(20米)每班12人,男女各6人   

4.2分钟跳长绳每班7人,男女不限,两人摇绳,5人跳绳   

5.春播秋收(30米)每班16人,男女各8人   

个人项目:沙包至盘(每人2次)一分钟短跳绳50米障碍跑   

三年级   集体项目:1.阳光伙伴接力跑(30米)每班12人,男女各6人,两人为一组同性组合   

2.螃蟹背西瓜(20米)每班16人,男女各8人;4人一组学生自由组合   

3.合作运球(20米)每班12人,男女各6人   

4.2分钟跳长绳每班7人,男女不限,两人摇绳,5人跳绳   

5.春播秋收(30米)每班16人,男女各8人   

个人项目:沙包至盘(每人3次)一分钟短跳绳50米短跑   

八、活动顺序   

1.先集体项目后个人项目原则   

2.二、三年级同时进行。一年级最后进行   

3.各年级项目顺序   

三年级;春播秋收、合作运球、2分钟跳长绳、阳光伙伴接力跑、螃蟹背西瓜   

二年级:2分钟跳长绳、海底捞月、春播秋收、合作运球、阳光伙伴接力跑   

一年级:定点投球、海底捞月、沙包至盘、春播秋收、合作运球   

九、计分方法   

本次活动设所有项目,按年级评分,评出年级集体项目总分第一名(二年级取前两名)(备注:个人比赛项目得奖不加入集体项目评比中)。另外,活动期间纪律、安全和卫生保持对参赛班级评出精神文明奖   

十、项目方法与规则   

1.阳光伙伴接力跑   

器械:接力棒2根、绑带8——10条   

比赛规则:   

以班级为单位,两个班为一组,每队依次进行,两人一组两名队员手搭肩,其中一名运动员手拿接力棒。   

站立式起跑,鸣起跑信号后,两人同时起跑,以两人躯干到达终点线绕过标杆返回起点,将接力棒传给下组伙伴依次接力跑,直到本队运动员跑完为止   

单程15米,往返30米。按1班2班顺序分组进行比赛,计时。   

按竞赛时间少者为胜,按每年级班级的数量一次递减,例如二年级共四个班,第一名积4分,依次为3分、2分、1分。   裁判:3名计分一名()吹哨计时一名()巡视一名()   

2.海底捞月   

器械:篮球4个   

比赛规则:   

1)以班级为单位,每队依次进行。每个队的队员依次排开排成一列,间距一臂。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趣味运动会方案5篇(2)在线全文阅读。

趣味运动会方案5篇(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jiaoyu/128071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