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这一科目的题型主要包括单选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以及教学设计题,其中材料分析题有2道,每道20分,总共40分,在试卷中分值占比较大,所以需要考生能将相关知识点识记清楚,下面将对此知识点中的考频考点做出分析。
模块一:教育基础
1.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观
(1)学生观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教育“以人为本”,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学生是发展的人: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处于发展过程中.
学生是独特的人:是完整的人;每个人都有自身的独特性;与成人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是学习的主体;是权责的主体。
(2)教师观
职业角色的转变:
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教学行为的转变: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3)教学观
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2.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3)进行专门训练
(4)进行教学反思
模块二:学生指导基础
德育原则
一般在材料分析题中出题频率较高的主要有疏导原则、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长善救失原则。
模块三:班级管理
1.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
(1)确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与明确的奋斗目标;
(2)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与坚强的领导核心;
(3)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与严明的组织纪律;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
2.班级突发事件的处理
(1)处理原则
教育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可接受原则、冷处理原则。
(2)处理方法
沉着冷静面对;
机智果断应对;
公平民主处理;
善于总结引导。
3.班主任对后进生的个别教育工作
(1)关心爱护后进生,尊重他们的人格;
(2)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3)提供范例,增强是非观念;
(4)根据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
模块四:教学实施
1.教学过程的规律
考查频率最高的规律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
2.教学原则
考查频率较高的原则主要包括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直观性教学原则、启发性教学原则、因材施教教学原则。
3.上好课的具体要求
目的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结构合理、语言艺术、气氛热烈、板书有序、态度从容。
(可以记为“书法节目语气从容”)
4.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最新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材料分析题高频考点总结在线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