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自杀主要是因为工作压力大导致的。”李玉焕说,刚工作的人,人生还没有定性,毕业后怀着一腔热血来到社会上,但是现实跟想象的差别太大。现在还有很多学生,上学时觉得是为家人在读书,读完书之后一下子找不到目标了,生活失去了动力和目标。“到了中年后,受家庭和社会双重压力,所以导致中年人自杀的多。”
“老年人自杀多是因为慢性病、孤独导致的。”李玉焕说,有些老年人,以前个性很要强,做什么事情都能搞定,老了之后身体各个方面没有那么完美了,完美的形象被破坏了,就容易患上抑郁症,之后就会有不想活的想法。“还有的就是年龄大了患上慢性病,长期受病痛折磨,不想拖累家人,最后选择自杀。”李玉焕说,她接诊的自杀患者中,有的七八十岁。
女性爱叨叨自杀率比男性低
据介绍,在自杀的人群中,男性要多于女性,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姜桂兰觉得跟女人爱叨叨有关。“女人喜欢叨叨,遇到事情先吆喝出来,一吆喝大家就知道她需要帮助了,就不会出现走极端的情况,而男子有泪不轻弹,再大的痛苦也要压在心里,压不住扛不住就爆发了。”
“我觉得该说就说,现在讲的最多的就是有效沟通,不管是夫妻之间还是上下级之间遇到问题就要及时沟通。”姜桂兰说,多少年喊的“理解万岁”现在也不过时,不管什么事情说出来就会解决了,自己越想越钻牛角尖。
“在自杀死亡的人群中,农村的要比城市的多。”姜桂兰说,这应该跟文化教育有关,农村自杀以喝药为主,在农村几乎家家都有农药,遇到问题,一冲动,就拿过来喝了。“一个人做决定时,要给自己一段时间冷静,有的一时冲动想自杀,冷静完了就不会有这种想法了。”姜桂兰说,一般自杀未遂的人,再自杀的可能性就小了。
建议
遇问题多从积极方面考虑
如何才能避免自杀呢?姜桂兰建议市民要提升抗挫折能力。“这就需要家庭的支持系统。”姜桂兰说,家人一定要多给一些关爱,如果问题解决不了,可以寻求外界的帮助,严重的话可以求助心理医生。
同时,每个人还要提升自己解决事情的能力。在遇到困境的时候要积极面对,要相信困难一定会度过的,要及时跟周边人沟通,不要一个人闷着。
“看问题的时候要多从积极的方面想想,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要多一些引导。”姜桂兰说,家长理性考虑问题,孩子就会变得理性,家长容易感性孩子也会跟着感性。“要相信绝处逢生,再绝望的时候也会看到希望。”姜桂兰说,中国的社会缺少的就是看不到积极的方面,很多人总是在挑刺。“我觉得应该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遇到什么事先看看自己做到了没有。”姜桂兰说,另外,还要从小培养责任心,给爱你的人多一些关爱。
针对患有心理或精神疾病的居民,姜桂兰建议要及早治疗,尤其是抑郁症,早期心理辅导加药物治疗,可以最大地减少自杀的可能性。
李玉焕称,自杀并非突发。一般而言,自杀者在自杀前处于渴望被救助的矛盾心态时,从其行为与态度变化中可以看出蛛丝马迹。“大约三分之二的人都有可观察到的征兆。”
李玉焕称,当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有以下几种表现时,其自杀的危险性就高:心情忧郁或抑郁;近期,特别是最近两天,有严重负面生活事件;近一个月生活质量很差;长期的生活、工作或心理压力;既往有过自杀行为;亲友或熟人有过自杀行为。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9月10日自杀预防日(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