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为动物行为学课程的综述,希望可以帮助读者了解动物行为学的发展和研究!!
白色粉喋的雌虫,其翅膀的腹面对于波长380—400纳米的近紫外线有较强的反射力,而雄蝶则缺乏这种能力,因此,雄蝶可以根据这一特点来分辨对方的性别,依靠视觉通讯进行生殖,这在动物之中是非常普遍的现象,章鱼的体色和雄性鸟类的羽毛颜色的变化都是性活动期的表现,海鸥眼圈的颜色是种间识别的主要标志。雄性蜘蛛的求偶舞蹈是在向异性发出求爱信号,以保证种间识别的成功,避免被雌性蜘蛛捕食。
(2)以化学物质作为联系信号
这在动物中相当普遍,多数昆虫的雌虫尾部有一种腺体,能分泌具有特殊气味的性外激素,雄虫只要追踪到气味的来源,就可以找到雌虫。低等的夫脊椎动物如变形虫,在交配时也会发出特殊的化学物质,彼此互相吸引,它们的排放很有节奏,借此进行互相识别,脊椎动物中如雌狗在发情期发出的外激素同样吸引远处的雄性,气味中包含着雌狗性状况的信息,能对异性起着激发效应。
(3)以声音作为联系信号
蚊子就属于这一类,蚊子虽然没有发间装置,但它们能够利用两性在飞翔时振翅的不同声音来寻找对象,飞翔声音本身是复合音,其中起作用的只是基音频率,雌性蚊子飞翔声音的基音频率为300-350赫,而雄性蚊子大约为500赫。有些动物在终身都是雌雄结伴,此时异性间的声音信号能够保证雌雄个体始终伴随在一起,这种现象在非洲伯劳身上最为突出,成对的伯劳经常在林间进行“二重唱”,用以互相追索对方的位置,以避免失落配偶。多数鸟类、昆虫和两栖动物的鸣声,在性活动期都起重要的作用。动物发出的音调因种而有差异,生活在同一地区的近似物种,在形态上虽然很相似,但它们的音调彼此间有很大的差别,而分布在隔离区域的动物,其音调有时反倒差别不大,这各现象就是进化上说的“特征置换”,有利于在重叠的分布区内进行同种个体间的信号识别。
2争斗行为
动物在求偶期间学会发生争斗,但是这种同种动物间的争斗有一个很主要的特点,就是双方很少受到伤害,在通常情况下,所发生的争斗只表现为交换信号,动物之间通过信号来试探或了解对方的反应。在一条响尾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动物行为的研究(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