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考试题解析
C.北极、秋明、科伦坡、塔斯马尼亚岛
D.南极、马达加斯加岛、新加坡、布宜诺斯艾利斯
解题思路 该题的立意在于检查考生对使用图表传递的地理信息的认识和分析能力,以及通过定性的比较区分不同地昼夜长短情况的能力。这些能力包括了全面认知信息和较快地进行分析比较两个方面。记忆图表的形式是次要的,主要在于:看到任何图表,能够从它的坐标、图例等内容中迅速把握图表表达信息的基本规则。当然,完成这些分析比较的过程,必要的地理基础语言是绝对不能缺少的。如在本题目中,如果对纽约、基多、东京、格拉斯哥等城市的大体位置都毫无印象,那么分析、比较的能力就无从说起了。
答案:C
试题7
在大陆漂移示意图(图2—1—3)中,表示6500万年前(第三纪初)海陆分布状况的是( )
解题思路 板块构造学说的日臻成熟,极大地拓宽了人类的知识视野,使我们知道了我们生
活于其上的大地,是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该题立意考查考生对大陆的水平运动速度的粗略掌握情况。即:6500万年,对于大陆的运动来说,或者说在地质历史的尺度上,只是短暂的瞬间。理解了这一点,则可以快速地作出正确选择。
答案:C
试题8
大气中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成分是( )
A.O2 B.水汽 C.N2 D.CO
解题思路 该题立意除了考生进行一般的能力等考查外,还强调应该记住水汽也是大气保温气体之一。顺便提一句,经过近些年的研究,科学家认为“温室效应”的提法不够准确,所以,目前已经采用了“大气保温作用”和“大气保温气体”等提法,代替了“温室效应”和“温室气体”的提法。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历届高考试题及解析150题(自然地理-1)(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