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主题的复合性。国考试卷可能把两个实质上有内在联系、但表面上相差很大的问题拉到一起,糅合在一张试卷里,如2009年国考真题包括产业结构调整和保障粮食安全两个热点,2011年国考省级以上试卷包括黄河水患治理与黄河精神弘扬两个话题,市级以下试卷则包括农村教育困境和农村文化失根两个问题。依据这样的命题趋势来看,今年的国考申论最大的可能是仍然采取复合主题,把不同而相关的两个问题糅合在一起,这是考生最值得注意、最需要引起重视的一点;
二是话题与政府工作的关联性。只有与政府职能、政府工作和政府自身建设有密切关联的热点问题,才能进入国考命题者的视野,也只有考查的热点问题与政府职责相关,考生答题才能找到切入点和着力点;
三是话题一定程度的滞后性。国考考查的问题带有长期性、宏观性、反复性、普遍性,是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可能发生、反复发生和长期存在的,同时也为了回避押题预测、对敏感问题脱敏处理,其考查问题未必是当年最新、最热的热点,而可能是两三年内屡有发生、现已淡出视线的问题。根据这一特点,中公教育专家认为,考生需要把热点学习的视野放宽到两到三年以内,尤其要关注那些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能源资源、生态环境等领域反复发生、治而不愈的“痼疾顽症”。
由此来看,我们认为2012年国考申论命题对热点问题的考查将呈现主题复合性、政府关联性、内容滞后性的三大趋势。依据当前社会时政领域热点问题与国考申论考查规律的匹配程度,我们替考生筛选出“文化发展”与“社会管理创新”两个重点热点,并附上10个必备热点,为考生按图索骥做好最后的应试准备提供一份清晰的路线图——中公白皮书
《2012国考全预测》,考生可在中公教育各地分校免费领取,助力考生一举冲过笔试终点。
2012年国考申论解释一句话类题目的作答思路 申论考试中有这么一种题,给出材料中出现的一句话,这句话有可能是材料中直接出现的,也有可能是某位专家学者或网友老百姓说的,然后让我们对这句话进行分析,解释一下这句话什么意思,或阐释一下这句话,有时候还要我们看一下这句话表达了说话者怎样的观点。对于这样的一类题目,很多考生是比较迷茫的,不知道应该怎么回答,甚至有的考生写了很多,结果下笔千言,却离题万里。针对这种题目,笔者进行了相关研究,来帮助考生找到其作答思路。
首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这种题目的出现形式。例如:
2008年国考申论第3题:
“给定资料7”引用了上海某研究所G所长的话,“美国人民把搁浅的鲸鱼推入大海,这值得赞扬;鲸鱼被非洲难民捕食,这也应赞扬,因为它救活了一群人。”请说明,这表达了G所长怎样的观点。
要求:简明、准确地阐释该观点,不超过200字。
2010年国考省部级申论第一大题第2小题:
请结合给定资料中的具体事例,谈谈你对“海洋的污染将毁灭鱼儿的家园,但让人类不寒而栗的毁灭绝非仅此而已”这句话的理解。(10分)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150字。
对于这种题目,具体的答题思路应该是:
首先,找出这句话所针对的问题;其次,将这句话划分成几个层次;然后,结合每个层次的每个信息点进行分别阐释;最后,串联信息点整合成完整的答案。
对于层次的划分,一般就两个层次,中间会有明显的逗号等标点符号标志,句子比较长的也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中间会有分号等标点符号标志。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1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