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学成人高等教育
毕 业 论 文
题目:
姓 名 学 号 学习形式 函 授 层 次 专 业 会计学 指导教师 教学单位
年 月
摘 要
目前,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由于其高度的相关性,越来越受到投资者和债权人的重视,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也说明了这一点。但是,各个国家制度理论体系、市场环境的差异决定了公允价值在各国的适用性不同。文章从公允价值的本质入手,分析了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优越性、在我国采用公允价值的必要性,随后从公允价值实施的现状、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实施存在的问题、在我国采用公允价值的不利因素,进而得出公允价值在我国不宜大范围使用。因此,葛家澍教授指出:“今后可能的发展趋势是,相当长的时间内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将长期发展并存。”最后,文章对我国推行公允价值的运用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公允价值;适用性;建议
目 录
前言 ······························································································································· 1 一、公允价值的本质 ·························································································· 1 二、公允价值的优越性 ····················································································· 2
(一)与市场经济紧密结合,便于会计的国际协调 ································· 2 (二)能够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 2 (三)有利于提高持续经营的能力 ······························································· 3 (四)能够适应新业务的需要 ········································································ 3
三、我国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必要性 ························ 3
(一)引入公允价值是国际间趋同的内在要求 ·········································· 3 (二)公允价值计量符合均衡价格理论的内在要求 ································· 4
四、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我国的适用现状 ············································ 5
(一)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实施现状 ······························································· 5
(二)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问题 ·········································· 5 (三)我国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不利因素 ·················································· 7
五、在我国推行公允价值运用的几点建议 ············································ 9
(一)优化市场环境 ························································································· 9
(二)构建以规则为导向的公允价值统一框架 ·········································· 9 (三)建立完整和系统的公允价值估价程序 ············································ 10 (四)扩展公允价值信息披露的内容,引入风险披露····························11 (五)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11
参考文献 ·················································································································· 12
中国现实环境下公允价值的适用性研究
前 言
我国原有会计准则与国际惯例最大的差别就是我国原有会计准则未能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而在西方发达国家,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应用非常广泛。我国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新会计准则并同时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但由于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条件并不完全具备,并且因为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中的不可操作性,决定了其只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式。因此,可以预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历史成本原则仍将是会计的主导计量属性。但为了更好的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求,以历史成本原则为主导并结合公允价值会计来揭示企业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等会计信息,或许是一种比较现实的选择。如葛家澍教授指出:“今后可能的发展趋势是,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将同时并存”。 , a _7
一、 公允价值的本质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在《国际会计准则第32号——金融工具:披露和列报》(IAS32)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公允价值是指熟悉情况和自愿的各方在一项公平交易中能够将一项资产进行交换或将一项负债进行结算的金额。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则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 SFAS157)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公允价值是计量日市场参与者在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所获得的或转移负债所支付的价格。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与IAS32相近,将其定义为: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其中,SFAS157的公允价值定义被认为是目前最规范、最严谨的。
公允价值计量被国际上广泛认可与应用的最大理由是:与历史成本计量相比,公允价值计量能使会计信息更具有相关性。
从当前的理论界来看,对公允价值本质的认识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公允价值是一种单独的属性或是历史成本、现行成本、现行市价、现值等属性的组合属性。比如,葛家澍、徐跃(2006)认为:公允价值是与市场价格、历史成本及现行成本有所区
别的一种新的计量属性。市场价格是公允价值的基础,甚至可以说是公允价值的最佳估计。常勋(2004)指出,公允价值绝不是一个独立的新的计量属性,公允价值的概念实际上“嵌入”了各种计量属性,使公允价值成为一种复合(或综合)的计量属性。卢永华、杨晓军(2000)认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反映的是现值,但不是所有计量现值的属性都能作为公允价值。公允价值的本质是一种基于市场信息的评价,是市场而不是其它主体对资产或负债价值的认定。
可见,公允价值是指理智的双方在一个开放的、不受干扰的市场中,在平等、相互之间没有关联的情况下,自愿进行交换的现行市价或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公允价值力图表明,它是一种公平交易的价格,它具有很强的主观性,不同的人对同一交易的判断可能不同,即使同一人对待同样的交易,也可能因时间、环境的改变而持有不同的观点。
二、 公允价值的优越性
我国新颁布的会计准则中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主要是因为公允价值计量与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相比,有以下几点优越性:
(一)与市场经济紧密结合,便于会计的国际协调
公允价值所强调的是交易与事项中蕴含的产权契约关系,而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这种产权契约关系又必须遵守等价交换的原则。公允价值恰恰能够体现这种等价交换的原则。因此,以公允价值为计量基础可以看成是会计计量的回归。正因如此,公允价值一经提出,就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并且逐步形成了一种世界性的变化趋势,便于会计的国际协调。我国新颁布的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正是这一点的体现。 (二)能够反映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尽管都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但是计量的属性却不能够配比。收入是按现行市价计量,而成本和费用却是按照历史成本来计量,这样计算出来的收入缺乏准确性和可比性,会出现收入超分配的现象。运用公允价值来计量,收入、成本和费用都采用公允价值,使计量属性符合配比原则,又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利于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正确评价企业的经营成果。
(三)有利于提高持续经营的能力
企业要持续不断地经营下去,必须使生产过程中耗费的生产能力得以补偿,以维持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需要。如果采用历史成本来计量在生产过程中的能力耗费,在物价上涨的经济环境中,相同的金额却不能购回与原来相等规模的生产能力,企业的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成人高考毕业论文 会计学 - 图文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