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
二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二年级下册教科书第 4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 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 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2.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 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 谈话:同学们,元旦快到了,你们高兴吗?(高兴)为了迎接新年的到 来,我们学校举行了一次游园活动。小朋友你们想不想参加?(想)好!老师就 带小朋友们一起去参加游园活动,我们唱着歌出发好吗?(唱新年快乐歌)
2. 情境图
谈话:我们来到了游园点,你们看小朋友们在做什么?(在看木偶戏)
提问:你从这幅图上看懂了什么?获得了什么信息?
学生回答:原来有22人在看戏;又来了 13人;走了 6人。
、主动探索,协作交流,领悟解法。
1. 同学们,你们看得真仔细,通过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 原来有22人在看戏,又来了 13人。一共有多少人在看戏?
(2) 原来有22人在看戏,走了 6人。还剩多少人? 对于这两个问题,让学生提出后
很快就解答。
(3) 原来有22人在看戏,走了 6人,又来了 13人。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4) 原来有22人在看戏,又来了 13人,又走了 6人。现在看戏的有多少 对说出
人?
(3)(4)两题的学生给予表扬。
2. 解决问题
提问:你们会解决 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吗?
(1 )独立思考
谈话:在四人小组中说说你的想法,你是怎样算的?
(2)让学生在四人小组中充分地交流,说自己的想法,老师参与学生的讨
论之中了解情况。
(3)汇报:并说想法
3. 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1) 22+ 13 = 35 (人) (2) 22-6= 16 (人)
35 — 6= 29 (人) 16+ 13= 29 (人)
(3) 22+ 13 — 6= 29 (人) (4) 22— 6+ 13= 29 (人)
让学生明确(1)、(3)的解题思路是一样的,是同一种方法;(2)、(4) 的解题思路是一样的,是同一种方法。
4. 比较(1)、( 3)和(2)、( 4)两种方法的联系。
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 不同。
5. 谈话:小朋友们看木偶戏看得多高兴呀!你们看这边发生了什么事情? (出示练习一的第1题)
提问:从这幅图上你看懂了什么?
你能把图意说完整吗?
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独立列式解答,再让几名学生说解
问题的方法。
谈话:同学们,你们玩得高兴吗?不知不觉到了中午,我们肚子有点饿了。 走,老师带你们到面包房买面包去。
(出示面包房图)
提问:你从这幅图上看到了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还剩多少个?)
谁能把这个问题说完整?
(原来面包房里有54个面包,先卖了 22个,又卖了 8个,现在还剩多少个?)
提问:谁会列式解答。
提问:你会把22 + 8 = 30和54 — 30 = 24写成一个算式吗?
你们遇到了什么困难?
有办法来解决这个困难吗?
四人小组讨论,汇报。
选择方法,把想的过程说出来。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二年级数学教案)解决问题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