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2019新版教材)(3)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0-10-10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huì chónɡ tún lú yá 惠 崇 豚 芦 芽 自由读,指名读。 师生共同正音:“崇”是翘舌音,“芦”边音,“豚”前鼻音。 开火车读,齐读。 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1.学习第一句(课件出示17:出示第1、2行)。 (1)指名读 (2)点击重点词: 三两枝:指两三枝桃花。 鸭先知:群鸭好像最早感觉到了春天的信息,急不及待地到江水中嬉戏玩耍了。 (3)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 师生交流,师归纳。 【设计意图:学习古诗,抓住重点词语,结合课文插图,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来想象画面,体会诗情,读出诗味。层层推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进,很好地完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4)指导朗读:想想诗句意境,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句(课件出18:3、4行) (1)出示句子,指名读、齐读。 (2)学生自读,再集体交流。 想象当时的情景,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 3.描述全诗的画面,背诵古诗。 4.(课件出示19)出示问题,反馈所学知识。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里什么? (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从画面上,我们能看出“正是河豚欲上时”吗? (从画面上是看不到的,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成了古诗教学。】 物所进行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5.学生小结学法:解题目------知作者-------释词句------懂诗意------品诗味。(板书:解题目------知作者-------释词句------懂诗意------品诗味) 四、识记字形,书写生字。 1. 同学们,下面我们现在就来写一写诗中的几个生字。 【设计意图:老师在教学生写字时,严格落实新课标关(写字之前要注意写字的姿势,做到:头正身直脚放平,于学生课堂要五指执笔笔杆正,一寸一尺和一拳。每个生字写2次,争取第2写字10分钟的个比第1个写得好。) (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20:)惠 崇 芦 芽 2.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要求,避免啰嗦无重点的“说”,给足熟字加偏旁:“宗+山”是“崇”,“户+艹”是“芦”,时间让学生去“牙+艹”是“芽”。 减一减:“穗”把“禾”减掉,就是“惠”。 识字、写字,提高了学生的3.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及笔画,教师示范,提示重点书写质量。】 笔画。 (1)“惠”字的右上没有点,中间的提上有一点。 (2)“芦”字下面是个“户”,不是“卢”。 (3)“崇 芦 芽”都是上窄下宽,“惠”上宽下窄。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课堂作业新设计】

1.连线,把汉字和相关读音连起来。 huì chónɡ tún lú yá

豚 芦 芽 惠 崇 2.写出自己对加点字词的理解。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

3.用自己的话写出《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的意思。

参考答案

1.huì chónɡ tún lú yá 惠 崇 豚 芦 芽 2.(1)三两只枝:两三枝桃花。

(2)鸭先知:群鸭好像最早感觉到了春天的信息。 (3)芦芽:芦苇的嫩芽。 (4)河豚:一种有毒的鱼。

(5)上:指上市,就是在市场上销售。

3.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这些可都是烹调河豚的好佐料,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板书设计】 惠崇春江晚景

解题目------知作者-------释词句------懂诗意------品诗味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在教学这首诗之前,对这首诗的背景题目及作者作了一番讲解,从而拉近诗人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再让他们理解这首诗的题目。对于刚进入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这首诗确实有很大的难度,特别是“三两只枝”、“鸭先知”“上”这样的词语。因此我让孩子们一边课文的注解,一边自己理解课文,让他们对全诗有一个大概把握。接下来再在理解的基础上,想象画面,品味诗情,感情诵读。

不足之处:

虽然孩子们对局部把握了,但由于教学上的不足,致使学生对全诗的把握不够,对于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也没有很好的理解。古诗该如何进行教学,我想这是摆在我面前的一个难题,希望通过不断的学习,使自己在这方面有所提高!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减”1个生字,会写“梅、溪”4个生字。

2.感受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旺盛的生命力,领悟古诗的意思,在此基础上想象画面。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引入新课 1.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首 【设计意图:简明扼要地介宋朝诗人曾几写的古诗,看看古人眼中、笔下的春天是怎样的。绍古代诗词曲(板书课题《三衢道中》) 2.简介诗人曾几:(课件出示22) 在我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 曾几(1085--1166),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南宋诗人。位,提高学生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认识,激发学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习兴趣。】 事。其诗的特点讲究用字炼句,作诗不用奇字、僻韵,风格活 泼流动,咏物重神似。 二、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1.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课件出示23)要求把字读准确。遇到不认识的字读一读【设计意图:下面的拼音。 méi xī fàn jiǎn 梅 溪 泛 减 自由读,指名读。 师生共同正音:“泛、减”是前鼻音。 多种形式的读文,促使学生多次与生字见面,在读中识字,在读中感开火车读,齐读。

2.老师范读,划出朗读节奏,男女生分组读。

(课件出示24)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三、吟诵感悟,想象画面

知诗的大意,读准诗的节奏。】

1.带着问题,再读古诗《三衢道中》。(课件出示25) (1)作者是什么时间游于三衢山中?他的行程路线怎样? (2)沿途作者都看到了什么?结合插图想象画面,结合注 释,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 (3)想一想作者的心情怎样? 2.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3.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用问题引领学生自主学习,

(1)梅子黄时,正值雨季,而天气却(学生填空:日日晴),学生自主阅读给人以之情(喜悦)。(板书:梅黄一日日晴)

的过程就是理

(2)读第2句“小溪泛尽却山行”,说说这句话写了什么? 解感悟的过(一“溪”、一“山”、一“泛”、一“行”,不仅表明作者的行程,还透露出作者的喜悦之情。)(板书:溪—泛、山—行)“却”在这里是“再”的意思。

(3)哪句话是写作者沿途所见?(出示3、4句)想象交流并有感情地读一读。

“不减”“添”分别解释成什么?(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添:增添)(板书:不减一添)

正当诗人有些失望的时候,却看到树上黄鹂的美丽,听到其叫声,于是情不自禁地吟出了下面两句诗。齐读后两句。 引导学生用关联词语填写后两句。 绿阴不减来时路,(不但) 添得黄鹂四五声。(而且)

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增强语感,增加积累,真切地感受到古诗所描写的意境,

说出了诗人的惊喜心情,该怎么读这两句?(男女分工读) 受到美的熏4.带着喜悦之情配乐诵读。 四、图文对照,熟读成诵

陶。】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2019新版教材)(3)在线全文阅读。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2019新版教材)(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jiaoyu/115092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