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6 7 8
20 24 28 32 1213.78 1266.72 1257.17 1211.93 44.15 44.82 44.48 42.88 1.645 1.651 1.648 1.632 2.700 2.763 2.662 2.700 以第一组数据为例:
使用状态下的空气流量V2 V2=V1*P1*T2/(P2*T1)
V1—空气转子流量计示值〔m3/h〕
T1、P1—标定状态下空气的温度和压强〔K〕〔KPa〕 T2、P2—使用状态下空气的温度和压强〔K〕〔KPa〕
V2=V1*P1*T2/(P2*T1)=4*101.3*287.15/(1.065*293.15)=372.68m3/h V2=1/4×π×d2×u d=0.1m 可得: u=13.19 m/s
lgu=1.131m/s lg △P=lg18=1.255 填料塔层降和空塔气速关系图
B3.02.82.62.42.2lg ?P2.01.81.61.41.21.11.21.31.41.51.61.7lgu
2.传质实验:
水流量L L/h 150 填料层压降△P Pa 230 富氧水含量 mg/L 贫氧水含量 mg/L 水温 ℃ 20 12 6.5 水温为20℃时,可查得:水的密度为998.2kg/m3
可求得:x1=12mg/L=6.76×10-6 x2=6.5mg/L=3.66×10-6 1.单位时间氧解吸量GA
L=370 L/h=150×998.2÷18=8.32kmol/h
GA=L(x1-x2)=8.32×(6.76×10-6-3.66×10-6)=2.5792×10-5 kmol/h 2.对数平均浓度差△Xm
氧气在不同温度下的亨利系数E可用下式求取: E=〔-8.5694×10-5t2+0.07714t+2.56〕×106 (KPa) =〔-8.5694×10-5×293.152+0.07714×293.15+2.56〕×106 = 1.781×107KPa
P=大气压+1/2(填料层压差)=101.325+1/2×0.23=101.44KPa m=E/P=1.781×107/101.44=1.756×105
进塔气相浓度y2,出塔气相浓度y1 y1=y2=0.21 x1*=x2*= y2/m=0.21/ 1.756×105 =1.196×10-6 代入数据
得:△Xm=3.81×10-6
3. 液相总体积传质系数 Kxa (Kmol/(m3·h)) Kxa= GA/(Vp×△Xm)= GA/(1/4×π×d2×H×△Xm)
=2.5792×10-5 /(1/4×3.14×0.12×0.8×3.81×10-6) =1077.95Kmol/(m3·h)
4. 液相总传质单元高度HoL(m) HoL=
L=8.32/(1077.95×1/4×3.14×0.12)=0.983m
Kxa*?*(x1?x1)?(x2?x*)2?Xm?*x?x1ln1x2?x*2七、结果分析与讨论
由上图看出本次实验前几组比较正确,后几组就不那么准确了。误差存在的可能原因是:
1、与氧气的接触时间不够,吸氧不充分。 2、实验仪器本身就存在一定的系统误差。 3、在读数时,数据变化较快,无法精确读取。
4、计算过程中小数点的取舍,也可能导致结果有一定的偏差。 5、后几组流量的变化太小,导致作图时点都聚在了一个地方。
八、思考题解答
1. 填料塔在一定喷淋量时,气相负荷应控制在那个范围内进行操作? 答:水喷淋的密度取10 ~15[m3/m2·h],空塔气速则维持在0.5~0.8[m/s]左右,氧气流量为0.01~0.02[m3/s]左右。
2. 通过实验观察,填料塔的液泛首先从哪一部位开始?
答:液泛由塔底开始。直径一定的塔,可供气、液两相自由流动的截面是有限的。二者之一的流量若增大到某个限度,降液管内的液体便不能顺畅地流下;当管内的液体满到上层板的溢流堰顶时,便要漫到上层板,产生不正常积液,最后可导致两层板之间被泡沫液充满。这种现象,称为液泛,亦称淹塔。由定义可知,液泛即从塔底开始,由下至上。
3. 欲提高传质系数,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可以通过提高液体的流速,以加强液相德湍流程度来提高传质系数。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化工原理吸收实验报告(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