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四省(市)普通高中语文学科
教学指导意见
目录
总述?????????????????????2 1.指导思想??????????????????2 2.基本原则??????????????????2 3.教学建议??????????????????3 上篇 必修课程????????????????4 1.基本构成??????????????????4 2.学习任务群的教与学?????????????5 下篇 选修课程????????????????12 1.基本构成??????????????????12 2.学习任务群的教与学?????????????13 附: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暂定)????????20
1
总述
一、指导思想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 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 版)》(以下简称“修订课标”)和《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要求,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北京市、海南省、山东省、天津市)普通高中课程教学和考试招生制度等综合改革的深化,指导帮助广大教师更好地在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发展,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不断提升教育质量,充分体现语文学科教育对学生成长和终身发展的独特价值,特制定“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
“语文学科指导意见”坚持以发展核心素养为纲,落实修订课标和高考改革的要求,根据教学中暂时使用现行教材(以下简称“旧教材”)的实际情况,对语文教学提出具体建议。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改革方向。落实修订课标的要求,体现修订课标的精神,认真探索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的转变,将多方面语文学习任务组合成“群”,注重语文学习活动的综合效应,促进学生在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教师应把注意力从“讲解课文”转移到对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点拨上来。
2.体现衔接性。适应新的高考方案,使旧教材的内容与修订课标对接,落实各个任务群的学习要求。
3.保持稳定性。保持现行旧教材(不限版本)的相对完整,对部分内容作出适应对接的重组和调整。
4.注意可操作性。调整后的课程内容清楚明白,简便易行,不增加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负担。在修订版教材问世前,教师要发挥创造性,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尝试设计学习专题,组合相应的材料,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设计、实施学习专题任务提出好用、管用、可行的策略。
2
三、教学建议
1.高中语文课程设计了15个学习任务群,每个任务群都有各自的学习目标与内容,彼此之间又渗透融合、衔接延伸。教学时应根据每个任务群的特点,利用旧教材的学习资源,设计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逐渐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2. 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围绕任务群创设能够引导学生广泛而深入参与的学习情境。学习情境可通过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加以创设,融合听说读写,打通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力,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通过主题阅读、比较阅读、专题学习、项目学习等方式,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整,整体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3.教学时要特别注意加强必修、选修Ⅰ、选修Ⅱ三类课程之间的衔接和统 整。既要整体把握必修和选修课程的关系,更要注意不同课程的专属任务群和贯串三类课程的共同任务群之间的衔接。
必修课程的教学要立足于基础性,重视日常语文积累,为学生学习选修课程奠定坚实根基。选修课程的教学要突出差异性和层次性,鼓励开展个性探究,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选修Ⅰ应注重学习“面”的广度,选修Ⅱ应注重学习“点”的深度。
4.鼓励教师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创造性地实施任务群的教学,鼓励教师发展特长,有选择地开发课程资源,积极利用新技术、新媒体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在社会进步新形势下的发展与提升,建设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体系。
教师要具有专业发展意识,努力建构教学共同体。教师应努力适应语文课程改革,持续学习,更新观念,提高教学素养;要善于与同行、学生合作,在集体备课、案例研讨等对话交流中学会自我反思,实现教学相长。
5.普通高中语文课程由必修、选修Ⅰ、选修Ⅱ三类课程构成。必修课程,开设2个学期,8学分;选修Ⅰ课程,开设2个学期,设计6学分课程;选修Ⅱ课程,开设2个学期,设计9学分课程。
必修课程,每一个高中学生必须修习;选修Ⅰ课程,学生根据个人需求与升学要求选择修习;选修Ⅱ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学习。
3
上篇 必修课程
一、基本构成
必修课程 8 学分,用连续的两个学期完成。必修课程为全体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是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的内容。
必修课程有7项学习任务群:“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文学阅读与写作”。各任务群的学分安排、教学要求等如下: 学段 学习任务群安排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高一 上学期 语言积累、整本书阅当代文化梳理与探读与研讨 参与 究 高一 下学期 表一 学总课学习任务群 分时数 数 跨媒介阅文学阅读读与交流 与写作 教学要求 贯串其他所有的学习任务群,与各个任务群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语文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每一个学习任务群,都要为“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任务群提出问题,提供教学资源,准备必要的条件;有些任务群也可以与本任务群合作完成。 可安排专题集中学习时间,也可以与其他任务群融合在一起学习。 可由教师根据教材相关内容或学校实际情况,在“修订课标”列出的三类学习内容中有选择地组织教学。 可安排专题集中学习时间,也可与其他任务群融合在一起学习。 需要安排专题集中学习时间,可根据文本类型、阅读策略等组织学习专题。可选择多个领域的实用类文本进行专题阅读分析。写作2篇以上,专题讨论不少于2次。 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 1 18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1 18 9 9 当代文化参0.5 与 跨媒介阅读0.5 与交流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1 18 4
思辨性阅读1.5 与表达 文学阅读与2.5 写作 27 45 需要安排专题集中学习时间,可根据文本类型、阅读策略等组织学习专题。课内阅读篇目中的古代作品约占 1/2。写作3篇以上,专题讨论或辩论不少于3次。 需要安排专题集中学习时间,可根据文本类型、阅读策略等组织学习专题。诗歌9课时,小说18课时,散文9课时,戏剧 9 课时。其中包括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与文学创作活动。 表二 二、学习任务群的教与学 (一)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
本任务群旨在通过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的系列活动,帮助学生自主建构语文知识,巩固梳理已有的积累,进一步认识语言结构和运用规律,观察、探索语言文字运用中的现象,发现和解决问题。该任务群在必修阶段和选修Ⅰ阶段均有贯穿,选修Ⅱ阶段,建议集中使用。
【教学建议】
1.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对所积累的字词句语言素材进行归纳、分类、比较,使所掌握的材料条理化、系统化。积累内容,包括“附录”所示“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
2 指导探究语言文字的结构规律和运用规律,逐步建构起关于语言文字运用的知识。继续加强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的积累。
3.引导学生在阅读和表达交流中,比较不同类型文章的表达方式及其特点,通过对所学的作品进行归纳、分类等梳理,形成文章的体裁意识并在表达实践中运用。
【学习材料】
根据本任务群的学习目标和内容,适当从旧教材(包括必修、选修)中,选择3个学分的内容学习,各阶段均安排1学分,18学时。
例举:“汉字”“对联”“修辞”“交际中的语言运用”“逻辑和语文学习”等,这些专题可以直接作为学习材料,也可将其他课文作为学习材料,将该任务群的教学与其他任务群的学习融合起来。
【评价建议】
1.在观察和探索语言文字现象、发现语言文字运用问题的过程中,能自主建构语文知识,探究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增强对语言文字运用的敏感性,提高探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2017年四省(市)普通高中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