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表达方式 感受语言特点
界首市第一小学 黄金虎
摘要:关注语言表达方式是近年来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直关注的热点,我校也鼓励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不断地探索落实。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关注文本表达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表达,更要关注文本是怎样表达的,这就要求教师在钻研文本、挖掘文本的基础上发现规律,运用文本语言,建立和形成语感,致力于每一位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表达方式 语言 文本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又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传统的语文教学关注的是文本的思想内容和语文知识分析,当我们的语文教学与思想内容分析、单一的语文知识训练说拜拜的时候,我们的语文教学该怎样从?理解课文内 容?向?学习文本语言,充分关注表达, 感受语言特点?的转变。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我觉得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各种活动必须围绕?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为核心,立足文本教,关注表达学语文,积累语言用语文,这是语文课程的根本任务,也是语文学科的本质所在。
一、通过文本的语言领悟其意、明确其言, 悟得
其法。
语文教什么?是语言文字还是表达方法?其实两者并不矛盾,矛盾的是如何通过语言文字体会文本的表达方法,即在?得言??得意?的基础上?得法?。当学生通过文本的语言?领悟其意,明确其言?,?得法?自然就水到渠成。
《北京的春节》一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
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教学中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定位于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其实,深读文本,我们体会到本课文体的特点非常突出,通过文本解读,我们发现《北京的春节》一文中值得去深究的句子:比如,?腊七腊八,冻死寒鸦?,引用俗语说明北京的春节从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开始;再如,?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将叙述和描写融为一体夸赞腊八蒜;又如,?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非常自然地用了排比和比喻,把粥比作?小型农业展览会?,说明粥的材料丰富,表达对丰收的自豪和期盼。
如何让学生立足?文本?探究语言文字,既能体会到作者的语言特点,又能体会到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 教学除夕这一部分时,抓住总起句?除夕真热闹?来体会。首先从人们活动的角度来体会。?家家赶做年菜??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还有?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足以看出人们差不多全都在庆祝除夕,当然热闹了。 其次,从?味、色、音?的角度来体会。?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老舍从香味,到色彩,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描写,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足见老舍先生描写的细腻。学生通过勾画出写灯的语句,自由朗读体会。其次谈谈自己的体会,灯的数量多:从?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
几百盏灯来??家中也有灯?等词句就可以感受到。灯的种类多:从?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灯?可以感受到。老舍先生着力描写灯的数量多,种类多,目的是什么? 为了突出?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突出?元宵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这也是写元宵的总起句和总结句,作者采用的是总—分—总的段落结构。 学生通过品读语句,想象画面,领悟表达方法。
二、 利用语文教育资源,在语文实践中培养语感
语言文字是语文教学的灵魂,一切的语文教学活动离不开语言文字,更离不开表达方法的领悟。所谓强化?文本表达?,是基于教材中一篇篇优秀的范文,抓住文本特点,感知语言的魅力,学习语言的表达,进而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掌握与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这也是语文教学的本质所在。 《凡卡》一文以凡卡写信为线索,把作者的叙述、信的内容和凡卡的回忆三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课文利用穿插反衬,把凡卡悲惨的命运和痛苦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激起读者对凡卡强烈的同情和对沙皇统治的强烈不满。凡卡的信诉说了他在城里的悲惨遭遇,求唯一亲人爷爷带他回乡下。?猪狗不如的生活?、?苦苦的哀求?令人同情,令人难过。读者看着他的信,和他一样伤心,希望他尽快离开城里回到乡下。因为乡下在凡卡看来是快乐的,?与爷爷守夜?、?与爷爷砍圣诞树? 这两段回忆反映了凡卡乡下生活的快乐,它与凡卡的信互相反衬,作者以凡卡回忆的?乐?反衬城里的?苦?,更加激起读者对凡卡的同情。
教学中,充分关注文本的?表达?,从文本的语句中体会文本表达效果的妙处,同时,紧扣文本的表达方法,强化语言文字的深度与广度,引领学生深入地触摸与感悟,强化语言文字的表达。
三、感悟语言表达,进行语言文字的应用
语文教学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灵活恰当的运
用语言和文字, 语文实践,最重要、最关键的是?用?。学习语文必须有足够的?积累?,这是不容忽视的规律;但是,?积累?是为了?用?。 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要引导学生熟读课文,并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分析作者如何说明地球的唯一和重要。然后笔者给学生布置作业,希望学生同样用?只有一个地球?作标题,写作一篇作文,作文可以涉及任何题材,大胆想象。结果有的同学从环境保护出发,在文章中写到?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应该注意环境卫生,将她打扮得漂漂亮亮?,也有的同学从人类和平出发,写到?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应该避免战争,保卫和平?,通过创作,让学生们认识到了,同样一个作文标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阐释和写作。
再如《山中访友》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经典美文,孩子们很喜欢读这样的课文。 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教好课文,还要让学生从中发现语言之美,积累语言,用心去感受作者的心,透过语言文字,想想那充满诗意的画面, 学完课文之后,学生根据文本进行仿写:
这里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我亲切的跟他们打招呼:你好!柔软的沙滩!你闪烁着光芒,是要引起我的注意力吗?你好!汹涌的大海,你雄厚的男高音是多么有气势。你好!悠悠的白云!你洁白的身影让广阔的天空变的更加蔚蓝。你好!金灿灿的阳光!你想让人们更加温暖吗?你好!可爱的小螃蟹!你横着走,是要带我去玩吗?喂!淘气的小海龟,你们跑那么快干什么呢?我猜,你们一定是在比赛谁第一个跑进大海吧!
崔峦先生指出:?要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由‘教课文’变成用课文学语言、用语言;由分析课文内容的教学,转向以策略为导向的教学,注重读法、写法、学法的指导,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运用语言能力以及学习能力。?既然语言的学习是语文教学的头等大事,是语文教学的根,我们就要紧紧凭借课文这个?例子?,最大
限度地挖掘文本的?表达?因子,为学生搭建扎实的语言实践的平台,引导他们在课堂实践中内化语言,运用语言,积累语言,从而提升他们的?语文能力?。
参考资料: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小学语文教学参考书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关注表达方式 感受语言特点1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