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版高中生物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课时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0-06-30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二章 第1节

一、选择题

1.(2018·北京市东城区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 碳元素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对此最有说服力的解释是( D )

A.碳在细胞的各种化合物中含量最多 B.碳在自然界中含量最为丰富 C.细胞的各种化合物中都含有碳 D.碳链构成了有机物的基本骨架

[解析] 细胞中的水分子中不含碳元素,A、C错误;在自然界中含量最为丰富的元素是氧元素,B错误;碳链构成了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所以碳元素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D正确。

2.(2018·河南省洛阳市高一上学期期末)冬天人们比较喜欢吃的涮羊肉,是羊通过吃草获得元素和化合物后同化形成的。那么,下列关于组成羊和草等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C )

A.烘干的动植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是C

B.组成动、植物细胞化学元素的种类大体相同,但含量却相差很大 C.羊肉细胞和植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分别是蛋白质、纤维素 D.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学元素和化合物

[解析] 动植物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是碳元素,A正确;组成动、植物细胞化学元素的种类大体相同,但含量却相差很大,B正确;羊肉细胞和植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都是水,C错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学元素和化合物,D正确。

1

3.(2018·吉林地区普通高中友好学校高一生物) 用苏丹Ⅲ染液对脂肪组织进行染色时,可用来冲洗浮色的药品是( C )

A.HCl

C.50%的酒精溶液

B.H2O D.无水酒精

[解析] 用苏丹Ⅲ染液对脂肪组织进行染色时,可用来冲洗浮色的试剂是50%的酒精溶液,如不洗会影响对脂肪滴的观察,同时酒精是脂溶性溶剂,可将脂肪颗粒溶解成油滴,C项正确。

4.(2018·吉林地区普通高中友好学校高一生物)过度肥胖者的脂肪组织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 A )

A.蛋白质 C.糖类

B.脂质 D.水

[解析] 与正常人相比,过度肥胖者的脂肪组织发达,脂肪细胞数量多,但是细胞内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仍然是蛋白质,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仍然是水。

5.(2018·山东省德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下列关于组成细胞的元素叙述正确的是( A )

A.碳是最基本元素

B.各种元素的作用可以相互替代 C.各种元素含量维持稳定不变 D.大量元素比微量元素重要

[解析] 碳链是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故组成细胞最基本的元素是碳,A正确;细胞中的不同元素的功能不同,一种元素的作用不能被其他元素替代,B错误;在一个细胞中各种元素含量都保持相对稳定,即可在一定范围内变动,而不是稳定不变,C错误;细胞中的微量元素含量虽然很少,但是作用很大,同大量元素一样重要,是细胞和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需的,D错误。

6.(2018·北京市西城区高一上学期期末) 下列元素中,构成有机物基本骨架的是( D )

A.氮 C.氧

B.氢 D.碳

[解析] 有机物都是以碳链为骨架,故D正确。

7.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中四种主要元素占细胞干重的百分比,其中表示氮元素的是( C )

2

A.甲 C.丙

B.乙 D.丁

[解析] 化学元素在人体细胞的干重含量从大到小是:C>0>N>H。根据图片信息,可以知道甲—丁依次为C、O、N、H。故丙是N。综上所述,C正确。

8.在细胞内含量极少,但对维持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元素有( C ) A.Fe Mn Zn Mg C.Zn Cu BMn

B.Zn Cu Mg Ca D.Mg Mn Cu Mo

[解析] Mg是大量元素,不是微量元素,A错误; Mg、Ca是大量元素,不是微量元素,B错误;Zn、Cu、B、Mn都是微量元素,C正确;Mg是大量元素,不是微量元素,D错误。

9.有着“植物大熊猫”和世界上最长寿树种美称、在地球上已有250万年历史的红豆杉,入选2010年世博会中国馆珍稀植物展出品种。其体内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和最基本的化学元素分别是( C )

A.C和O C.O和C

B.C和H D.H和O

[解析] (1)在生物体内,占细胞鲜重最多的元素是O;(2)在生物体内,碳链构成了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因此C是最基本的化学元素。故C正确。

10.下列有机物的鉴定实验中,导致实验失败的操作是 ( A ) A.鉴定蛋白质时,把A、B液混合后再加入蛋白质样液中 B.鉴定脂肪时,在花生种子匀浆中滴加染液后,直接进行观察 C.鉴定还原糖时,60 ℃水浴加热

D.鉴定淀粉时,直接把碘液加入到淀粉样液中

[解析] 鉴定蛋白质时,A液和B液应分开使用;鉴定脂肪时,在花生种子匀浆中滴加染液后,直接观察被染色情况;鉴定还原糖时,可用60 ℃水浴加热;鉴定淀粉时,直接把碘液加入到淀粉样液中。A正确。

11.农科院研究员在指导农民生产的过程中发现一位农民种植的某块农田小麦产量总是比邻近地块的低。他怀疑该农田可能是缺少某种元素,为此将该块肥力均匀的农田分成面积相等的五小块,进行田间试验。除施肥不同外,其他田间处理措施相同,试验结果如下表:从表中可判断,该农田最可能缺少的元素是( A )

地块 施肥情况 小麦收获量 A.K C.P

甲 尿素 55.56 乙 磷酸二氢钾 65.26 丙 磷酸二氢铵 56.88 B.N D.S

丁 硫酸铵 55.44 戊 不施肥 55.11 [解析] 植物主要通过根尖的成熟区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并通过根、茎、叶的

3

导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含磷的无机盐可以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含钾的无机盐使植物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和运输。当土壤中缺乏某种无机盐时,植物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相应的影响。除了一个因素以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它一般要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由表中施肥情况可以看出,甲、乙、丙、丁都施肥处理,属于实验组,而戊不施肥,进行空白对照。甲和戊对照,证明植物不缺N;丙和戊对照,证明植物不缺P;丁和戊对照,证明植物不缺S;乙和戊对照,小麦收获量明显升高,所以,该农田缺少的无机盐是钾肥。综上所述,A正确。

12.为了验证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分解淀粉,取两只烧杯甲和乙,都放入等量的淀粉溶液20 mL,甲中加入30 mL制备好的土壤浸出液,乙中放入等量的蒸馏水,在适宜的温度下放置7天。然后从甲中取出等量的溶液放入试管A1、A2,从乙中也取出等量的溶液放入试管B1、B2,在A1、B1中加入碘液,在A2和B2中加入斐林试剂并加热。下列对该实验结果的预测正确的是( B )

A.A1和B1都会有蓝色出现,而且颜色深浅一致 B.A2有砖红色沉淀出现,B2无砖红色沉淀出现 C.A2和B2都有砖红色沉淀出现 D.以上结果都不正确

[解析] 斐林试剂是鉴定还原糖的,土壤中会含有些微生物能产生分解淀粉的淀粉酶,淀粉水解后是还原糖,所以A2会出现砖红色,其它的都没有砖红色沉淀出现,故B正确。碘液是鉴定淀粉的,A1和B1都会有蓝色出现,但B1的蓝色应比较深,故A错误。B2没有砖红色沉淀出现,故C错误,D错误。

13.下列关于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A.无机自然界的元素在生物界都能够找到,这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的一面

B.C、H、O、N、P、S、K、Ca、Mg都是大量元素,C在各种有机物中都存在 C.划分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标准是元素的含量 D.微量元素虽然含量少,但也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

[解析] 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能找到;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为C、H、O、N、P、S、K、Ca、Mg等,C是最基本的元素,在各种有机物中都存在;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划分依据是在生物体中的含量;微量元素是生物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

14.对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进行鉴定的实验中,正确的方法与结果是( D )

水浴加热

A.大豆组织样液(2 mL)+斐林试剂甲液(2 mL)+斐林试剂乙液(2 mL) ―― →溶液呈

4

紫色

水浴加热

B.苹果组织样液(2 mL)+双缩脲试剂A液(2 mL)+双缩脲试剂B液(2 mL) ―― →溶液呈橘黄色

洗去浮色C.花生子叶+苏丹Ⅲ染液(2 mL)―― →脂肪颗粒呈红色

水浴加热D.苹果组织样液(2 mL)+(斐林试剂甲液+斐林试剂乙液)(1 mL)―― →溶液中有砖红色沉淀

[解析] 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与斐林试剂作用(必须将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使用),可以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可以产生紫色反应。

15.(2018·山东省潍坊市高一上学期期末)下列关于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占细胞干重和鲜重百分比最多的元素分别是C和O B.不同生物细胞中的化学元素在种类上基本相同 C.绿色植物缺Mg对其生命活动基本没有影响 D.组成细胞的元素大多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解析] 占细胞干重和鲜重百分比最多的元素分别是C和O,A正确;不同生物细胞中的化学元素在种类上基本相同,但在含量上差别较大,B正确;Mg是构成叶绿素的重要成分,绿色植物缺Mg会导致叶绿素含量减少,进而使光合作用减弱,C错误;组成细胞的元素大多以化合物形式存在,D正确。

二、非选择题

16.土壤中生活着大量的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某同学想设计实验探究土壤微生物是否可以将淀粉分解为还原糖,请你借助以下提供的实验用具及药品完成相关设计。

实验用具及药品:烧杯、纱布、玻璃棒、试管、酒精灯、水、蒸馏水、碘液、斐林试剂、淀粉糊等。

(1)实验假设:__土壤微生物可以将淀粉分解为还原糖____。 (2)实验步骤:

①将取自农田、林地或花盆等处的土壤放入里面垫有厚纱布的烧杯中,加水搅拌, 然后将纱布连同土壤一起去掉。将留在烧杯中的土壤浸出液静置一段时间备用。

②另取两只烧杯,编号A、B,分别加入__等量的淀粉糊____。然后在A烧杯中加入30 mL的土壤浸出液,在B烧杯中加入__等量(30 mL)蒸馏水____。

③在室温(20 ℃左右)下放置7天后,分别取A、B烧杯中的溶液20 mL,各加入两支试管中,分别编号为A1、A2,B1、B2。

5

④在A1、B1中加入__碘液____。在A2、B2中加入__斐林试剂____,并加热。 ⑤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记录实验结果。

(3)实验现象:如果支持实验假设,则实验现象是__A1无蓝色现象,B1有蓝色现象;A2

有砖红色沉淀生成,B2无砖红色沉淀生成____。

[解析] (1)根据题意可知,该实验的假设是土壤中的微生物可以将淀粉分解为还原糖。(2)根据实验目的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土壤微生物,底物是淀粉。故应该设置两组,实验组是加入土壤浸出液(含有微生物),对照组没有微生物存在,应加入等量的蒸馏水。所以A和B都加入等量的淀粉糊后,A加入30 mL土壤浸出液、B加入30 mL蒸馏水。在室温(20 ℃左右)下放置7天的过程中,A中土壤微生物可能将淀粉分解成还原糖,导致淀粉被分解、还原糖生成,而B烧杯没有反应,仍然是淀粉糊溶液,所以加入碘液后,A1和B1试管应观察有无蓝色,A2和B2试管应观察有无砖红色沉淀生成。(3)若土壤微生物可以将淀粉分解成还原糖,则A1无蓝色、B1有蓝色;A2有砖红色沉淀生成,B2无砖红色沉淀生成。

17.为了验证镍为植物生活所必需的元素,请完成下列问题。

(1)材料用具:完全营养液甲,缺镍的营养液乙(其他元素均具备),只含镍的营养液丙,适当的容器和固定材料、(a.__长势良好且相似____)的玉米幼苗等。

(2)方法步骤(完善表格): 项目 处理 培养 观察 A组(20株上述玉米幼苗) 放入完全营养液甲中培养 B组(20株上述玉米幼苗) b.放入__等量的缺镍的营养液乙____中培养 c.__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数天____ 玉米幼苗的生长状况 e.__玉米幼苗生长不正常____ 预期结果 d.__玉米幼苗生长正常____ (3)从科学研究的严谨角度出发,为进一步证实A、B两组玉米生长状况的差异是由于镍元素供应不同引起的,还应增加的实验步骤及结果是:

步骤:__在缺镍的营养液乙中加入一定量的含镍营养液丙____。

结果:__一段时间后玉米幼苗恢复正常生长(或症状消失),则镍是植物生活所必需的元素____。

[解析] (1)设计实验遵循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因此需要选择长势良好的幼苗,排出无关变量的干扰。(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培养液中是否含有镍元素,即b组放入等量的缺镍培养液中;将两组装置放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若要得到结论,则A组玉米幼苗正常生长,而B组幼苗生长不正常。(3)为了准确得出结论,则需要在缺镍的一组实验中补充镍元素,相应的症状消失,则说明镍是植物生活必需的元素。

6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版高中生物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课时在线全文阅读。

版高中生物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课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jiaoyu/1131540.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