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3 硫及其重要化合物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硫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自然界中不存在游离态的硫 B.二氧化硫的排放会导致光化学烟雾
C.二氧化硫能使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褪色,体现了其漂白性 D.浓硫酸可用来干燥SO2、CO、Cl2等气体
解析 自然界中存在游离态的硫;排放二氧化硫会污染空气,形成酸雨,但不会导致光化学烟雾;二氧化硫能使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褪色,体现了酸性氧化物的性质;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干燥SO2、CO、Cl2等气体。 答案 D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O2和SO3都是酸性氧化物,二者的水溶液都是强酸 B.将铜片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现象是因为铜片发生了钝化 C.硫粉在适量的纯氧中燃烧可以生成大量的SO3 D.富含硫黄的矿物在工业上可用于制造硫酸
解析 SO2溶于水生成的亚硫酸是弱酸,A错误;常温下铜片和浓硫酸不反应,加热条件下能反应,B错误;硫粉在过量的纯氧中燃烧生成大量的SO2,C错误。 答案 D
3.将SO2气体通入下列溶液中,能生成白色沉淀且SO2过量时沉淀不溶解的是( )
①Ba(OH)2溶液 ②Ba(NO3)2溶液 ③BaCl2溶液 ④Ba(ClO)2溶液 A.①② C.②④
B.①③ D.③④
解析 ①向Ba(OH)2溶液中通入SO2,先产生BaSO3沉淀,继续通入过量的SO2,沉淀溶解,转化为Ba(HSO3)2,错误;②向Ba(NO3)2溶液中通入SO2,发生反应:2NO3+3SO2+2H2O===2NO+3SO4+4H、Ba+SO4===BaSO4↓,正确;③BaCl2与SO2不发生反应,错误;④向Ba(ClO)2溶液中通入SO2, 发生反应:ClO+SO2+H2O===Cl+SO4+2H、Ba+SO4===BaSO4↓,正确。 答案 C
4.在探究SO2水溶液成分和性质的实验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向SO2水溶液中加入少量NaHCO3粉末,有气泡产生,说明SO2水溶液呈酸性 B.向SO2水溶液中滴加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SO2水溶液中含有SO4 C.将SO2水溶液中通入H2S气体,有淡黄色沉淀产生,说明SO2水溶液具有还原性
1
2-
-
-
2-
+
2+
2-
2-
+
2+
2-
-
D.向KMnO4溶液中滴加SO2水溶液,溶液颜色褪去,说明SO2水溶液具有漂白性 解析 A项,SO2溶于水生成H2SO3,H2SO3与NaHCO3反应生成CO2,酸性H2SO3>H2CO3,正确;B项,SO2溶于水显酸性,H与NO3结合成HNO3,HNO3会氧化SO3生成SO4,错误;C项,发生反应:SO2+2H2S===3S↓+2H2O,SO2作氧化剂,错误;D项,KMnO4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氧化SO2生成SO4,SO2表现还原性,错误。 答案 A
5.下列溶液能够区别SO2和CO2气体的是( )
①澄清的石灰水 ②H2S溶液 ③酸性KMnO4溶液 ④氯水 ⑤品红溶液 A.①②③ C.除①以外
B.②③④ D.全部
2-
+
-
2-
2-
解析 SO2和CO2都属于酸性氧化物,它们都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不溶性的盐,所以不能区别SO2和CO2。SO2具有氧化性,能将H2S氧化成单质硫(有淡黄色沉淀生成);SO2具有还原性,能被酸性KMnO4溶液和氯水氧化(溶液褪色);SO2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而CO2没有这些性质。所以可以用②、③、④、⑤来区别SO2和CO2。 答案 C
6.化学实验中常将溶液或试剂进行酸化,下列酸化处理的措施正确的是( )
A.检验溶液是否含有SO4时,先用盐酸将待检验溶液酸化,然后往其中滴加BaCl2溶液 B.为提高高锰酸钾溶液的氧化能力,用盐酸将高锰酸钾溶液酸化 C.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Fe时,用硝酸酸化 D.定性检验SO3,将BaCl2溶液用HNO3酸化
解析 B项,高锰酸钾会将Cl氧化为Cl2,不能用盐酸酸化高锰酸钾溶液;C项,HNO3会将Fe氧化成Fe,无法判断原溶液中是否含有Fe,错误;D项,HNO3会将SO3氧化为SO4,错误。 答案 A
7.常温下,某同学设计实验验证H2SO3的酸性强于H2CO3,他的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选项 A 实验设计 将SO2气体和CO2气体分别通入水中至饱和,立即测定两溶液的pH 测定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HSO3溶液和NaHCO3溶液的pH 实验结果 前者的pH小于后者的 2-2+
3+
3+
2-
-
2-
3+2-
B C D 前者的pH小于后者的 将CO2气体依次通过NaHSO3(或Na2SO3)溶液、品红溶液 品红溶液不褪色 将SO2气体依次通过NaHCO3(或Na2CO3)溶液、酸性KMnO4品红溶液不褪色且澄清石溶液、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 灰水变浑浊 2
解析 通过测定pH来比较H2SO3和H2CO3的酸性强弱,酸的浓度必须相等,由于SO2的溶解度远大于CO2,两饱和溶液的浓度不相等,故A项不能达到目的;根据酸越弱其对应的盐越易水解的规律,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HSO3溶液和NaHCO3溶液,前者的pH小于后者的,说明其对应酸的酸性H2SO3>H2CO3,B项能达到目的;通过复分解反应中强酸制弱酸的原理说明酸性:H2SO3>H2CO3,C、D项可达到目的。 答案 A
8.某兴趣小组探究SO2气体还原Fe,他们使用的药品和装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3+
A.能表明I的还原性弱于SO2的现象是B中蓝色溶液褪色 B.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SO2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C.为了验证A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加入用稀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D.为了验证A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加入KMnO4溶液,紫红色褪去
解析 装置B中蓝色溶液褪色说明发生了反应:SO2+I2+2H2O===H2SO4+2HI,表明还原性:SO2>I,故A合理;装置C中NaOH溶液能吸收SO2,防止污染环境,B合理;将SO2通入FeCl3溶液后,再加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有SO4存在,表明装置A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C合理;溶解的SO2气体也能使KMnO4溶液的紫红色褪去,所以D选项不合理。 答案 D
9.一定量的Cu粉与浓H2SO4共热产生SO2气体的体积为2.24 L(标准状况下),则下列情况不可能的是( ) A.加入Cu的质量为6.4 g B.加入的浓H2SO4中含溶质0.2 mol C.加入Cu的质量大于6.4 g D.加入浓H2SO4中含溶质多于0.2 mol
△
解析 由Cu+2H2SO4(浓)=====CuSO4+SO2↑+2H2O知,生成2.24 L SO2需要消耗6.4 g Cu、0.2 mol H2SO4,但随反应的进行,浓H2SO4会变为稀H2SO4,故硫酸量应大于0.2 mol,D正确,B错误;铜可能恰好反应完全也可能有剩余,A、C正确。 答案 B
3
2-
-
-
10.用下面的方案进行某些离子的检验,其中方案设计最严密的是( )
稀硝酸BaCl22-
A.检验试液中的SO4:试液――→无沉淀――→白色沉淀 足量稀盐酸BaCl2溶液2-
B.检验试液中的SO4:试液――→无沉淀――→白色沉淀 H2O2淀粉溶液-
C.检验试液中的I:试液――→深黄色溶液――→深黄色溶液 足量BaCl2足量稀盐酸2-
D.检验试液中的CO3:试液――→白色沉淀――→沉淀溶解
解析 A选项中先加入稀硝酸,如果溶液中没有SO4,而存在SO3,硝酸可能将SO3氧化成SO4,最终也会出现白色沉淀,A选项错误;B选项中先加入足量稀盐酸,可以排除SO3、Ag等离子的干扰,然后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存在SO4,B选项正确;如果溶液中存在I,I具有还原性,被过氧化氢氧化为碘单质,淀粉溶液遇碘单质显蓝色,但是C选项中最终溶液没有变蓝色,故C选项错误;D选项中如果存在SO3,也会出现相同的实验现象,故D选项错误。 答案 B
11.用下列两种途径制取H2SO4,某些反应条件和产物已省略,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浓硝酸O2O2H2O途径① S――→H2SO4,途径② S――→SO2――→SO3――→H2SO4 A.途径①反应中体现了浓硝酸的强氧化性和酸性
B.途径②的第二步反应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增大O2的浓度来降低成本
C.由途径①和②分别制取1 mol H2SO4,理论上各消耗1 mol S,各转移6 mol电子 D.途径②与途径①相比更能体现“绿色化学”的理念
解析 途径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6HNO3(浓)===H2SO4+6NO2↑+2H2O,属于浓HNO3和非金属单质的反应,产物中无盐生成,因此浓硝酸只表现氧化性而不表现酸性,A项说法错误。 答案 A
12.X为一种常见气体(常温下),a、b、c是中学化学常见物质,均由常见元素组成,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2-
-
-
2-
+
2-
2-
2-
2-
2-
A.若a、b、c焰色反应均呈黄色,水溶液均呈碱性,则a中可能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
B.若X为O2,a为一种固态单质,则c可能为CO2和SO3
C.若b为固态非金属单质,b与X所含元素同主族,则a、b、c均能与X反应
4
D.若a为固态非金属单质,a与X所含元素同周期,常温常压下c为白色固体,则X与a所含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相差2
解析 从框图分析,常见气体X可以为CO2、O2、Cl2等。符合各个选项的框图情况如图所示。B项看似a为C、S均符合,但由于S与氧气化合不能直接生成SO3,符合条件的只有C及其氧化物的转化。
答案 B 二、填空题
13.某同学欲探究SO2的性质。
(1)将相关的含硫物质按一定的规律和方法分为如表所示3组,则第2组中物质X的化学式是________。 第1组 S(单质) 第2组 SO2、X、Na2SO3、NaHSO3 第3组 SO3、H2SO4、Na2SO4、NaHSO4 (2)利用下图所示的装置探究SO2的性质: (熔点:SO2-76.1 ℃,SO3 16.8 ℃,沸点:SO2-10 ℃,SO3 45 ℃)
①装置Ⅰ模拟工业生产中SO2催化氧化的反应,其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甲同学按Ⅰ、Ⅱ、Ⅲ、Ⅳ的顺序连接装置,装置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Ⅲ中溶液逐渐褪色,生成Mn,同时pH降低,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乙同学按Ⅰ、Ⅱ、Ⅳ的顺序连接装置,若装置Ⅳ中有40 mL 2.5 mol·L NaOH溶液。
5
-1
2+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2019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3课时 硫及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