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
054 和地面有良好通讯联系的航空器在很厚
且没有得到详细云系分布资料的雨层云中做仪表飞行的最大危险是( )。
A:闯入云中埋置的积雨云中
B:由于恶劣能见度造成的视觉障碍引起两机相撞 C:迷航 D:飞错高度层
055 ( )云系说明空中有非常强烈的乱流。
A:雨层云 B:荚状云 C:卷积云 D:层云
056 没有强对流发展、气层稳定的缓行冷锋的
特征是
A:随高度的升高,槽向锋面运动的前方倾斜
B:锋面坡度很大 C:云体含水量必定很大
D:随高度的升高槽向锋面运动的后方倾斜 057 航空器在3000米以下垂直穿越冷锋,由
暖区进入冷区时( )。
A:云系底高会由低变高,天气会愈来愈好 B:云系底高会由高变低 C:云系会愈来愈厚 D:前方会出现急流
058 如果报告航路上有大到暴雨发生,那么可
以断定
6
A:对流层顶以下航路上肯定有大片积雨云封锁航路,对飞行安全会构成很大的影响 B:只有很厚的雨层云,7000米以上没有影响飞行安全的云系
C:在7000米以上会有很大一段航程是在雨层云中飞行
D:航路上是以层云为主的云系
059 当降落站报告由于大雾,机场能见度不好
时,我们可认为( )。 A:应该返航
B:机场肯定是刚下过大雨 C:机场肯定关闭了
D:机场上空不会有雷暴发生 060 ( A )可确定大气稳定度。
A:温度对数压力图表(T-LnP图)中的不稳定能量区域的大小 B:地面天气图
C:观测站报告的场压、风、湿度、温度 D:重要天气报告
064 “埋置雷暴”的含义是( D )。 A:飑线内埋置有大量积雨云
B:预计积雨云将在一个稳定气团中发展起来 C:积雨云埋置在厚度较大的层状云中 D:高压中心出现积雨云 065 飑线常常在( B )发展。 A:冷锋后的冷气团中 B:冷锋前的暖气团中 C:暖锋前的冷气团中 D:副热带高压中
066 与雷暴有关的低空风切变引起的最大危
害区出现在( A )。
A:快速移动的积雨云前方,砧状云正下方 B:积雨云后部 C:积雨云顶上空 D:积雨云侧后部
067 积雨云的移动会引起气压的变化,在气压涌升期将会发生( A )。
A:强烈的雷电、强烈的下冲气流、强烈的降水
B:气压升高天气暂时变好 C:云体消散 D:降水停止
069 热力性雷暴的产生与(A )。 A:大气层结稳定度、湿度及地表加热程度有关
B:当时的酷热程度有关 C:空中是否有云有关 D:锋面移动速度有关
071 形成平流雾后,( C )会导致雾的消散或变成低云。 A:强烈增强的逆温 B:有海上流来强劲的气流 C:近地面层冷空气加强、厚度加大 D:天空下沉气流加强 073 霾形成在( A )。
A:冬季、缓行冷锋前缘、有稳定层结的回暖区域中
B:夏季、副热带高压边缘区域 C:冬季、冷锋后部的广大区域 D:夏季、急行冷锋后部
7
074 对流层顶的特征是( B )。 A:气温直减率?=0.65℃/100米 的一层 B:对流层上部,厚度在一公里左右,气温直减率??0的一层
C:有较强烈的湍流,气流运行极不平稳 D:在空中3000米左右?>0的一层 075 ( A )可能会发展成龙卷母云。 A:云底乳状悬垂结构明显的积雨云 B:荚状云
C:正在发生强烈降水非常厚的雨层云 D:浓积云
076 雷达回波显示的龙卷母云钩状回波中心空白区域表明( D )。 A:有利于飞行的好天气区
B:此区域是穿越积雨云的最有利区域 C:此区域是处于盛行下沉气流的积雨云消散区
D:此区域有强烈的风切变存在,航空器绝对不能贴近
077 当积雨云云顶高度在8000米左右时,最好距离云体( B )。 A:2公里绕过 B:8公里绕过 C:3公里绕过 D:1公里绕过
078 夏季,当报告江南某地区有锋生时,那个地区机场的天气是( A )。
A:风速不断加大、降水加强、云中气流很不稳定,很可能有埋置雷暴
B:云体包厚度将愈来愈小,天气将好转
C:大雾 D:有霾或烟出现
079 ( D )属于急行冷锋引起的不稳定天气带。
A:热雷暴 B:切变线 C:槽线 D:飑线
080 ( A )会引起地面冷锋移速加快。
A:冷空气由黄土高原进入华北地区 B:冷锋到达天山北麓 C:锋面开始锢囚 D:锋面到达华南沿海 081 ( A )会引起锋面波动。
A:冷锋后部有新的冷空气侵入 B:冷锋到达华南沿海 C:开始锢囚的锋面 D:入海冷锋
082 “干线”两侧的气象要素的差别是C
A:两侧的地面露点温度(或空中温度露点差值)相差很大
B:一面正在下雨,另一面天气晴朗 C:一面是层状云,另一面是积状云 D:雨层云下部
083 冬季,在高空( A )最可能遇到强烈的晴空紊流。
A:卫星云图上带有横向短云波的盾状云系北部边缘的晴空区中
B:冷高压中心寒冷的晴空区中 C:副热带高压脊线上的晴空区中
8
D:赤道辐合带上空
084 当航空器在气压槽附近飞行,由于温度梯
度、风向变化引起航空器强烈颠簸时,应当( C )以脱离颠簸区。 A:继续沿槽线飞行 B:加大速度飞行 C:改变高度层
D:向温度梯度大的区域飞行
085 与中等逆风中的进近相比较,在沿下滑道
下降过程中,( C )是因逆风增加而引起风切变的一个迹象。 A:需要较小的功率 B:需要较高的俯仰姿态 C:航空器下降率减小 D:航空器下降率加大
086 飞行中,中等强度以上积冰形成的必要条件是A
A:云中有过冷水 B:云中的水汽密度非常大 C:云中可见到非常大的雨滴 D:云中温度在冰点以上
088 ( A )表明云中有过冷水存在。
A:冻雨 B:霰 C:湿雪 D:冰雹
090 低空逆温层中,发生风切变的必要条件是( B )。
A:逆温层中气温直减率?要小于负0.5℃/100m
B:近地面静风或微风,逆温层以上通常有大于15m/s 的强风
C:逆温层上下边界温度至少应相差10℃以上
D:逆温层上下的风向风速要基本一致 091 与山地波相关的驻留云是( D )。
A:积状云 B:荚状云 C:层状云 D:滚轴状云
092 与地面冷锋相关联的高空急流通常位于( A )。
A:地面冷锋的西北上空 B:地面冷锋的东南上空 C:地面冷锋的垂直上方 D:地面冷锋下部
093 急流通常穿越( C )的上空。
A:暖锋 B:准静止锋 C:锢囚锋 D:冷锋
094 急流周围通常存在( B )。
A:雨层云 B:大范围盾状卷云 C:大范围滚轴状云 D:积状云
096 用改变高度的办法脱离紊流时,(B )。
A:若飞行高度上温度是不断减小的,则下降高度
B:若飞行高度上温度是不断增加的,则下
9
降高度
C:若飞行高度上温度是不变的,则不改变高度
D:若飞行高度上温度是不变的,则下降高度
098 北极地区夏季雷暴的一般运动方向是( B )。
A:受高空急流的影响,有西北向东南方向移动
B:受极地东风带的影响向西南方向移动 C:向极地中心移动
D:受西风带的影响向东运动
101 可能发生强烈风切变的区域是( A )。
A:风速在100米/秒 以上的急流轴的低压一侧
B:两条相邻等温线相距100km 的区域 C:高空强大高压中心 D:高空强大低压中心
102 高空晴空紊流可能发生的位置在( A )。
A:大范围卷云区靠近极地一侧广大晴空区中
B:大范围卷云区南部、地面锋线上空的晴空区中
C:副热带高压脊线上 D:赤道辐合带上空
103 温带地区急流轴通常位于( A )。
A:冷暖气团交界处暖气团北部顶端 B:冷气团顶部 C:平流层中部 D:副热带高压脊线上
104 ( B )可能产生影响飞行的强烈紊流。
A:平流层急流 B:与卷云相伴的急流 C:东风急流 D:与层云相伴的急流
105 当预计进入急流轴时,应当采取的动作是(A )。
A:从急流轴的一侧保持平飞以小于30的角度进入
B:从急流轴的下方爬高进入 C:以大角度快速加入
D:从急流轴的上方以大角度进入 106 急流通常位于(D )。
A:平流层中
B:对流层顶附近,温度梯度最小处 C:气压梯度最小处
D:对流层顶附近,温度梯度最大处 107 当跑道能见度低于( A )时进行RVR观测。
A:1500米 B:1000米 C:800米 D:550米
108 ( A )是某一特定地区内锋面运动、紊
流和积冰条件等信息的参考资料。 A:天气图 B:飞行员天气报告 C:T-LnP 图 D:高空风图
109 ( C )含有在航空器计划到达目的地机
10
场时刻的预期天气信息。
A:雷达探测概要图(RSR)
B:气象雷达通报和天气描绘图(RSR、WDC) C:终端天气预报(TAF) D:终端天气实况(METAR)
110 终端天气预报主体覆盖的地区在(A)。
A:本机场范围内 B:本机场所在城市范围内 C:本机场所在区调范围内 D:北半球范围内
111 当航空器在下滑线上时,着陆能见度( B )。
A:和跑道视程能见度相当 B:小于跑道视程能见度 C:大于跑道视程能见度 D:大于气象能见度
112 ( B )反映有关当前预报积冰条件的最准确信息。
A:Low-Level Sig Weather Prog Chart(低空重要天气预报图),RADAT(雷达自动数据传输),和Area Forecast(区域天气预报图)
B:PIREP(飞行员报告),Area Forecast(区域天气预报),和Freezing Level chart(积冰高度图)
C:AIRMET(低空航空气象情报)和SIGMET(中高空重要气象情报)
D:VOLMET(对空气象广播)、AIRMET(低空航空气象情报)
115 (A)天气只能在飞行期间直接观察而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2011私商仪航空气象新增题(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