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前期史教学大纲 教学对象
本课程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中国史、世界史、博物馆专业的基础课。 课程的培养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为历史系各专业的基础课之一,授课内容多,时间跨度大,要求学生对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有较好的掌握,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教学时间17周(不包括复习和期末考试)
第一章 中国历史的开端(计划教学时间二周) 第一节 中国原始社会概况 <返回> 一.人类起源的时间和地点 1、时间
1974年——1975年在坦桑尼亚北部贾鲁西河流域拉托利地层发现公元前377万年-359万年前的猿人上下颌骨和牙齿的化石,这是目前世界最早的人类活动遗址。 2、地点
从目前发现看,非洲的东部和南部有早于亚洲的化石。究竟在何地,有待于考古发掘。 二.中国原始社会的研究状况
研究原始社会的情况主要依靠考古学和人类学的研究成果,与民族学的一些资料 三.中国原始社会的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猿人阶段(原始群时期、旧石器时代初期,距今170万年——50万年) 元谋人 蓝田人 北京人
2、第二阶段,古人阶段(血缘家族公社时期 旧石器时代中期) ⑴、古人的文化遗存
大荔人、许家窑人、马坝人、长阳人、丁村人 ⑵、古人的生产和生活情况
3、第三阶段,新人阶段(氏族公社时期 旧石器时代晚期新石器时代) 柳江人、资阳人、河套人、左镇人
晚期智人的代表是山顶洞人 山顶洞人的发现及其意义
第二节 氏族公社 <返回> 一.母系氏族公社 1、文化遗存
磁山文化、裴李岗文化、大地湾文化、老官台文化、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 青莲岗文化、河姆渡文化 2、生活条件
⑴、不住居树上和山洞,有房屋
⑵、生产工具以石器为主,出现原始畜牧业、原始农业、原始手工业(彩陶) 3、婚姻形态 族外群婚进一步发展为对偶婚 二.图腾崇拜 三.父系氏族公社 1、文化遗存
龙山文化、屈家岭文化、良渚文化、齐家文化、大汶口文化 2、由母系氏族公社转变为父系氏族公社的原因
由母系氏族制过渡到父系氏族制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因而
也是男女在生产和生活中所处的地位发生了变化。 3、父系氏族的特点
⑴、男子成为社会的中心
⑵、婚姻由原来不太巩固的对偶婚变为一夫一妻制 3、父系氏族制的社会经济
⑴、农业成为主要的和基本的经济部门 ⑵、畜牧业也有了新发展,品种增多 ⑶、养渔猎业仍在生活中占一定的地位
⑷、手工业方面已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经济部门
第三节 原始社会的解体 <返回> 一.家庭、私有制的出现
第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一夫一妻制的家庭的稳定,并逐渐取代氏族公社而成为社会的基本经济单位,家庭的出现是私有制得以发展的基本条件。 第二,交换促进了私有制的发展。 二.部落战争
新石器时代前期有与氏族部落之间的集团利益不同,又是也发生为复仇而进行的械斗和争斗,但数量不多,影响也不大。可是在后期,以满足氏族贵族贪欲和显示权势的战争日益增多
三.中国原始社会的文献记载和传说
夸父追日、鲧禹治水、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等
第二章 夏、商、西周(计划教学时间四周)
第一节 夏(一周) <返回> 一.夏奴隶制国家的建立
1、王位世袭制 2、夏国家特征已经具备 ⑴、地缘取代血缘 ⑵、各种权力机构的设立 ①军队、刑罚、监狱等镇压机构 ②管理机关 ⑶、奴隶数量的增加 二.夏代的经济和文化
1、生产工具 以木、骨、石为主
2、手工业 青铜器出现 造车 酿酒 麻布
3、天文历法 最早的陨石、地震记录、干支纪年法逐步形成 三.夏的灭亡
1、社会矛盾尖锐,国力衰退 孔甲、夏桀 2、鸣条之战
四.关于夏代研究的概述
第二节 商(一周) <返回> 一.商族的兴起
1、始祖契 2、契至汤称为早商 “十四世八迁” 3、三世先公相土 4、汤至盘庚 二.商代国家机构的强化
1、专制王权的加强 2、官职
3、军队和刑罚
⑴、军队最大编制为师 ⑵、征兵制 登人
⑶、主力部队作战方式 车战 ⑷、刑罚 “商有乱政,而作《汤刑》” 4、巫职机构
⑴、成员 巫 史 卜 祝 ⑵、分工 三.商代的社会经济与社会生活 1、农业是主要经济部门
⑴、生产工具以石器为主 ⑵、对土地有较为规范的划分
⑶、农作物品种繁多 ⑷、商人饮酒成风 体现农业发展粮产量提高 2、畜牧业发展 3、手工业 青铜器体型庞大,花纹繁杂 4、商业逐渐有些发展 四.商代的文化艺术 1、甲骨文
商代社会生活的直接记录,是成熟文字,说明了当时的文化发展水平 2、历法
⑴、商人有年的概念,分为春秋两季 ⑵、月的概念清晰 ⑶、月以下有旬 ⑷、对年月日有明确界限
3、艺术 以青铜器为代表,饕餮纹、云雷文、龙纹、凤鸟纹 五.商的灭亡
1、商纣王的暴政 2、武王伐纣
第三节 西周(二周) <返回> 一.西周的建立
1、周人的兴起 2、古公亶父-季历-姬昌-姬发 二.周公及周初制度
1、二次克商 有效巩固政权、黄河流域纳入版图,灭商最终完成 2、宗周和成周 镐为宗周、洛邑为成周 3、分封制 ⑴、周代对分封制的完善
①以分土地人口为主要内容 ②分以最亲近的人 同姓亲属、功臣、帝王之后、殷王室贵族
⑵、分封的主要国家 卫 鲁 齐 燕 晋 ⑶、分封国与周的关系
①分封国有自己相对独立的行政权力 ②分封国必须承认周天子的贡主地位 ③诸侯按级别将土地分给卿大夫,卿大夫再分给士 ⑷、分封的意义
①与当时社会条件相适应 ②分封是松散的统一,结束邦国林立、相互攻打的局面 ③分封有利于周边民族的融合 4、宗法制
⑴、宗法制的存在使分封得以推行 ⑵、宗法制是对血缘亲疏的具体反映 5、班爵制
三.西周的社会经济
1、生产者的组成 2、井田制
⑴、国家占有土地的方式 ⑵、无个人的买卖,只有天子的赏赐、分封 3、农业耕作技术
⑴、劳动工具 以石、骨为主,发现少量金属工具如青铜
⑵、农作物品种多,有“百谷”之说 ⑶、休耕的出现 4、手工业
⑴、国家控制手工业的生产 工商食官 ⑵、青铜铸造技术进一步提高 ⑶、建筑业 瓦 5、商业
⑴、大量存在以物易物 ⑵、出现青铜铸的金属货币 四.西周的社会矛盾及灭亡
1、厉王弭谤—国人暴动—厉王奔彘 2、宣王中兴 3、幽王覆灭 五.关于西周的社会性质 1、“奴隶社会说” 2、“西周封建说”
第三章 春秋战国(计划教学时间三周)
第一节 春秋(一周) <返回> 一. 春秋的时代特征
1、王室衰微的时期,周天子地位极具下降,王室财政枯竭
2、诸侯争霸 3、诸侯国内部卿大夫的崛起 4、下层平民、奴隶起义风起云涌 5、民族大融合 6、以下克上,上下相克 二.春秋各国的改革与争霸 1、原因
⑴、分封制的落后性日益突出 ⑵、经济的富足必然要求在政治上有所表现 2、各国的争霸与改革 ⑴、齐桓公
①任用管仲,将国家强盛衰弱与经济发展、百姓生活富足紧密结合 ②“相地而衰征” ③葵丘会盟 ⑵、晋文公
①重视军事,作州兵、爰田 ②北上抵御楚国,东进抗击秦国 ③践土之盟 ⑶、秦穆公
①秦来自东方,历史悠久 ②秦穆公继位后向西扩大势力 ⑷、吴越争霸
①公元前506年,吴国打败楚国 ②公元前495年,越国打败吴国 ③公元前494年,吴国打败越国 ④公元前482年,越王勾践破吴 3、争霸意义
⑴、争霸是历史的必然 ⑵、战争促进各国改革
⑶、战争客观上形成局部统一,有利于国家统一和周边民族融入中原 三.春秋的社会阶级、等级关系的新变化
1、劳动者身份的变化 2、独立手工业者和独立商人的出现 3、卿大夫的崛起
⑴、卿大夫逐渐演变为第一批地主 ⑵、私家与公室的斗争 田氏代齐,三家分晋
第二节 战国(二周) <返回> 一.战国的变法与改革 1、李悝变法
⑴、破除世卿世禄制 ⑵、发展生产①分地 ②规定亩产量 ③实行平籴法⑶、制定
刑法 《法经》 ⑷、改革军制 加强对战士的选考 2、魏国吴起在楚国的变法
⑴、破除贵族特权 ⑵、改革军制 3、商鞅变法
⑴、措施 ①经济上 废井田,开阡陌,划定土地,允许土地买卖 ②奖励军功,制定完整的20等军功爵制度
③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集权制度 设县制、编户制、重农抑商 ④思想文化的专制主义 以吏为师 ⑵、成功原因
①变法前思想准备充分,与甘龙的辩论为变法做了宣传 ②抓住了社会的主要问题——富国强兵,政策耕战 ③注意了与变法相关的配套措施,保证变法实施 ④行法坚决,说到做到
4、齐威王、齐宣王改革 大量吸引人才,如孙膑、即墨大夫 5、韩国申不害改革 6、变法改革后各国的变化
⑴、国君称呼开始变化 ⑵、国君之下分设将、相管理行政、军事 ⑶、各种管理执掌范围更明确,官僚机构产生,官僚制度出现 ⑷、行政机构商的郡县制逐步取代分封制 ⑸、国君掌握君权 二.战国社会个各阶级、等级 1、地主
⑴、身份性地主 贵族地主 官僚地主 ⑵、非身份性地主 ⑶、食封地主 2、农民 ⑴、私人佃农 ⑵、雇农,亦称“典客” 3、活跃的“士” 主体自由、选择自由、流动自由 三.战国的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
1、小农经济的普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 2、以铁器为代表的生产工具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3、手工业 冶炼技术的提高、漆器、木工 4、商业与商人 ⑴、战国商业繁荣的基本原因与生产力发展有直接关系 ⑵、各国基本上不排斥商人(秦除外)
⑶、商业中心的形成 齐国临淄 楚国郢 赵国邯郸 四.从割据到统一
1、第一阶段 战国初期 公元前481年(或公元前403年)——公元前334年 ⑴、主要形势 魏最初争霸。公元前334年徐州相王 ⑵、著名战役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
2、第二阶段 合纵连横时期 公元前334年—公元前279年 ⑴、秦楚丹阳之战 ⑵、乐毅伐齐,田单败燕 3、第三阶段 公元前278年——公元前247年 ⑴、白起伐楚 ⑵、长平之战 4、秦统一六国的原因
⑴、不遗余力吸引东方谋士 ⑵、秦当时已经具备统一实力 ①商鞅变法的彻底使秦的中央集权和耕战得以实施
②培养了一大批军功地主 ③嬴政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用人得当,用兵得法 ⑶、当时社会具有统一趋势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南开大学中国古代前期史教学大纲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