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氏世系综述:
梁氏始于有熊,有熊为部落长,生黄帝,是远古黄帝世系家族的一个重要成员。在黄帝世系1—48世后,梁姓的1世祖康伯公(仲公之子)诞生,他是黄帝嫡系第49世孙。历代尊康公为始祖.伯益为鼻祖,自伯益至康公共37代世。 秦康是黄帝轩辕氏的第四十五世孙,其传世的情形为:
一世黄帝(轩辕氏)。二世昌意、玄嚣,三世颛顼(高阳氏公元前2514--2437年,在位78年,死时90多岁),四世仲容,五世夷,六世武恒,七世伯辛,八世女修,九世臬陶(郎大业),十世大费(柏翳,郎伯益,伯益,伯翳,伯鷖,舜赐姓赢氏,生于公元前21世纪),十一世大廉(鸟俗氏),十二世武, 十三世琪, 十四世建, 十五世弘, 十六世奎临, 十七世迁, 十八世宣, 十九世永通, 二十世彦翔, 廿一世轩, 廿二世子能, 廿三世费昌, 廿四世仲衍(佐殷国,为诸侯),廿五世玉珍, 廿六世道宁, 廿七世兴, 廿八世犍, 廿九世大顺, 三十世茂荣, 卅一世克和,卅二世达,三十三世胥轩,卅四世中潏,卅五世蜚(飞)廉(亦为殷纣大夫、费仲?),卅六世恶来(段纣大夫、季胜),卅七世女防(造父?),卅八世旁臯,卅九世太几(大凡),四十世大骆,四十一世非子(周孝王赐姓赢,复续赢氏祀,封邑秦,为附庸,号赢秦氏),四十二世秦侯(秦氏始祖),四十三世公伯,四十四世秦仲,四十五世秦康。
梁氏世系排列
从得姓始祖梁康,到「安定」始祖梁桥之父梁都,前后六百多年,传了二十三世,其间的世系为:
一世——梁康。梁氏鼻祖——嬴康、号伯侃(也叫秦康,也就是秦仲的儿子)、字秦庆、谥康伯,生于公元前823年?,卒于公元前756年,他和兄长秦庄等五兄弟为父报仇,领兵七千征西戎,大获全胜。宣王七年(公元前821年),周宣王就分封秦康等五兄弟,其中秦康被封为“伯”,并封地夏阳称少梁(即今天的陕西韩城以南至芝川镇一带),史称梁伯国,立为梁国,成为梁姓最早的姓氏来源和始祖。伯公享年67岁,有輈、辑、辅、轸4子)、公元前821年,到2010年的今天,梁氏有记载可查的文字史已经达2831年。 二世——梁舟(辀)。嬴辀,号梁父、字秦赵、谥循鹤,康伯长子,生于公元前798年?,卒于公元前729年,公元前755年袭泰山伯,有三子:宏、宗、安。(另说梁爱,世袭;敬)
三世——梁宏。号季、字秦幽、谥晋,公元前728年袭伯爵位,有二子:繇异、繇诸。嬴宏,(嬴僖、嬴定、嬴室、嬴演为弟承兄位),(另说许公,许生礼) 四世——梁获(瑶余),号繇异、字秦集,乳名阿勇,有二子:益耳、益逊。另说(礼公,梁礼;礼生整)
五世——梁益耳。字晋阳、谥哀伯,是得姓始祖秦康的五世孙。官徙河东,公生于周惠王2年(公元前675年),卒于公元前615年,公元前636年为晋文公的
大夫,居河东(郡治在今山西夏县西北禹王城),是为河东梁氏开基祖。曾与晋国卿先克有隙,竟刺杀先克为乱,终被晋君所诛,梁氏家族从此一蹶不振。其子孙迁徙齐国千乘(今高青县北)。有二子:富、宁(两公无嗣),立子嗣:宝。(另说整公,梁整;整生怀、存)
公元前628年参与叛乱简介:晋国老一辈胥臣、栾枝、先且居(先轸之子),纷纷去世,国内政坛,出现真空。赵衰也同时去世了,晋襄公却没有让其子赵盾接赵衰的班,而是任命狐射姑先生做三军元帅兼执政官。狐射姑是足智多谋、机灵善断的狐偃的儿子,曾经参加过重耳的长征,资历算是深的。雄心勃勃的赵盾被撇在一边。赵盾党的大夫 “阳处父”准备走上层路线,直接游说晋襄公,阳处父是晋襄公的老师,听了老师阳处父的意见,晋襄公遂在山西万荣县搞了第二次阅兵,改命赵盾为中军元帅,狐射姑为佐(晋国一共有三军,分别是中军、上军、下军。其中中军是晋军的精锐,也是晋军的指挥机关)。阳处父私易中军主、副帅自然引起了狐射姑及其同党士谷、梁益耳(任新下军副将)、箕郑、先都(新下军佐)等大夫的强烈不满,于是五家联合攻杀阳处父等人,于是趁阳处父打猎归来,在郊外将阳处父给刺死了。新任命的三军元帅兼执政官赵盾大怒,开始肃反,以“阳处父一案”为启端,处死了杀人凶手(狐射姑的亲戚),使幕后元凶狐射姑被逼出奔翟国。赵盾彻底控制了晋国国政,继续消除异己,一天之内杀死了先都,士谷,箕郑父,梁益耳,蒯得五个反对派大臣,震动朝野,罪名是杀死先且居的儿子先克(先轸的孙子)。
六世——梁宝。号福清,生于公元前650年,有五子:文新、文光、文爵、文喜、文学。(另说有5子俊、行、后、御、丙),(另说怀公/存公,梁怀;怀生辅) 七世——梁文喜(梁御)。号御、字齐安、谥秦敏,生于公元前622年,有五子:铎、锦、锋、录、钧。梁御(另说有匡公/辅公/鼎公,梁铺;辅生鱣、匡、弼), 八世——梁钧。周简王时的梁伯虎,号伯虎、字有书、谥纯忠,生于公元前585年,卒于公元前518年,有四子:以茨、以凉、以坻、以京。(另说有4子平、二公、三公、鱣),(另说鱣公,梁鱣,鱣生周、同)
九世——梁鱣(梁卢)号以京、字叔鱼(前522~?公生于周灵王21年(公元前550年))、谥曰惠,是目前梁氏族史中有史可查的主要先祖,许多支脉梁氏由此而来,春秋末年齐国人,比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小二十九岁,孔子的学生七十二圣贤徒之一。梁鳣年届三十,还没有生儿子,他母亲想为其另娶,后来因听从商矍的劝告,作罢,二年后有子。周敬王时(公元前519--公元前477)徙曲阜从学孔子,位列孔子七十二贤弟子中列32位,封千乘侯;(千乘,汉县名,今山东青州高苑县),长居曲阜,从学孔子,晚年居郓州,为东原梁氏始祖。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追封为梁伯。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封为千乘侯。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为“先贤梁子”。 妣曾氏。墓在山东东平梁家林。有3子赠、瑁、赎),(另说周公,周生直、乔)、 十世——梁聪(梁赎)。名赎、字子襄、谥德礼(前509—前433),为曾子首徒,卒祀孔庙;从曲阜迁山东东平州,为东平和郓州梁氏祖先,郓州宋代父子状元梁灏、梁固为其后裔。有二子:乾、宪。(另说梁直;直生量) 梁赠(子喜、式);梁瑁(子戈、鸢);
十一世——梁宪,字亨德、谥忠直(前481—前441),周敬王时,有一子楚。梁鱣之孙,梁鱣另有5孙喜、式、戈、鸢、乾等,他的这6个孙子,是梁姓世系发展的一大(骨干)脉系,后繁衍传世各地,文字流传下来的主要是梁宪、梁鸢这两大支脉,梁式、梁戈两支脉未全传下来。其中,11世梁鸢,后辈是12世梁汲;
13世梁胜;14世梁蔕;15世梁协;16世梁踢;17世梁蟠;18世梁奔;19世梁樟(未有后续资料。(另说梁景(量);量生俊、休,梁宽) 十二世——梁楚,号克昌、字文曾、谥晋烈(前452—前378),周贞定王时,有五子:婴、照、喜、恒、赐。(另说梁俊;俊生贤、质贲) 十三世——梁照,号世则、字伯周、谥忠烈(前421—前343),周威烈王时,有五子:芸、茂、英、长、芳。(另说梁贤;贤生俨) 十四世——梁茂(梁有光),号有光、字金白、谥刚毅(公元前392——327年),周安王时,有三子:惕、恪(善)、惓(倦)。(另说梁俨;俨生里、重) 十五世——梁善(梁恪),号恪、字子钦、谥忠闵(公元前351——274年),为秦泰山侯。周显王时,有三子:献、猷、岳。(另说梁里;里公、为秦大夫,生寿)。
十六世——梁猷,号鞅、字岐山、谥修禹(公元前312——245年),有二子:伯文、伯举。(另说梁寿;寿公讳有常。周赧王时为秦大夫,后为将军与士卒同甘苦。生干、乾)
十七世——梁蛮、号伯举、字有保、谥德耀(公元前284——219年),处于周赧(nan)王(公元前314——256年,东周最后一位君王)时。有二子:子才、子复(衡)。(另说梁干;干公,为秦将军,生观相) 十八世——梁衡(梁复),号子复、谥忠厚(公元前253——181年),秦昭王时的,娶两房生五子:先房 楹、栈、楼,后房 荣、标。(另说观相;观相公,为陈涉将尉,生婴、杰)。
十九世——梁荣,号天保、字安辉、谥忠义(公元前223——154年),秦始皇时,有五子:福、禄、寿、富、贵。(另说梁婴;婴公,汉高祖时为将军,食邑于新安,生连、惠)、
二十世——梁禄(梁文胜),梁宪之后,号胜、字文宏、谥宽明(公元前198(汉高帝9年)——131年),汉高祖时,有三子:赠、赐、则。(另说梁惠;连公,汉景帝时为叶县令,生缙)。
二十一世——梁赠,号逐、字国威(河兴)、谥笃(du)意(公元前171——105年),有二子:睦、稀。21世梁赐这一支,22世梁称,23世梁佑,24世梁集,25世梁鸿,迁陕西扶风,梁氏开基,(另说梁翰;缙生琏、瑚、璋,)
二十二世——梁睦,号六壬、字子有、谥儒宗,居河东,封迪国侯。汉景帝时,有三子:袍、褚、礼。(另说梁琏;琏生壮、刚、) 二十三世——梁都(梁褚)(公元前119(汉武帝元狩4年)——52年)。名褚,字子都(堤)。有五子:桓(huan)、柔、梓、樟、桥。其五子梁桥,父子巨富,徙居陕西凤翔府扶风县平陵、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南一带),后又于汉哀帝、汉平帝(约于纪元前后)归安定(今甘肃平凉县),时为望族之一,其子孙即为安定人。嗣后,人口不断增加,由于居官任所诸因,居住地点逐渐向外播迁,均以\安定\为郡望,尊梁都为安定梁支系始祖(安定一世)。故史有\安定梁氏\和梁氏有\安定衍派\之标识。(另说梁壮,字子行,大学士;壮公字子行号芝亭。汉昭帝时举贤良。生式)
二十四世——梁桥(梁益耳的20世孙。公元前89(汉武帝51年)——9年)。号谈,乃安定梁族开基始祖。汉平帝时官任司马,以资千万徙陕西凤翔府扶风县茂陵(今陕西兴平县东北),汉平帝末(公元5年),王莽篡汉后,又从茂陵携部分族人移居安定(安定在今宁夏固原、甘肃平凉(甘肃泾川县北泾河北岸)等地),
子孙从梁桥者为安定梁氏,其不从梁桥者为扶风梁氏。此后凡从安定迁出的梁姓人家的祖祠堂号为“安定堂”。梁桥被奉为「安定」始祖,梁桥之父,被奉为第一世。生1子;立堂兄卢公五子汉为嗣。立1子梁汉,梁汉原为梁樟公的第3子。(另说梁式;式生彰)
儿子三世梁溥(号远,官任司马,汉平帝末年随父归安定,作书修史成家谱),孙梁迪,重孙梁宾有三子,均不知去向。
二十五世——梁汉(公元前56年——公元30年), 梁桥的立子,号迁,官任司马。有一子梁延。(另说梁瞕;彰生镐)
二十六世——梁延(公元前30年——公元29年),号安、字玄孟,官任司马。有三子:巡、统、腾。(另说梁镐;镐生纯、茂秦、茂芳,茂秦生巡、) 二十七世——梁统(公元前5年——公元62年),字仲宁(子馀),纯公又名统字仲宁,公在西汉时仕州群,更始时为中郎将,安集凉州,拜酒泉太守。光武建武初,诏加宣德将军,封成义侯,更封高山侯,拜大中大夫,诸子皆为郎。后出为九江太守,定封陵乡侯。东汉安定乌氏(今甘肃平凉市西北)人,两汉交替时期注重法治的官吏。有三子:松、竦(song)、恭。
梁统在西汉末王莽篡权时初任地方官。更始二年(二四年),归附更始帝刘玄,为中郎将,后刘玄派他安抚凉州,遂任命为酒泉太守。东汉光武帝建武元年(二五年)十二月更始帝刘玄失败后,赤眉军入长安,缢杀刘玄,时梁统与窦融及河西诸郡太守、都尉举兵保境安民并共商立帅问题。论资历声望,大家推举梁统当统帅,梁坚决推辞不干。他说:“昔东阳(今山东武城东北)令史陈婴,少年时杀县令,聚众数千人,众人要立婴为王,他以有老母,拒不接受。今统内有尊亲,又德薄能寡,诚不足以当之。”结果,推举窦融为河西大将军,梁统任武威(今甘肃武威市)太守。梁在任期间,“为政严猛,威行邻郡”,执法如山,以法治郡。不徇私情,严以律已。为政清廉,在邻近诸郡影响很大。并起用为官清廉的孔奋为姑臧长。当时天下动乱不安,河西则比较安定,作为宣城的姑臧,与羌胡通商,市场繁荣,到这里来当官的人不到几个月就家产丰富,惟独孔奋任职数年,财产没有增加,过着清贫的生活。 建武五年(二九年),梁统受诸郡太守之派遣,偕同窦融之长史刘钧去京都洛阳“奉书献马”,表示臣服于汉光武帝,因而梁统被任命为宣德将军。建武八年闰四月,光武帝刘秀亲率大国西征割据天水地区的隗嚣。梁统与窦融、河西诸郡太守及羌、小月氏等率步骑数万人与刘秀会师于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一带,大败隗嚣,为东汉的统一立了战功,梁统被封为成义侯,其兄梁巡及弟梁腾被封为关内侯,遂返河西。建武十二年(三六年),梁统与窦融等奉调入朝,参与朝政,梁统被封为高山侯,拜太中大夫。在朝为官仍极力主张重刑法,用完备严格的法律治理国家,他以“法令既轻,下奸不胜,宜重刑罚,以遵旧典”。屡次给朝廷上疏陈述他的观点:“臣闻立君之道,仁义为主,仁者爱人,义者政理,爱人以除残为务,政理以去乱为心。刑罚在衷,无取于轻。”他列举了历代王朝,凡重视法律以法从严治国的,都天下太平,社会稳定,生产发展;凡轻视法律以言代法,以人治国的,社会和百姓都不得安宁,乃至蛀虫丛生,吸吮民膏,终激起民变,导致国破家亡。但是,梁统的主张遭到了一些朝臣的反对,他们认为“隆刑峻法,非明王急务,施行日久,岂一朝所厘。统今所定,不宜开可”。他继续上言,陈述利弊,并要求当面“对尚书近臣,口陈其要”。皇帝指令尚书接待他,梁统慷慨陈辞:“闻圣帝明王,制产刑罚,故虽尧舜之盛,犹太诛四凶。经曰:‘天讨有罪,五刑五庸哉。’??孔子曰:‘刑罚不衷,则人无所厝手足。’衷之
为言,不轻不重之谓也。《春秋》之诛,不避亲威,所以防患救乱,全安众庶,岂无仁爱之恩,贵绝残贼之路也。”他还列举了自汉开国以来的事实:“自高祖之兴,至于孝宣,君明臣忠,谟谋深博,犹太因循旧章,不轻改革,海内称理,断狱益少。至初元、建平,所减刑罚百有余条,而盗贼浸多,岁以万数。间者三辅纵横,群辈并起,至火烧茂陵,火见未央。其后陇西、北地、西河之贼,越州度郡,万里交结,攻取库兵,动略吏人,诏书讨捕,连年不获??皆刑罚不衷,愚人易犯之所致也。”“由此观之,则刑轻之作,反生大患,惠加奸轨,而害及良善也。故臣统愿陛下采择贤臣孔光、师丹等议。”
但梁统的正确主张终因一些朝臣的反对没被朝廷采纳,反被排挤出京都出任九江太守,改封陵乡侯。任九江太守期间实施法制,社会秩序安定,经济得到发展,百姓安居乐业,无不称颂。梁统逝于九江任上。其子梁松为光武帝驸马。东汉中期的重臣梁商、梁冀父子是他的后代。。
梁统长子梁松,字伯孙,尚光武帝女舞阴长公主,迁虎贲中郎将,嗣父爵。梁松“博通经书,明习故事,与诸儒修明堂、辟雍、郊祀、封禅礼仪。常与论议,宠幸莫比”。光武帝卒,受遗诏辅政。永平元年(公元58年),迁为太仆。因为私书请托郡县,被发觉而罢了官,怀恨在心。后被告下狱,死于狱中。 二十八世——梁竦(song)(公元23--83年),号绚、字叔敬(仲敬),梁统的次子,东汉安定郡乌氏县(今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境内)人。著名文学家。娶两房,先房温氏生三子:高、棠、雍;继室叶氏生一子翟、三女,次女和三女被汉章帝纳为大小贵人。
梁竦自幼学习刻苦,理解能力强,所以在少年时代已才华横溢,闻名于乡里。后来他又对儒家的经典名著《周易》做深入研究并且开始招徒讲学,把自己的学习、研究心得无私地传授给更多的人。正当他准备施展抱负的时候,汉明帝永平四年(公元61年),祸从天降,因兄长梁松遭遇匿名信的诽谤而下狱身死,梁竦与弟梁恭受到株连,全家被发配到交州九真郡(大概在今越南清化、义静省境内)。途经湘江时,此情此景,勾起他对伍子胥(春秋楚、吴大臣)、屈原(战国时期楚国思想家、文学家)的无限怀念,并由他们无辜被贬联想到自己的遭遇和处境,因而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挥笔写下了《悼骚赋》。在这篇著名的赋文中,他用悲愤的感情、优美的语言、精炼的文字,回顾了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忧国忧民先哲贤士的杰出表现,借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和积极入世的思想和苦闷心境。文中表示,他将以死来抗争,以死来成“仁”,绝不苟且偷生。
后来,梁竦一家遇赦回到故乡。在家乡他发奋读书,研究历代名家经典,并理论联系实际,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人间世态民情糅合在一起,创作出一部新著——《七序》。新作的问世,立即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著各史学家、文学家班固为《七序》作序,并给以极高评价:“孔子著《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梁竦作《七序》而窃位素餐者惭。”可惜《七序》这本书已失传。他的后半生对政治不感兴趣,专心写作、,潜心学术研究,朝廷多次任他为官,他都一一拒绝,终生不愿为官。同时,他也对朝政的昏暗、奸佞用事者进行揭露和抨击。
汉章帝建初八年(公元83年),梁竦再遭皇后窦氏陷害,终死于狱中。直至和帝继承皇位,才为梁竦平反,并追封为褒亲愍侯。
梁竦生有三女,其中有两个女儿被汉章帝看中,被选入皇宫封为贵人。小贵人(小女儿)生刘肇,即后来的汉和帝。公元89年,汉和帝继位,当时他只以为自己是窦太后的儿子。直到公元97年,即汉和帝永元九年,窦太后病逝。舞阴公主的儿子梁扈上书把汉和帝身世挑明。皇帝知道自己的亲身母亲一生如此不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梁氏家族世系排列综述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