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疾病概论 一、选择题:
1、 疾病的发展方向取决于 ( )
A.病因的数量与强度 B.是否存在诱因 C.机体的抵抗力 D.损伤与抗损伤的力量对比 E.机体自稳调节的能力 2、病理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 ( )
A 鉴定疾病的类型 B 研究疾病的代偿功能 C 描述疾病的表现 D 揭示疾病的机制规律 E 诊断和治疗疾病。 3、列那项不属于基本病理过程 ( )
A 发热 B 创伤性休克 C 混合型酸硷平衡紊乱 D 呼吸衰竭 E 1 低渗性脱水如未经处理可转变为 (B)
A 低渗性脱水 B 高渗性脱水 C 水肿 D 低血钾症 E 水中毒 2 正常人血清钠浓度为 (C )
A100mmol/l B 120 mmol/l C140 mmol/l D160 mmol/l E180 mmol/l
3 过量的胰岛素引起低血钾症的原因是 (C ) A 醛固酮分泌过多,促进肾排钾
B 肾小管远端流速增大,肾重吸收钾减少 C 细胞外液钾向细胞内转移 D 钾射入不足 E 腹泻失钾
4、哪项是免疫缺陷病 ( )
A 红斑狼疮 B 青霉素过敏 C 艾滋病 D 乳腺癌 E 肝炎 4 分子病的起因是 ( )
A 宇宙线 B 化学因子 C 致突变因子 D 电力辐射 E 生物银因子
5 分子病理研究的生物大分子不包括 ( ) A 核酸 B 蛋白质 C 肽链 D 酶类 E 糖类 二、名词解释: 1.brain death 三、问答题:
1. 试举例说明疾病发病过程中局部与整体的辨证统一关系
第三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一、选择题:
1、 低渗性脱水对机体的最主要影响是 ( C ) A. 酸中毒 B. 氮质血症 C. 循环衰竭 D. 脑出血 E. 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2、 低钾血症时可出现 ( A )
A. 正常性酸性尿 B. 正常性碱性尿 C. 循环衰竭 D. 脑出血 E. 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 )
3、 水肿首先出现于身体低垂部位,可能是( C ) A. 肾炎性水肿 B. 肾病性水肿 C. 心性水肿 D. 肝性水肿 E. 肺水肿
4、 高热患者易发生 ( A )
A 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B 低容量性低钠血症 C 等容量性低钠血症 D 等容量性高钠血症 E 等渗性脱水
5、 严重缺钾可导致 ( B )
A 代谢性酸中毒 B 代谢性碱中毒 C 呼吸性酸中毒 D 呼吸性碱中毒 E 混合性酸中毒
6、 高钙血症对机体的影响不包括下列哪一项? ( E ) A 肾小管损害 B 异位钙化
C 心肌传导性降低 D 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 E 心肌兴奋性升高
4 患者术后禁食三天仅从静脉输入 5 %葡萄糖维持需要,患者最容易发生 (B )
A 高血钾 B 低血钾 C 高血钠 D 低血钠 E 低血钙 ? 高血镁最重要的原因 (A )
A 肾脏排泄减少 B 严重挤压伤 C 严重糖尿病 D 严重酸中毒 E 摄入过多
? 急性高血镁的治疗方法 (B )
A 静脉输入葡萄糖 B 静脉输入葡萄糖钙 C 应用利尿剂加速排泄 D 静脉输入生理盐水 E 静脉输入乳酸钠 二、名词解释:
1. hypovolemic hypernatremia 低容量性高钠血症 2. Hypotonic dehydration 低渗脱水 3. pseudohyperkalemia 假性高钾血症 4. Cardionatrin 心钠肽 三、问答题:
1、 简述哪种类型的低钠血症易发生休克,为什么? 2、 试述高钾血症时心血管功能的紊乱及其机制。
第四章 酸碱平衡紊乱 一、选择题:
1、 对代谢性H+的缓冲主要依靠 ( )
A. HCO3-缓冲系统 B. 血浆蛋白缓冲系统 C. Hb缓冲系统 D. 磷酸盐缓冲系统 E. HbO2缓冲系统
2、 血液中pH值主要取决于血浆中 ( )
A. PaCO2/ CO2CP的比值 B. PaCO2/ HCO3- 的比值 C. HCO3-/ H2CO3 的比值 D. HCO3- / CO2CP的比值 E. HCO3- / PaCO2的比值
3、 血气分析测定结果为PaCO2降低,同时伴有HCO3- 升高,可诊断为:( )
A. 呼吸性酸中毒 B. 代谢性酸中毒 C. 呼吸性碱中毒 D. 代谢性碱中毒 E. 呼吸性碱中毒并代谢性碱中毒
4、 急性代谢性酸中毒时机体最主要的代偿方式是 ( ) A. 细胞外液缓冲 B. 呼吸代偿 C. 细胞内液缓冲 D. 肾脏代偿
⑴ 某糖尿病患者,血气分析结果如下: pH 值 7.30 , PaCO 2
4.5kPa ( 34mmHg ), HCO 3 -16mmol/L, 血 Na +140 mmol/L , Cl - 104mmol/L , K + 4.5mmol/L, 应诊断为 B A AG 正常性代谢性酸中毒 B AG 增高性代谢性酸中毒
C AG 增高性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D AG 正常性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 E 酸碱平衡正常
⑵ 某肺心病患者,因受凉、肺部感染而住院,血气分析结果: pH7.33 , PaCO 2 9.3kPa ( 70mmHg ), HCO 3 - 36mmol/L ,成的影响。
3. 酸中毒引起DIC的发生机制。
4. 临床上糖尿病可引起何种酸碱平衡紊乱?为什么? 5. 试述代谢性碱中毒对机体的影响。
第五章 缺氧 一、选择题:
1、 引起肠源性紫绀的原因是
A .一氧化碳中毒 B.亚硝酸盐中毒 应诊断为 D
A 代谢性酸中毒 B 代谢性碱中毒
C 急性呼吸性酸中毒 D 呼吸性碱中毒 E 混合性碱中毒 ⑶ 酸中毒时心肌收缩力减弱的机制中下列哪一项不存在 A A 血钙浓度降低 B 血钾浓度升高
C H + 竞争性抑制 Ca 2+ 与肌钙蛋白结合 D H + 抑制肌浆网释放 Ca 2+
E H + 抑制 Ca 2+ 内流
⑷ 某慢性肺气肿患者,血气分析及电解质测定结果如下:pH7.40 , PaCO 2 8.9kPa ( 67mmHg ), HCO 3 -40mmol/L, 血Na + 140mmol/L , Cl - 90mmol/L ,应诊断为下列哪种酸碱平衡紊乱 D
A. 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B. 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 C. 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D. 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E. 代偿性代谢性碱中毒
⑸ 生理盐水治疗代谢性碱中毒的机制下列哪一项不存在 D A. 抑制肾小管重吸收 HCO3 - B. 抑制肾小管重吸收 Cl - C. 生理盐水 pH 值低于血液 pH 值 D. 增加肾小管重吸收 H + E. 扩充细胞外液容量 ⑹ 下列酸中属挥发酸的是 A
A. 乳酸 B. 磷酸 C. 碳酸 D. 丙酮酸 E. 乙酰乙酸
⑺ 代偿性酸中毒或代偿性碱中毒时血液 HCO 3 - /H 2 CO 3 的比值是 C
A. 30/1 B.25/1 C. 20/1 D.15/1 E. 10/1
⑻ 某溃疡病并发幽门梗阻患者,因反复呕吐入院,血气分析结果如下: pH7.49 , PaCO 2 6.4kPa ( 48mmHg ), HCO 3 -36mmol/L, 该病人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是 B A. 代谢性酸中毒 B. 代谢性碱中毒 C. 呼吸性酸中毒 D. 呼吸性碱中毒 E. 以上都不是 E. 骨骼代偿 二、名词解释:
1、 反常性碱性尿 (答案P53) 2、 anion gap 3、 BE (base excess) 4、 PaCO2 三、问答题:
1. 简述代谢性酸中毒发生时机体的代偿调节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2. 代谢性碱中毒时血清钙及钾浓度的变化以及其对机体造
C. 氰化物中毒 D.肠系膜血管痉挛 E.肠道淤血水肿
2、 循环性缺氧时血氧指标最具特征性变化的是 A.动脉血氧分压正常 B.血氧容量正常 C.动脉血氧含量正常 D.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 E.动-静脉血氧含量差大
3、 支气管哮喘引起的缺氧中下列哪一项血氧指标变化不存在 A.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B.动脉血氧含量降低 C.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 D.动-静脉氧差减小 E.静脉血氧分压降低
4、 急性缺氧引起的血管效应是
A.冠脉收缩、脑血管收缩、肺血管扩张 B.冠脉扩张、脑血管收缩、肺血管扩张 C.冠脉扩张、脑血管扩张、肺血管扩张 D.冠脉扩张、脑血管扩张、肺血管收缩 E.冠脉收缩、脑血管扩张、肺血管收缩
1.A 型选择题 ⑴ 低氧血症是指 D
A. 血液氧分压低于正常 B. 血液氧含量低于正常 C. 血液氧容量低于正常 D. 动脉血氧含量低于正常 E. 动脉血氧分压低于正常
⑵ 缺氧时下列哪一项可使氧离曲线右移 A A. 红细胞内 2,3-DPG 浓度升高 B. 血液 pH 降低 C. 血液 CO 2 分压降低 D. 血液温度降低 E. 以上都不是
⑶ 低张性低氧血症引起组织缺氧其动脉血氧分压须低于 D A. 12.0kPa ( 90mmHg ) B. 10.7kPa ( 80mmHg ) C. 9.3kPa ( 70mmHg ) D. 8.0kPa ( 60mmHg ) E. 6.7kPa ( 50mmHg )
⑷ 某患者的血氧检查结果是:血氧容量 20ml/dl ,动脉血氧含量 15ml/dl ,动脉血氧分压 6.7kPa ( 50mmHg ),动 - 静脉氧差 4ml% ,其缺氧类型可能是 A
A. 低张性缺氧 B. 血液性缺氧 C. 循环性缺氧 D. 组织中毒性缺氧 E. 混合性缺氧
⑸ 关于一氧化碳中毒的叙述,下列哪项不合适 D A. CO 和 Hb 结合生成碳氧血红蛋白无携氧能力
B. CO 抑制红细胞内糖酵解,使 2,3-DPG 减少,氧离曲线左移 C. 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加 E. 皮肤、黏膜呈樱桃红色 ⑹ 氰化物抑制生物氧化使组织利用氧能力减弱的机制是其 A
A. 与氧化型细胞色素氧化酶结合 B. 与还原型细胞色素氧化酶结合
C. 增高线粒体内膜对 H+ 的通透性 D. 抑制 ATP 合成酶的活性
E. 造成氧化磷酸化脱偶联
⑺ 最能反映组织性缺氧的指标是 D
A. 血氧容量降低 B. 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C. 动脉血氧含量降低 D. 静脉血氧含量增加 E. 动 - 静脉血氧含量差增大
⑻ 支气管哮喘引起的缺氧中下列哪一项血氧指标变化不存在 C E 脑膜炎
2 对人体有致热性的代谢产物本胆烷醇酮来自 B A 肾上腺素 B 睾丸酮 C 甲状腺素 D 胆囊素 E 肾素 3 下面那种细胞产生和释放的白细胞致热源最多 B A 中性粒细胞 B 单核细胞 C 酸粒细胞 D 肝脏星形细胞 E 淋巴细胞
4 茶碱增强炎症发热的机制是 C
A 增加前列腺素 B 增强磷酸二酯酶活性 C 抑制 磷酸二酯酶活性 D 抑制前列腺酶的活性 E 使肾上腺素能神经末稍释放去A. 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B. 动脉血氧含量降低 C. 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 D. 动 - 静脉氧差减小 E. 静脉血氧分压降低
⑼ 下列哪一项血氧指标的变化不符合严重贫血所致的血液性缺氧 E
A. 血氧容量降低 B. 动脉血氧分压降低 C. 动脉血氧含量降低 D. 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 E. 静脉血氧含量降低
二、名词解释: 1. 等张性缺氧 2. 肠源性紫绀 三、问答题:
1. 低张性缺氧可引起哪些代偿性血管反应?有何代偿意义?
2. 为什么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通常主要引起动脉氧分压和氧含量的下降?(P185-186)
第六章 发热 一、选择题:
1、 发热的发生生机制中共同的中介环节主要是通过 A.外致热源 B.内生致热原 C.前列腺素 D.5-羟色胺 E.环磷酸腺苷
2、 有关发热的概念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体温超过正常值的0.5°C B.产热过程超过散热过程
C.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 D.有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引起的
E.有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引起 3、 发热激活物的主要作用是
A .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 B.引起产热增加 C.激活单核细胞 D.激活产内生致热原细胞 E.激活中性粒细胞
4、 下列哪种疾病发热时心率增加与体温升高水平不相适应? A.鼠疫 B.霍乱 C.伤寒 D.大叶性肺炎 E.流感 5、 以下哪种情况的体温升高不属于发热?
A.新生儿溶血 B.风湿热 C.甲状腺机能亢进 D.疟疾
? 下面那种情况是过热 D
A 妇女月经前期 B 妇女妊娠期 C 剧烈运动后 E 先天无汗腺
甲肾上腺素
5 传染性发热见于 E
A 药物性荨麻疹 B 血清病 C 血浆本胆烷醇酮增高 D 恶性淋巴瘤 E 支原体侵入 6 内毒素指 B
A 革兰氏阳性菌的菌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脂多糖 B 革兰氏阴性菌的菌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脂多糖 C 革兰氏阳性菌的菌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核心多糖 D 革兰氏阴性菌的菌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核心多糖 E 革兰氏阴性菌的菌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小分子蛋白质 7 干扰素是 A
A 细胞对病毒感染的反应产物,能引起发热 B 细胞对病毒感染的反应产物,能抑制发热 C 细胞对细菌感染的反应产物,能引起发热 D 细胞对细菌感染的反应产物,能抑制发热 E 病毒本身分泌的,能引起机体发热。 二、名词解释: 1、 Fever 2、 EP 三、问答题:
1、 从发热的发生机制如何理解发热有损伤和抗损伤两方面的作用。
2、 试述发热时参与体温的正调节物、负调节物各有哪些?各有什么作用。
3、 试述肠源性紫绀的发病机制 4、 如何看待发热生物学效应的两面性。
第七章 细胞转导异常与疾病 一、选择题: 1、 巨人症属于
A. 自身免疫性疾病 B. 遗传性受体病 C. 继发性受体异常病 D. G蛋白异常病 E. 转录因子异常性疾病 1.A 型选择题
( 1 )下列有关 G 蛋白介导的细胞信号转导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G 蛋白均由α、β、γ三个亚单位组成
B.G 蛋白被激活时, G α上的 GDP 被 GTP 所取代 C.Gs 激活后能增加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
D.G 蛋白介导的细胞信号转导中, Ca 2 + 可作为第二信使启
动多种细胞反应
E.G αβγ 三聚体无活性
( 2 )下列哪种物质未参与 G 蛋白介导的细胞信号转导 A.IP 3 B. Ca 2 + C.DG D.cGMP E.PKC
( 3 )下列有关酪氨酸蛋白激酶介导的细胞信号转导描述,哪项时错误的
A. 酪氨酸蛋白激酶介导的细胞信号转导分受体和非受体两种途径
B. 激活的 Ras 能活化 Raf ,进而激活 MEK
C.EGF 、 PDGF 等生长因子可通过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途径影响细胞的生长、分化
D. 白介素、干扰素可通过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途径影响细胞的生物学功能
E. 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家族的共同特征是受体胞内区含有 TPK ,配体则以生长因子为代表
( 4 )下列哪种物质未参与酪氨酸蛋白激酶介导的细胞信号转导
A.ERK B.PI3K C.STAT D.PLC γ E.NO
( 5 )与细胞生长、分化、凋亡密切相关的信号转导途径中的关键物质是
A.cAMP B.MAPK C.IP 3 D. Ca 2 + E.PKC
( 6 )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性激素等通过以下哪种途径发挥它们的生物学效应
A. 受体 TPK 途径 B. 非受体 TPK 途径 C. 核受体途径 D. 鸟苷酸环化酶途径 E. 腺苷酸环化酶途径
( 7 )下列哪种物质未参与鸟氨酸环化酶信号转导途径 A.NO B.cGMP C.cAMP D.PKG E.GC
( 8 )心房肽通过下列哪种信号转导途径发挥生物学作用 A. 鸟苷酸环化酶途径 B. 腺苷酸环化酶途径 C. 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途径
D. 非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途径 E.DG-PKC 途径 ( 9 )重症肌无力属于
A. 自身免疫性受体病 B. 遗传性受体病 C. 继发性受体异常病 D.G 蛋白异常病 E 转录因子异常性疾病 答案: 1.A 2.D 3.D 4.E 5.B 6.C 7.C 8.A 9.A 二、名词解释: G protein:
三、问答题:
1、 以γ-干扰素为例说明其信号传导途径的具体过程。 2、 试从细胞信号转导的角度探讨高血压病发病的分子机制。 3、 试述高血压导致心肌肥厚的信号转导通路。
第九章 细胞凋亡与疾病 一、选择题:
1、 细胞凋亡不足参与了以下哪些疾病的发病 A.心肌缺血 B.肿瘤
C.阿尔茨海默病 D.缺血-再灌注损伤 E.艾滋病
2、 关于细胞凋亡与坏死的区别,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细胞凋亡是一个主动的过程,细胞坏死则是一个被动的过程 B. 细胞凋亡时,DNA片断化,电泳呈“梯”状;细胞坏死时,DNA弥散性降解,电泳呈均一片状
C. 细胞凋亡时,胞膜及细胞器相对完整;细胞坏死时,细胞结构全面溶解
D. 细胞凋亡过程中有新蛋白的合成,细胞坏死过程中无新蛋白的合成
E. 细胞凋亡时局部有炎症反应,细胞坏死时局部无炎症反应 ( 1 )关于细胞凋亡,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死亡 B. 细胞凋亡的特征性形态学改变是凋亡小体
C. 细胞凋亡时,局部无炎症反应 D. 细胞凋亡时, DNA 片断化
E. 细胞凋亡是一个不耗能的过程 ( 2 )细胞凋亡的特征性形态学改变是
A. 细胞肿胀 B. 炎症细胞浸润 C. 凋亡小体 D. 细胞空泡化 E. 细胞固缩
( 3 )关于凋亡小体,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 凋亡小体完全由固缩的核染色质组成 B. 凋亡小体完全由胞浆组成
C. 凋亡小体形成后只能被巨噬细胞吞噬、消化
D. 电镜下典型的凋亡小体由透亮的空泡核不透亮的浓密的核碎片两部分组成
E. 凋亡小体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
( 4 )关于细胞凋亡诱导信号的转导,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 胞外的细胞凋亡诱导因素必须转化为细胞凋亡信号并通过同一胞内信号转导途径激活细胞死亡程序
B. 不同的凋亡诱导因素可通过同一信号转导系统触发细胞凋亡 C. 同一凋亡诱导因素可经过多条信号转导途径触发凋亡 D. 同一个信号在不同条件下既可引起凋亡,也可刺激增殖 E. 不同种类的细胞有不同的信号转导系统 ( 5 )下列哪种基因的激活能抑制凋亡 A. 野生型 p53 B.Bcl-2 C.Fas D.ICE E.Bax ( 6 )下列哪种物质能诱导细胞凋亡
A. 抗癌药 B.IL-2 C. 神经生长因子 D.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E.EB 病毒
( 7 )下列哪种物质能抑制细胞凋亡
A.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B.HIV C. 粒酶 D. 高温 E.TNF 答案: 1.E 2.C 3.D 4.A 5.B 6.A 7.A
二、名词解释: programmed cell death
三、问答题:
1、 试述细胞发生凋亡时形态和生化学方面的改变。(P131-132) 2、 试述主要的凋亡相关基因,并简述其作用机理。
3、 试从细胞凋亡异常的角度论述肿瘤的发生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分子机制。
第十章 应激 一、选择题:
1. 热休克蛋白不具有下列哪项功能? A. 抑制糖异生 B. 提高耐热能力 C. 提高细胞的应激能力 D. 加强Na+-K+-ATPase活性 E. 增强机体抗损害能力
2. 一般应激时体内分泌减少的激素是: A. ADH B. 胰高血糖素 C.胰岛素 D. 糖皮质激素 E.醛固酮
3. 全身适应综合征的哪个时期,体内肾上腺素水平最高? D. 抑制生长激素的分泌 E. 以上都对 ( 8 )应激时下列何种激素可降低
A. 胰高血糖素 B. 胰岛素 C. 催乳素 D. 抗利尿激素 E. β - 内啡肽
答案: 1.E 2.B 3.C 4.B 5.E 6.A 7.E 8.B 二、名词解释:
1. Heat Shock protein(HSP) 2. 应激性溃疡 3. Stressor
三、问答题:
A. 警觉期 B.反应期 C.抵抗期 D.衰竭期 4. 应激时机体最突出的表现为: A. 免疫功能增强 B. 造血功能增强 C. 消化功能减弱 D. 泌尿生殖功能障碍 E.神经-内分泌反应
5. 下列哪项因素参与了应激性溃疡的发病? A.高容量性高钠血症 B.水中毒 C.代谢性酸中毒 D.代谢性碱中毒 E.呼吸性酸中毒
6. 下列哪项因素参与了应激性溃疡的发病? A.高容量性高钠血症 B.水中毒 C.代谢性酸中毒 D.代谢性碱中毒 ( 1 )能作为应激原的是
A. 噪声 B. 器官功能障碍 C. 社会环境因素 D. 精神因素 E. 以上都是
( 2 )全身适应综合征( GAS )的抵抗期体内起主要作用的激素是
A. 胰岛素 B. 糖皮质激素 C. 儿茶酚胺 D.ACTH E. 胰高血糖素
( 3 )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中枢位点是
A. 肾上腺髓质 B. 腺垂体 C. 蓝斑 D. 大脑边缘系统 E. 室旁核
( 4 )应激时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外周效应是 A.CRH 释放 B. 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浓度迅速升高 C. 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
D. 引起兴奋、警觉、紧张、焦虑等情绪反应 E.ACTH 释放 ( 5 )应激时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所产生的防御反应是
A. 心率增快 B. 促进糖原分解、升高血糖 C. 可使组织的血液供应更充分、合理
D. 心肌收缩力加强 E. 以上都对
( 6 )应激时 CRH 分泌增多最主要的功能是
A. 刺激 ACTH 的分泌进而增加 GC 的分泌 B. 调控应激时的情绪行为反应
C. 促进内啡肽释放 D. 促进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能神经元的活性 E. 升高血糖
( 7 )应激时糖皮质激素持续分泌增加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A. 抑制免疫炎症反应 B. 抑制甲状腺轴 C. 胰岛素抵抗
1. 试述应激时神经内分泌反应的表现。 2. 试分析应激时糖皮质激素大量分泌的利弊。 3. 急性期反应蛋白的组成和生物学功能如何.(P107-109)
第十一章 凝血与抗凝血平衡紊乱 一、选择题:
1. DIC时血液凝固异常表现的一般规律是:
A.血液凝固持续升高 B.血液纤溶活性明显增强 C.血液发生低凝后转为高凝 D.血液先发生高凝后转为低凝
E.血液高凝和低凝同时均衡发生
2.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障碍容易诱发DIC的原因是: A.循环血液中促凝物质的生成增加 B.循环血液中促凝物质的清除减少 C.循环血液中凝血活酶生成增加 D.循环血液中抗凝物质的清除过多 E.体内大量血管内皮细胞受损
3. 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3P试验)主要检测:
A.纤维蛋白原含量 B.纤维蛋白单体含量 C.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D.组织因子 E.凝血酶活性
4. DIC引起的贫血属于: A. 失血性贫血 B. 中毒性贫血 C. 溶血性贫血 D. 再生障碍性贫血 E. 缺铁性贫血
5. 下列哪项因素不是直接引起DIC出血的原因: A. 血小板大量消耗 B. 凝血因子大量消耗 C. FDP的作用 D.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下降 E. 继发性纤溶亢进
( 1 )在 DIC 的原发病中,下列哪种疾病最为常见
A. 胎盘早期剥离 B. 羊水栓塞 C. 肿瘤性疾病 D. 严重创伤 E. 感染性疾病
( 2 ) DIC 时血液凝固失常表现的一般规律是
A. 血液凝固性持续升高 B. 血液纤溶活性明显增加 C. 血液先发生高凝后转为低凝
D. 血液先发生低凝后转为高凝 E. 血液高凝和低凝同时均衡发生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病生习题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