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化氢防护知识培训教材
第一章 硫化氢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对人体的毒作用 第一节 硫化氢的物理化学性质
硫化氢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剧毒、可燃、易爆的气体,其主要物理化学性质如下:
硫化氢属无机化合物,分子式H2S,分子量34.08。
通常呈气态,沸点为-60.2℃,熔点为-82.9℃。
有臭鸡蛋刺激气味,低浓度可闻臭鸡蛋味,高浓度可迅速麻痹嗅觉,致使人的嗅觉感觉不到,起不到警示作用。
剧毒。毒性可与氰化钾相比,是一种致命气体。 相对密度1.189,比空气重,易在低凹处聚集。
可燃。自燃温度260℃,燃烧时火焰呈蓝色,生成有毒物质二氧化硫(SO2)。
易爆。与空气混合,占空气体积的4.3%-45.5 % 时,形成爆炸混合物。
易溶于水,亦溶于醇类、石油溶剂和原油中,溶解度随溶液温度升高而降低。
硫化氢水溶液对金属有强烈腐蚀性。
第二节 硫化氢对人体的毒作用
三、中毒机理
1.血中毒:血液中高浓度硫化氢可直接刺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区的化学感受器,致反射性呼吸抑制。
2.脑中毒:硫化氢可直接作用于脑,低浓度起兴奋作用;高浓度起抑制作用,与血细胞中铁结合,抑制氧的利用,而引起细胞内缺氧,造成细胞内窒息引起昏迷、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麻痹。因脑组织对缺氧最敏感,故最易受损。
3.肺、心中毒:由于硫化氢遇眼和呼吸道粘膜表面的水分后分解,并与组织中的碱性物质反应后的生成物对粘膜有强刺激和腐蚀作用,引起不同程度的化学性炎症反应,同时细胞内缺氧窒息,对较深的有组织损伤,可导致肺水肿、心肌损害。
4.其它器官中毒:由于硫化氢引起呼吸暂停或肺水肿等因素所致血氧含量降低,继发性缺氧是可使病情加重,神经系统中毒症状持久及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
血中毒和脑中毒作用发生快,均可引起呼吸骤停,造成电击样闪电式死亡。在发病初如能及时停止接触,则许多病例可迅速和完全恢复,可能因硫化氢在体内很快氧化失活之故。
四、中毒症状
硫化氢中毒一般为急性中毒。急性硫化氢中毒一般发病迅速,出现以脑和(或)呼吸系统损害为主的临床表现,亦可伴有心脏等器官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可因接触硫化氢的浓度等因素不同而有明显差异。 1.中枢神经系统中毒,对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最为常见
(1)刺激反应:接触较低浓度硫化氢,有眼刺痛、畏光、流泪,咽喉部烧灼感等症状,脱离接触很快恢复。
(2)轻度中毒:接触低浓度硫化氢后可感到眼刺痛、流泪、眼结膜水肿,咳嗽、胸闷、呼吸困难,感到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可发生轻度意识障碍。
(3)中度中毒:接触较高浓度硫化氢后以脑病表现为显著,出现头痛、头晕、易激动、步态蹒跚、意识模糊、癫痫样抽搐等;可突然发生昏迷;眼部和呼吸道刺激症状加重。
(4)重度中毒:吸入高浓度硫化氢后可发生电击样中毒死亡,即在接触后数秒或数分钟内呼吸骤停,数分钟后可发生心跳停止;也可立即或数分钟内昏迷,并呼吸聚停而死亡。死亡可在无警觉的情况下发生,当察觉到硫化氢气味时可立即嗅觉丧失,死亡前一般无先兆症状,可先出现呼吸深而快,随之呼吸聚停。
急性中毒时多在事故现场发生昏迷,其程度因接触硫化氢的浓度和时间而异,偶可伴有或无呼吸衰竭。部分病例在脱离事故现场或转送医院途中即可复苏。到达医院时仍维持生命体征的患者,如无缺氧性脑病,多恢复较快。昏迷时间较长者在复苏后可有头痛、头晕、视力或听力减退、定向障碍、共济失调或癫痫样抽搐等,绝大部分病例可完全恢复。
2.呼吸系统中毒:可出现化学性支气管炎、肺炎、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少数中毒病例以肺水肿的临床表现为主,而神经系统症状较轻。可伴有眼结膜炎,角膜炎。
3.心肌损害:在中毒病程中,部分病例可发生心悸、气急、胸闷或心绞痛样症状;少数病例在昏迷恢复、中毒症状好转1周后发生心肌梗死样表现。
第二章 硫化氢的来源及浓度概念 第一节 硫化氢的来源
硫化氢制法:硫化氢可由硫蒸气和氢直接化合而成;也可由金属硫化物同酸作用来制取。实验室常用硫化铁与盐酸的作用产生硫化氢,纯的硫化氢则是在600℃下,用金属镍做催化剂,由硫与氢直接化合制取。 大气中硫化氢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人造纤维、天然气净化、硫化染料、石油精炼、煤气制造、污水处理、造纸等生产工艺及有机物腐败过程。
石油天然气中硫化氢的来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原生硫化氢,它是地下有机质在热解成烃气,形成石油、天然气过程的同时,有机质热分解时产生含硫氨基酸(胱氨酸,半胱氨酸)这些物质含有硫化物,它在一定温度下和细菌作用,分解产生硫化氢。一种是次生硫化氢,是烃气与硫酸盐化学作用产生的硫化氢。如硬石膏与甲烷化学反应生成硫化氢。
在石油天然气钻井过程中,某些泥浆处理剂在高温热分解作用下也产生硫化氢,以及泥浆在某种活性物质的作用下也产生硫化氢。
通常, 碳酸盐岩气层多是高含硫的天然气,碎屑岩(砂岩)气层是低含硫的天然气。
根据天然气中硫化氢的含量,可将天然气划分为: 低含硫天然气,H2S含量小于0.3%; 中含硫天然气,H2S含量为0.3%---5%; 高含硫天然气,H2S含量大于5%。
第二节 硫化氢浓度概念及对人体的危害程度
一、气体浓度
气体浓度:对大气中的污染物,常用体积浓度和质量-体积浓度来表示其在大气中的含量。 1、体积比浓度
体积浓度是用每立方米的大气中含有污染物的体积数(立方厘米)或(ml/m3)来表示,常用的表示方法是ppm,即1ppm=1立方厘米/立方米=10-6。 1ppm=10-6=一百万分之一 。
2、质量-体积比浓度
用每立方米大气中污染物的质量数来表示的浓度叫质量-体积浓度,单位是毫克/立方米(mg/m3 或克/立方米(g/m3 ))。
3、体积比浓度与质量-体积比浓度的换算 X=M.C/22.4 C=22.4X/M
式中: X—污染物以mg/m3表示的浓度值; C—污染物以ppm表示的浓度值; M—污染物的分之子量。 由上式可得到如下关系:
1ppm=M/22.4(mg/m3)=1000.M/22.4ug/m3
4、硫化氢的浓度
体积比浓度,指H2S在空气中的体积比,通常是指一立方米空气中所含H2S的体积数(立方厘米),常用PPm表示。
重量-体积比浓度,通常是指一立方米空气中所含H2S重量,单位为mg/m3; g/m3 。
二、硫化氢浓度对人体的危害程度 硫化氢的臭味极易被嗅出,当空气中质量浓度在1.5毫克/立方米(即0.1PPm)时,即能辨出。而当浓度为上述浓度200倍时,达到20 PPm时,因嗅觉神经已被麻痹,反而嗅不出来。
人吸入70~150 mg/m3/1~2小时,出现呼吸道及眼刺激症状,吸2~5分钟后嗅觉疲劳,不再闻到臭气。
吸入300 mg/m3/1小时,6~8分钟出现眼急性刺激症状,稍长时间接触引起肺水肿。
吸入760 mg/m3/15~60分钟,发生肺水肿、支气管炎及肺炎,头痛、头昏、步态不稳、恶心、呕吐。
吸入1000 mg/m3/数秒钟,很快出现急性中毒,呼吸加快后呼吸麻痹而死亡。
(表2-1)H2S的浓度与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对照表 在空气中的浓度 (体积分数) % 0.000013 0.001 0.002 ppm mg/m 3对人体的危害程度 0.13 10 20 0.18 14.41 28.83 可嗅到臭鸡蛋味,达到含量为4.6ppm时有明显的气味。 一般对人体不产生明显危害. 气味强烈,眼睛有受剌激感。 我国临界浓度,超过此浓度必须戴防毒面具。眼睛有烧灼感,呼吸道受到剌激。 0.005 50 0.01 0.02 0.05 100 200 500 0.07 700 0.10 1000 接触10分钟以后嗅觉就会丧失。时间超过1小时,可能导致头痛、头晕。超过50ppm72.07 将会出现肺浮肿,会对眼睛产生严重剌激或伤害。 3-10分钟就会出现咳嗽、眼睛受剌144.14 激、疼痛,剌激喉道、呼吸变样,轻微头痛。 长时间接触达4小时以上可导致死亡。 嗅觉立即被破坏,呼吸道剌激强烈、灼304.28 伤咽喉。时间稍长可导致死亡。 头晕、失去理智和平衡感,2—5分可导720.49 致呼吸停止。患者需要迅速进行人工呼吸和(或)心肺复苏技术 意识快速丧失,呼吸停止,如果不1008.55 迅速营救,呼吸就会停止并导致死亡。应用人工呼吸和(或)心肺复苏 立即丧失知觉,将会产生永久性的脑伤害或脑死亡。必须迅速进行营救,应用人1440.98 工呼吸和(或)心肺复苏。达到2000 ppm时,吸上一口即死亡。 第三章 油气集输及处理过程硫化氢的安全防护
第一节 油气集输及处理过程中硫化氢的监测与防护
石油和天然气由油井流到地面以后,又如何把它们从一口口油井上集中起来,并把油和气分离开来,再经初步加工成为合格的原油和天然气分别储存起来或者输送到炼油厂,这就是通常称之为油田集输技术。
?在油气集输生产处理过程中须严格遵照以下标准执行:
1、 涉及含有硫化氢区块开采的各集输油站、集气站、轻烃站、卸油台应建立安全记录,记录包括生产情况、硫化氢含量、可能泄漏的位臵、平面位臵图、防护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硫化氢防护知识培训教材最新 - 图文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