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优化前的后悬置接附点的结构及动刚度分析结果:
下图5为优化前的后悬置接附点动刚度的局部结构图,图5中1为悬置,图5中2为悬置安装板,悬置安装板的厚度为2mm,悬置和悬置安装板通过M12的螺栓连接。通过对后悬置接附点动刚度的模拟分析,得到分析结果如6图所示。
图5 优化前的后悬置安装的结构图 图6 优化前的后悬置安装点的动刚度曲线
从接附点动刚度的分析结果中可以发现,后悬置接附点动刚度在X、Y、Z三个方向都不满足目标要求,特别是Y向在200Hz附件出现一个大峰值,对整个车身的NVH性能都非常不利,因此需要对后悬置接附点动刚度进行优化。
5.2 优化后的后悬置接附点的结构及动刚度分析结果。
结合前面的理论分析及工程经验,可以大体确定后悬置的接附点动刚度主要和安装后悬置的零部件局部结构关系较大,因此提出了后悬置接附点动刚度的优化方案,如图7所示。下图7为优化后的后悬置接附点动刚度的局部结构图,在原有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了厚为1.2mm的红色加强件、厚为1.0mm的桔黄色加强件及两个绿色螺母管直径为20mm、高为80mm。通过对后悬置接附点动刚度的模拟分析,得到分析前后的对比结果如图8所示。
图7 优化后的后悬置安装的结构图 化后的后悬置安装点X方向的动刚度曲线
图8 优化后的后悬置Y方向的动刚度曲线 图8 优化后的后悬置Z方向的动刚度曲线
通过对后悬置接附点动刚度的优化分析曲线对比,可以得到,优化后的后悬置接附点动刚度X向、Y向、Z向完全优于优化前的结果,且 Y向的200Hz附近的峰值消失,这样的优化结果完全满足NVH目标要求。
6、总结
本文从理论上推导出接附点动刚度的理论计算公式,并结合了波在固体中传播的理论,提出了接附点动刚度的影响因素,为提升接附点动刚度指明了方向,主要结论如下:
1、通过接附点动刚度的理论分析,原点动刚度 包括了原点在内的所有局部、半全局、全局在内的全部结构响应。
2、为了提升某点的原点动刚度,首先必须考虑该点输入的信号动态特性和接附点的动态特性,分析该点是在哪个频率段不满足目标要求,从而才能更有针对的解决问题。 3、通过对波在固体中的传播理论,并结合以往开发经验可以得到以下建议: ? 0~50Hz内接附点动刚度不满足目标要求,需要对整车的全局结构进行修改。 ? 50~100Hz内接附点动刚度不满足目标要求,需要对整车的半全局结构进行修改。
? 100~200Hz内接附点动刚度不满足目标要求,需要对接附点所在的零部件的全局结构进行修改。 ? 200Hz以上内接附点动刚度不满足目标要求,需要对接附点所在的零部件的局部结构进行修改。
参考文献
[1] Cogswell James A. Mechanical Mobility Relationship to the Dynamic Properties of the Structure-Borne Vibration Path within the Power Train and Vehicle.SAE Paper,2003-01-1601. [2] Dong B, Goetchius G M, Duncan A E. Process to Achieve NVH Goals: Subsystem Targets via “Digital Prototype” Simulations.SAE Paper,1999-01-1692.
[3] Kim K,Choi I.Design Optimization Analysis of Body Attachment for NVH Performance
Improvements[J].SAE Paper,2003-01-1604
[4] 王志亮,刘波,桑建兵,等.动刚度分析在汽车车身结构设计中的应用[J].机械设计与造,2008(2): 30-31.
[5] 倪振华.振动力学[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88.
[6] Frank Fahy, Paolo Gardonio. Sound and Structural Vibration Radiation, Transmission and Response[M].Elsevier 2007.
姓名:邹途祥;电话: 13657604003;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双凤桥空港大道589号邮编:401120;Email: :zoutuxiang@163.com。
姓名:张军;电话: 13647644220;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双凤桥空港大道589号邮编:401120;E-mail: zhangjun1@changan.com.cn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车身接附点动刚度的研究 - 图文(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