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诗歌歌鉴鉴赏赏专专题题练练习习((一一)) 班班级级 姓姓名名 座座号号 鉴鉴赏赏诗诗歌歌作作品品的的形形象象 1、简要分析诗中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2 、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幽州台:即蓟北楼、燕台,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原名黄金台,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
3 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贫 女
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 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 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注]①秦韬玉:应进士不第,在宦官田令孜府中做幕僚,后来被荐为工部侍郎。②俭:通“险”,怪异。时世:当代。白居易《新乐府·时世妆》:“时世妆,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③压金线:用金线刺绣。压:手指按住,刺绣的一种方法。
4、 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 :
白 云 泉
1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流。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1) 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
(2) 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
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月夜忆舍弟
杜 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及未休兵。
(1)简述这首诗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环境。
(2)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6、 下面这首诗怎样表现梅的特点 ?试简要分析 。
《白梅》
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2
鉴鉴赏赏古古代代诗诗歌歌的的语语言言练练习习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
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
2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杳杳寒山道 寒山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问:叠词运用是本诗的特点。请找出最能直接表现诗人情怀的两句诗,并结合诗歌内容,赏析这两句诗中叠词运用的艺术效果。
3.下面这首诗的语言特点是什么
呈寇公二首(其一) 倩桃 一曲清歌一束绫,美人犹自意嫌轻。 不知织女萤窗下,几度抛梭织得成。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拟岘台
陆游 层台缥渺压城堙,倚仗来观浩荡春。 放尽樽前千里目,洗空衣上十年尘。 萦回水抱中和气,平远山如蕴藉人。 更喜机心无复在,沙边鸥鹭亦相亲。 此诗颔联中的“洗”十分生动传神,请简要分析其妙处。
3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幽居初夏 陆 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荫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①箨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1)诗人写景是从哪几个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
①
鉴鉴赏赏诗诗歌歌的的表表达达技技巧巧专专题题练练习习
1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齐安郡中偶题(其一)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河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关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问: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2 这首诗的最后两句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现了行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春 尽 (宋)郑獬(注]
春尽行人未到家,春风应怪在天涯。夜来过岭忽闻雨,今日满溪俱是花。 前树未回疑路断,后山才转便云遮。野间绝少尘埃污,惟有清泉漾白沙。
[注]作者曾任翰林学士,后被新党所恶,宦途失意,屡遭贬谪。
4
3.这首词主要是运用什么艺术表现手法来抒情的?试作具体分析。
蝶恋花 王 诜
小雨初晴迴晚照。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杨柳垂垂风袅袅。嫩荷无数青钿小。 似此园林无限好。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坐到黄昏人悄悄。更应添得朱颜老。
注释:作者因苏轼遭文字狱而受牵连被贬谪外放,七年后才回到汴京,妻子早已病故,自己也已垂老,这首词写于他回到汴京时。
4.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尾联“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的表现手法。(4分)
半山春晚即事 王安石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 床敷①每小息,杖屦②或幽寻。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注:①床敷:安置卧具;②杖屦:扶杖漫步
5.这两首诗在写“听雨”的内容时,运用的手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请简要分析。(4分)
寄鉴上人 [唐]左偃
一从携手阻戈鋋①,屈指如今已十年。 长记二林②同宿夜,竹斋听雨共忘眠。
冬夜听雨戏作③ [宋]陆游 绕檐点滴如琴筑,支枕幽斋听始奇。 忆在锦城歌吹海,七年夜雨不曾知。
[注]①戈鋋(yán),借指战争。②二林,庐山东林寺、西林寺的合称。③本诗作于淳熙五年秋,这年诗人54岁,他告别四川军旅生活,回到故乡绍兴。
6.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出语不凡,感人至深,请谈谈你的看法。(4分)
鹧鸪天 夏 竦
镇日无心扫黛眉,临行愁见理征衣。 尊前只恐伤郎意,阁泪汪汪不敢垂。 停宝马,捧瑶卮。相斟相劝忍分离。 不如饮待奴先醉,图得不知郎去时。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学生版)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