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绝缘电阻和吸收比的测量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测量绝缘电阻和吸收比的原理与方法; 2.根据实验结果能够简单分析被试品绝缘状况。
二、 实验内容
1.选择绝缘良好和绝缘劣化的瓷质绝缘子各一片,分别测量它们的绝缘电阻,并比较其差异;
2.选择绝缘良好和绝缘劣化的氧化锌避雷器各一只,分别测量它们的绝缘电阻,并比较其差异;
3.测量三相电缆相对相及地的绝缘电阻和吸收比。
三、 实验说明
绝缘电阻是反映绝缘性能的最基本的指标之一。测量电气设备的绝缘电阻能够有效的发现两极间的穿透性导电通道、受潮和表面污秽等缺陷,现场和实验室中通常使用绝缘电阻表(兆欧表)来测量绝缘电阻。
由于流过绝缘介质的电流有表面电流和体积电流,所以绝缘电阻也有体积绝缘电阻和表面绝缘电阻之分。当绝缘受潮或具有贯穿性缺陷时,体积电阻降低。因此,体积绝缘电阻的大小标志着介质内部绝缘的优劣。在测量过程中,应采取屏蔽措施,排除表面绝缘电阻的影响,以便得到真实准确的体积绝缘电阻值。
对于大容量试品(如变压器、发电机、电缆),《规程》规定除测量其绝缘电阻外,还要求测量吸收比。吸收比K为60s的绝缘电阻与15s的绝缘电阻之比,即K=R60s/R15s。根据经验,一般认为当K≥1.3~1.5时绝缘是良好的。
为了克服测量吸收比可能产生的误判断,常采用对吸收比小于1.3的试品测量其10分钟和1分钟的绝缘电阻之比,即用测量极化指数P的方法来判断绝缘优劣。
绝缘电阻或吸收比的试验结果只是参考性的。根据绝缘电阻或吸收比的值来判断绝缘状况时,不仅需要与规定标准相比较,更应该与历史试验数据进行比较,与同类型的设备相比较。
下面将分别介绍绝缘子、氧化锌避雷器和三相电力电缆绝缘电阻的测量。 1.测量绝缘子的绝缘电阻
绝缘子在运行中,由于受电压、温度、机械力以及化学腐蚀等的作用,绝缘性能会劣化,可能会出现零值绝缘子,即绝缘电阻很低(一般低于300MΩ)的绝缘子。零值绝缘子的存在对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是一个潜在的隐患。当电力系统出现过电压或工频电压升高等情况时,有零值绝缘子的绝缘子串易发生闪络事故。
测量绝缘子绝缘电阻可以发现绝缘子裂纹或瓷质受潮等缺陷。绝缘良好的绝缘子的绝缘电阻一般很高,而劣化绝缘子的绝缘电阻明显下降,一般低于300MΩ,因此用绝缘电阻表(兆欧表)可以检测判断绝缘子的优劣。
2.测量氧化锌避雷器的绝缘电阻
氧化锌避雷器在运行过程中常常因为受潮老化、瓷质裂纹等内部缺陷,使其工频放电放
电电压和通流容量下降,进而导致其所保护的电气设备安全受到危害,因此需要定期对氧化锌避雷器进行预防性试验。
氧化锌避雷器由氧化锌阀片串连组成,没有火花间隙和并联电阻。通过测量氧化锌避雷器的绝缘电阻,可以发现其受潮老化以及瓷质劣化等缺陷。
3.测量三相电缆的绝缘电阻和吸收比
电力电缆的薄弱环节是电缆的终端头和中间接头,往往由于制造工艺不良、使用材料不当以及现场安装不当而带来缺陷。绝缘缺陷在运行当中将逐步发展,直至击穿甚至引起爆炸,因此电力电缆必须定期进行预防性试验。
电力电缆的绝缘电阻,是指电缆芯对金属铠甲或其它芯之间的绝缘电阻,因此测量时,除测量相的电缆芯之外,其它非被测相的电缆芯应短路接地。电力电缆的绝缘电阻与电缆的长度、测量时的温度以及电缆接头或套管污秽、潮湿程度有较大关系,所以测量时应将电缆终端或电缆中间接头表面擦拭干净,并进行表面屏蔽。
四、 实验装置和接线图
1.实验装置
测量试品绝缘电阻一般采用绝缘电阻表。绝缘电阻表根据电压等级可分为500V、1000V、2500V、5000V等几种,根据使用方式又可分为手摇式和电动式两种。手摇式绝缘电阻表又被称为摇表,采用流比计原理,其直流电源是通过内置手摇发电机供给,输出的是负极性高压。电动式的直流电源则采用电池使晶体管震荡器产生交变电压,经变压器及倍压整流后输出直流高压。
装置选取原则:a)测量高压绝缘子的绝缘电阻一般采用2500V及以上的绝缘电阻表;b)测量氧化锌避雷器的绝缘电阻根据其电压等级来选取绝缘电阻表:35kV及以下的避雷器使用2500kV的绝缘电阻表;35kV以上的氧化锌避雷器用2500V或5000V的绝缘电阻表;c)测量电力电缆的绝缘电阻根据其电压等级来选取绝缘电阻表:1000V以下的电缆可用1000V绝缘电阻表;1000V及以上的电缆用2500V绝缘电阻表,6kV及以上的电缆也可用5000V绝缘电阻表。
本书中我们选取2500V手摇式绝缘电阻表(兆欧表)1只作为测试装置;试品则采用悬式绝缘子2片、10kV氧化锌避雷器2只和10kV橡塑绝缘三相电力电缆模型1套。
2.装置原理图
图2-1-1 手摇式绝缘电阻表的原理结构图
“L”端子——线路端子,测量时接被试品的高压侧 “E”端子——接地端子,测量时一般接地或试品外壳 “G”端子——屏蔽端子,测量时接被试品的屏蔽端子
3.试验接线图
图2-1-2 测量绝缘子的绝缘电阻
图2-1-3 测量氧化锌避雷器的绝缘电阻
图2-1-4 测量三相电缆模型的绝缘电阻
五、 实验步骤
1. 试验前先检查安全措施,确保被试品电源及一切对外连线应拆除。使用放电棒对被试品放电,大容量设备(该实验中的电缆试品)至少放电5分钟。
2. 根据表面污秽及潮湿情况决定是否采取表面屏蔽或擦拭表面污秽,以消除表面污秽对测量绝缘电阻的影响。
3. 将绝缘电阻表(兆欧表)水平放置。短接“L”、“E”端子,瞬时、低速摇动摇柄,以免损坏绝缘电阻表,此时仪表指示应是零;将“L”、“E”端子断开,匀速摇动摇柄,此时仪表指示应是无穷大。
4. 将“L”端子接于被试品高压侧,“E”端子接低压或外壳接地部分。摇动绝缘电阻表达到额定转速(120r/min),读取1分钟时的绝缘电阻值。
5. 当测量容性试品的吸收比时,应先摇动绝缘电阻表达到额定转速,再将“L”端子接被试品的高压侧,同时开始计时,读取15s和60s时的绝缘电阻值。
6. 读数后先断开“L”端子与被试品的连线,再停止摇动手柄,防止容性试品对绝缘电阻表放电,损坏绝缘电阻表。
7. 试验完毕,必须将被试品对地充分放电,以保证人身、仪器的安全。 8. 更换试品,重复1~7步骤,测量不同被试品的绝缘电阻值。 9. 记录被试品的设备型号、环境温度以及绝缘电阻表的型号。
六、 实验数据处理及要求:
1. 根据测量被试品所得的绝缘电阻值,参照《规程》判断被试品绝缘状况,并简单分析绝缘劣化的原因。
2. 用2500V及以上绝缘电阻表摇测绝缘子绝缘电阻,每片悬式绝缘子的绝缘电阻不应低于300 MΩ。
3. 对35kV及以下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用2500V绝缘电阻表摇测每节绝缘电阻,应不低于1000 MΩ;对35kV以上的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用2500V或5000V绝缘电阻表摇测每节的绝缘电阻,应不低于2500 MΩ
4. 为了便于比较,可将不同温度下测得的电力电缆绝缘电阻值换算为20℃时的值。换算式为:
R20℃=RtKt
式中 R20℃——换算到20℃时的绝缘电阻值;
Rt——温度为t时的绝缘电阻值;
Kt——温度换算系数,按表2-1-1中选用。
表2-1-1 绝缘电缆的部分温度换算系数
电缆温度(℃) Kt
5 0.57 10 0.7 15 0.85 20 1.0 25 1.15 30 1.41 35 1.61 40 1.92 5. 根据测量所得电力电缆的R60s和R15s,进行温度换算,计算吸收比K,并参照《规程》或表2-1-2判断电力电缆的绝缘状况,并简单分析绝缘劣化的原因。 表2-1-2 电力电缆绝缘电阻(供参考)
额定电压(kV)
绝缘电阻每公里不小于(MΩ)
油浸纸绝缘电缆 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 聚氯乙烯绝缘电缆
1~3 50 50
6 100 1000 60
10 100 1000
35 100 2500
七、 实验注意事项
1. 测试时,“L”和“E”端子引线需要使用外绝缘良好的导线。
2. 测量电力电缆等容性试品时,注意屏蔽端子“G”的接法,可以尝试比较有无屏蔽两种状况下的绝缘电阻情况。
3. 测量同类设备最好使用同种型号的绝缘电阻表。 4. 如果测量电力电容器极间绝缘电阻时,由于电力电容器的电容量较大,吸收电流衰减时间长,很难摇出准确的绝缘电阻值,并且其充电电荷大,危险系数高,因此一般现场测量常采用火花法。火花法即摇测两极间绝缘电阻时,绝缘电阻表轻摇2~5圈,用一导线短路两极,当出现明显火花时,可以认为绝缘为合格,无火花则可能极间出现了绝缘劣化情况。
5. 绝缘电阻测试数值的大小与环境温度的高低有很大的关系。温度越高,绝缘电阻降低的越快,吸收比的值也会有所改变。所以,测试绝缘电阻或吸收比的时候,应当记录当时的温度。
八、 思考题
1. 测量绝缘电阻能够发现绝缘的那些缺陷?
答:当被试绝缘品中存在贯通的集中性缺陷时,反映Ig的绝缘电阻往往明显下降,于是用兆欧表检查时即可发现;对于电容量较大的设备如:电机、变压器、电容器等,利用吸收现象来测量这些设备的绝缘电阻随时间的变化,可以更有利于判断绝缘状态,如果绝缘状况良好,则吸收现象将甚明显,K值远大于1。
2. 影响绝缘电阻测量结果的因素有哪些,如何能够尽量消除这些因素的影响。 答: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高电压综合实验报告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