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国共关系的演变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0-05-24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专题四:国共关系的演变

专题线索:从1924年至今,国共关系错综复杂。1924一1949年,国共关系的基本特征是“合作一分裂一再合作一再分裂”的曲折历程。新中国成立至今,由长期对立到渐趋缓和。事实证明,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一、演变过程:合作—分裂—合作—分裂—缓和(改善)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一1927年) 1.合作原因:反帝反封建的共同任务

2.标志,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3.影响:国民大革命迅速开展并取得重大胜利,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 4.破裂

①原因:两党不同的阶级利益。

②表现: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二)十年内战时期(1927一1936年)

1、国共对峙:政权的对峙、屠杀与反屠杀、“围剿”与反“围剿” (l)表现

①政权的对峙: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标志着国民党反动统治建立;1931年,在江西瑞金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

②屠杀与反屠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同年,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

③“围剿”与反“围剿”:1930—1933年,蒋介石对中央根据地发动五次“围剿”,中央红军取得前四次反“围期”胜利,但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长征。

(2)影响:给日本侵华以可乘之机。

2.国共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三)第二次国共合作(1937一1945年)

1.原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2.合作的标志: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国共合作宣言,两党再次合作。 3.作用: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四)国共合作的破裂和国共的内战(1946一1949年) 1.根源:

①阶级利益的差别,阶级矛盾的上升。 ②美国的干涉。

2.标志: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

(五)国共的长期对立(1949一1979年)

1.原因:阶级利益的不同,外国反华势力影响。 2.影响:海峡两岸处于分裂状态。 (六)国共关系的缓和(1979年以后)

1.原因:①”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②全国人民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③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二、知识拓展

1.影响国共关系的重要因素

(l)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两党就有结束对抗走向合作的可能 (2)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

是国共关系矛盾、斗争直到分裂的根本原因。

(3)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与国际环境的影响。进步的国际政治势力和有利的国际环境能够促成两堂合作;反之,则会加速两党关系的破裂。 2.对国共关系演变的认识

①合则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复兴,分则给中华民族带来战争和灾难;

②为了民族利益,应再次合作.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作出应有贡献。 3.国共两次合作的异同

A.相同点:

(l)都面临着共同的强大敌人都由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决定。 (2)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实现的。 (3)都大大推进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B.不同点:

(1)背景不同:前者是封建军阀割据,阶级矛盾尖锐;后者是中日民族矛盾已成为最主要的社会矛盾,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生死关头。

(2)合作对象不同:前者是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后者是以蒋介石为首国民党亲英美派。

(3)政治基础不同:前者是新三民主义,后者是共同抗日。

(4)斗争对象不同:前者要打倒北洋军阀,后者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赢得民族解放。

(5)合作的阶级基础不同:前者是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后者包括一切赞成抗日的阶级和阶层,具有广泛的民族性。

(6)作用和结果不同:前者推动工农运动发展,保证了北伐故争胜利进军,但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后者坚持到抗战胜利,成为抗战胜利的保证。 4.台湾问题

(l)新中国成立后对台政策的变化。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提出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改革升放后,邓小平提出并确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1995年,江泽民提出对台“八项主张”。

(2)新中国成立,两岸关系的变化。

①1987年,台当局被迫放弃“三不”政策,打破了被隔绝状态,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

②l990,台湾海基会成立,1991年,大陆海协会成立,并就“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

③l992年,“汪辜会谈”。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海峡两岸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3)海峡两岸的交往。

A、交往日益密切的原因:①党和政府对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和采取的政策;②有共同的语言、文字、共同的传统文化;③都是炎黄子孙,都是中华民族。

B、交往的具体表现:经济;文化旅游。 C、交往的启示:

①祖国统一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也是两岸人民共同心愿; ②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国共关系的演变在线全文阅读。

国共关系的演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jiaoyu/107101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