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单元计划
本单元共四篇课文与一个积累与运用,预计教学时数为十二课时。走进本单元,你会领略到真挚的人文情怀,感受到人世间的美好情感。英雄妈妈的回信、许世友母亲的深明大义,无不诉说着母爱的伟大。母爱是“世间最刻骨铭心的爱”。感人至深。还有先烈们追求真理、不怕牺牲的革命豪情,小英雄海娃的机智勇敢也将深深地震撼着我们。
本单元用朴素的语言、精彩的人物描写,为我们展示了一幕幕人间真情。教学时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和品读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透过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一是学会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内容;二是体会人物的美好情感,让学生感受到人间的真情;三是结合教材内容和生活实际练习习作。
17.不平常的信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以事情发展为顺序,以信为主要线索贯穿全文的记叙文。它向人们讲述了战士们细心安慰老人和英雄妈妈强忍失子之痛,坚持托人代笔写回信的感人故事。
文章首先介绍故事背景:1945年3月,“我”和战友们为跟日军抢占一个小型机场,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殊死的搏斗;然后交代故事的起因“战友赵蒙生光荣牺牲”;接着相继插入排长的第一封信和英雄妈妈的第一封回信;再用“就这样,我们一直和英雄的妈妈保持着联系,直到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春天,我们收到那一封不平常的来信”这一过渡句,引入英雄妈妈托人代笔的最后一封信。 文章语言朴实,平中出奇,言简意赅,结构谨严,体现了作者与众不同的语言风格。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联系上下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战士们的细心和对英雄母亲的深情厚意,感悟蒙生妈妈强忍失子之痛,佯装不知,坚持给战士们写回信的坚强意志和博大胸怀。 教学重难点:
1、理清事情的发展的顺序,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弄明白“不平常的信”指的是哪封信。
2、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英雄母亲托人代笔的最后一封信,体会英雄母亲的坚强意志和博大胸怀。 教学准备:
教师:可通过上网或到图书馆收集抗日战争的相关资料。 学生:课前预习,收集抗战资料。走访家长,了解书信常识。 课时安排 :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和新词。理解“殊死”等词语。
2、再读课文,理清事情的发展顺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弄明白“不平常的信”指的是哪封信。了解事情的起因。 预习学案:
1、预习本课生字新词。
(结合课后第二题进行,方法:可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完成任务。)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氛围:
1、辩词导入,引生入文 上课之前,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认为“说谎”对不对?为什么呢?(不对,骗人,不诚实等)可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有一大群人在说谎。想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吗?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 师板书课题(“不平常”用红色粉笔写)学生读课题。
2、引导学生质疑课题:读了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①信为什么不平常呢?②这是谁写给谁的信?③为什么要写信? 二、预习交流: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拿出预习笔记,交流字词的预习情况。
3、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词语的预习情况,并强调学生应该注意的地方。
(“寡”字在书写时,注意下面是“刀”,不要写成“力”了。)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词语如:“敌众我寡”、“殊死”、“惨烈”等词,师引导学生一起品味体会词语的意思。
4、再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小组内交流预习笔记。 (“我”的战友赵蒙生在一次战役中牺牲了;为了不让英雄的妈妈伤心,战友们代赵蒙生给母亲写信。而这位英雄妈妈在接到第一封信时,就知道自己的孩子不在了,为了让战士们安心打仗,她强忍失子这痛,坚持托人代笔回信的感人故事。)
5、全班汇报总结,初步明白课文内容:他们不是撒谎,而是为了安慰抗日英雄赵蒙生的妈妈不要伤心难过而写的信,这是善意的谎言。 三、质疑探究:
师:初读课文,我们已经明白了这些人写信“撒谎”的原因,故事了解到这里,孩子们,你有什么疑问吗? 师生共同质疑:
1、文中写了几封这样的信?这些信是是谁写给谁的? 2、“不平常的信”到底指的是哪封信? 过渡:同学们提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那么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一定不逊色,下面请孩子们发挥小组团结合作的精神,在小组内合作学习以上问题。看看谁是最棒的!
3、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句子在小组内与合作伙伴交流。
4、班内展示:
(1)生汇报:课文中一共出现了三封这样的信。
A、分别指名读一读这三封信。
B、这三封信分别是谁写给谁的?(第一封信是排长替牺牲的战友赵蒙生写给母亲的;第二封信是赵蒙生母亲请人写给儿子的;第三封信是替赵蒙生母亲写信的大叔写给战士们的。)
(2)生汇报:“不平常的信”具体指的是第三封信。
(3)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的第三封信,谈谈你从中明白了什么,有什么 感受。
(从中感受到英雄母亲的坚强意志和博大胸怀。) (4)师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条理。
引导学生沿着“起因(赵蒙生牺牲)――发生(排长写信)――发展(英雄母亲托人代笔回信)――结果(最后一封信)”这一线索,理清文章的条理。 5、了解故事的起因。 师导读:同学们,现在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回到战友赵蒙生牺牲的那次战役中去。
(1)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其他同学想象画面。
(2)同桌交流:听同学读了这两段话,你们脑海里呈现出什么样的画面? (一个是战火纷飞的画面,一个是战士们因为战友赵蒙生牺牲了的悲痛场面。)
(3)指导学生抓住关键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殊死”、“至关重要”、“尽管、、、、、、但、、、、、、”、“非常”、“落荒而逃”、“光荣牺牲”) 四、达标检测:
1、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三封信为我们阐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2、出示词语,检查学生对词语的掌握情况。 五、总结拓展:
总结:同学们,赵蒙生牺牲了,他死得悲壮、死得光荣。但对于失去战友的战士们来说这是一件悲痛的事情。这要是让赵蒙生的母亲知道了,她该有多伤心啊!所以才有了战士们定期给英雄妈妈写信的“欺骗”行为。从这些欺骗行为中,我们也感悟到战士们对英雄妈妈的敬重。
拓展:生活中你们有过这样类似的“欺骗”行为吗? 六、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以及课后练习2的词语。 2、有感情地读课文。 七、板书设计
不平常的信
赵蒙生牺牲 (起因)
排长写信 (发生) 英雄母亲回信 (发展) 最后一封信 (结果)
教学反思:
通过学生自学,让学生了解这是一封什么样的信,问什么说它不平常,了解信中的内容,知道生活中会有善意的谎言,一定要了解情况,做好自己的判断。让学生也感悟到战士们对英雄妈妈的敬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设疑自探
(一)温故导入,梳理问题。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不平常的信》这篇课文,课文中的关键人物有谁?用自己的语言将人物联系起来,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2、指名反馈:当你了解了这些人物的故事后,你的脑海里呈现出哪些词语? 3、大家觉得学习这篇课文应该解决哪些问题?
设疑自探:信为什么不平常呢? (二)提示引路,自主探究。
1、出示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带着信为什么不平常呢?这个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三封信,边读边思考,在文中画出最受感动的语句,批注阅读感悟。 2、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巡视,注意关注学困生有效自学。 二、解疑合探
1、指名反馈:你最受感动的语句是哪一句?为什么?
2、学生谈感受,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句子含义,体会感情。
3、运用多种方式(范读、领读、学生分角色读等)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句子。 例如: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三疑三探高亚君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