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运动心理学复习资料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0-05-13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第一章心理和心理学

? 一、心理学的定义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 二、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对象:任何一门科学都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和探索的领

域。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既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也研究动物的心理现象,其中以研究人的心理现象为主。 ? (一)心理过程:是指人对现实的反映过程,是一个人心理现象的动态过程,包括认识

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理学 ? 1、认识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的认

识,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 ? 2、情感过程:是个体在实践过程中对事物的态度体验。

? 3、意志过程:是个体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

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 (二)个性心理

? 1、个性倾向性 是关于人的行为

活动动力方面的心理特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自我意识等。 ? 2、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集中反映了人的

心理活动的独特性,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三、心理的涵义(实质)

1.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A、物种发展的验证B、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验证

大脑的功能分区理论

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应(客观现实是心理活动的源泉,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离不开客观现实,有什么样的现实就有什么样的心理反映) 四、心理科学的发展简况:

柏拉图:欲望说 亚里斯多德:《灵魂论》 笛卡尔:《情绪论》 贝克莱和休谟(人性论)十八世纪欧洲联想主义心理学思想的代表。 运动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顾拜旦 1913年 首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科曼.格里菲斯1925年 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美国运动心理学之父) 运动心理学发展历程

? 1965年---罗马成立国际运动心理学学会 ? 1968年---华盛顿 ? 1973年---马德里 ? 1977年---布拉格 ? 1981年---哥本哈根

? 相继召开了国际运动心理学的研讨会

1

? 我国从1979开始发展

? 武汉体院1987年成立运动心理学研究所

第二章 体育活动中的认识过程

第一节 感觉、知觉与体育活动

? 一、感觉概述

? 1、感觉的定义:感觉是在事物的直接作用下,人脑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根据感

受器的不同,感觉可以分为视觉、听觉、嗅觉和肤觉。 2、感觉的种类

? 1)外部感觉是由机体以外的客观刺激引起、反映外界事物个别属性的感觉包括视

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肤觉。 ? 2)内部感觉是由机体内部的客观刺激引起、反映机体自身状态的感觉。内部感觉

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 二、感觉的变化规律

? 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 感受性是感受器对外界刺激的感受能力。感觉阈限是刚刚引起感觉的刺激量。 ? 感觉阈限可分为绝对感觉阈限和差别感觉阈限。一般情况下,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成

反比。 ? 2、感觉适应:

? 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提高或降低)的现象叫

感觉适应。 ? 3、感觉对比:

? 感觉对比是由于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 4、不同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

? 表现为两个强刺激和两个弱刺激都是相互干扰的,而一个弱刺激能够强化另一个强

刺激. ? 通过上述四个现象可以发现 感觉变化是有规律的。 3、知觉的特性

? 知觉的选择性是把某些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其他事物作为知觉的背景。这就是知觉

的选择性。 ? 知觉的整体性是把客观事物作为整体来感知,即把客观事物的个别特性综合为整体

来反映,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 ? 知觉的理解性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当前知觉的对象,并用语言来描述它,

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 ? 知觉的恒常性是在知觉过程中,当知觉的条件(距离、角度、照明等)在一定范围内

发生变化时,知觉映像却保持相对不变。 4、感觉和知觉的关系

2

? 区别: ? 定义不同 ? 生理基础不同

? 联系: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但知觉不是感觉的总和。 5、专门化知觉

? 是运动员在运动实践中经过长期专项训练而形成的一种精细的以主体运动知觉为主

的特殊知觉。它能对器械、场地、运动媒介物质(水、空气)及专项运动中的时间、空间特性等做高度敏锐而精细感知、分化和识别,从而反映某种技能动作和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以及动作与器械或环境之间的关系。如水感、场地感、器械感、球感等。 第二节 表象与记忆

? 一、表象的定义及特性

? 1、表象概念:表象是人脑对曾经感知过事物形象的反应。它具有形象性和概括性

的特点。 ? 2、表象的分类按照感受器的不同,可分为视觉表象(某人的形象) ? 听觉表象(绕梁三日,余音不绝) ? 运动表象。 3、运动表象

? 运动表象又称动作表象,是人在脑中重现出来的动作形象。运动表象反映着运动者

的身体位置、动作的力量、方向、速度等。 ? 运动表象主要包括运动视觉表象和运动动觉表象。 运动表象的形成

? 建立阶段以笼统、模糊的视觉表象开始,经过模仿性练习,视觉表象与动觉表象初

步结合,形成视动综合表象。 ? 运动表象明确阶段的标志是:动觉表象成分逐渐起重要作用,而视觉表象相对减

弱;动作的概括表象和细节表象清晰;运用运动观念,即可引起相应的运动动作;可以从分析和判断中纠正错误动作;用科学术语陈述自己的运动表象。 二、记忆

? 记忆的定义及作用

? 1、记忆的定义:记忆是通过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等方式在人们的头脑中积累

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也是人脑对经历过事物的反映 ? 记忆是一切智慧的源泉,是心理发展的奠基石,是学习的必要条件。 2、定义的分类

? 按照记忆保持时间的长短,可分为: ? 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 按照内容,可分为:

3

? 运动记忆:是以人们操作过的动作为内容的记忆。 ? 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 情绪记忆:是以个体体验过的某种情绪为内容的记忆。 ? 逻辑记忆:是以思想、概念或者命题形成为内容的记忆。 3、、记忆过程

? 识记 保持和遗忘: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动作遗忘曲线: 再认和回忆 ? 1)识记是识别并记住事物或对事物感知的过程 ? 2)保持是保存头脑中识记过材料的过程

? 3)遗忘是不能保存头脑中识记过的材料或错误识记材料的过程 ? 4)再认和回忆

? 对识记材料提取出来的过程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揭示了遗忘在数量上受时间因素制约的规律: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 5、记忆的品质

? 敏捷性:指在识记事物时速度方面的特征。 ? 持久性:指识记内容保持时间长短方面的特征。

? 准确性:指对记忆内容的识记、保持和提取时是否精确的特征。 ? 准备性:指对保持内容的提取、应用时所反映出来的特征 6、如何加强记忆术

? 保持大脑功能的正常状态

? 采用意义识记为主机械识记为辅的记忆方法 ? 明确识记的目的任务,有针对性的进行识记 ? 讲究科学的复习 ? A复习要及时

? B把阅读和尝试回忆结合起来 ? C把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结合起来 D复习的方式要多样化 7、运动动作的遗忘

如何克服运动动作的遗忘?

(1)只有当过度学习达到200%时,保持才能持久。

(2)动作学习的当天,必须进行复习,达到熟练和自动化程度,遗忘则不易发生。 (3)科学地分配动作的练习时间。

4

(4)运动动作的学习应与运动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加强对动作概念和运动技能结构的理解。

第三节 思维与体育活动

? 一、思维的概述

? 1、概念:思维是人脑对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性的反应。它具有间接性和概

括性的特点。 ? 1)间接性 2)概括性 2、思维与语言的联系

? 思维与语言是密不可分、相互依存的。 ? 首先,思维活动是借助语言而实现的。

? 其次,语言也离不开思维。构成语言的词汇和语法规则是思维的结果 ? 3、思维与语言的区别 ? (1)它们的本质属性不同。 ? (2)它们与客观事物的关系不同。

? (3)从构成要素来看,语言中的词与思维中的概念相关,但并不完全等同。 ? 二、思维的形式和过程 ? 1、形式:概念 判断 推理

? 2、过程:分析和综合 比较与分类 抽象和概括 系统化和具体化 三、思维的品质

? 广阔性和深刻性 独立性和批判性 灵活性与敏捷性 四、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 发现问题 明确问题 提出假设 检验假设 五、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 知识经验 迁移作用 原型启发 个性特征

? 此外,还有定势、知觉范围的扩大、动机状态等也影响到问题的解决。 六、思维的特殊形式---想象

? 1、想象的定义及功能

? 人脑对已有表象通过加工、改造形成事物新形象的过程,称为想象。想象具有预见

功能、补充功能和代替功能。 ? 无意想象:无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目的,在一定刺激作用下自然而然产生的想象。 ? 有意想象:

? 再造想象:是指根据语言的描述或非语言的描述在头脑中产生有关事物的新形象的

心理过程。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运动心理学复习资料在线全文阅读。

运动心理学复习资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jiaoyu/105236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