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成分特征:1)石英、白云母及粘土矿物为主,长石较少,岩屑极少或不存在。多为稳定重矿物,含量可达2~3%。多为钾长石,次为酸性斜长石。2)填隙物常为粘土、钙质、铁质等。
2.结构特征:分选性较好,磨圆性较差——碎屑颗粒常呈棱角~次棱角状。 3.构造特征:
– 水平层理及波状层理 – 交错层理较少,多为小型
– 水平滑动形成的包卷层理等变形构造
粉砂岩的分类
– (一) 按颗粒大小
? 1) 粗粉砂岩 0.1~0.05mm ? 2) 细粉砂岩 0.05~0.01mm
? (二) 根据碎屑成分
– 单成分粉砂岩:石英为主
– 复成分粉砂岩:除石英外,还有较多云母、长石或其它碎屑
? (三) 根据胶结物成分
– 铁质粉砂岩 钙质粉砂岩
粉砂岩成因
1. 经过较长距离搬运,在稳定的水动力条件下缓慢沉降形成的或经风力沉积而成 2. 粉砂岩的分布极其广泛
粘土岩(定义) ★★★★★
– 概述(成分、结构、构造、颜色、研究意义)
1.定义:主要由粘土矿物(含量大于50%)组成的沉积岩 2.粘土岩的物质成分
粘土类: (1)高岭石族 (2)蒙脱石族 (3)伊利石族/水云母族(4)绿泥石族 (5)混层粘土矿物
非粘土类:陆源碎屑矿物 3.粘土岩的结构
(二)按粘土矿物的结晶程度和晶体形态划分
– 1.非晶质结构 很少见,仅见于水铝英石质岩石中。 – 2.隐晶质结构★★★
?
偏光镜下难以识别粘土矿物晶形
– 3.显微晶质结构
?
粘土矿物因重结晶而变大,偏光镜下可识别晶形
– 4.粗晶结构
?
粘土矿物因强烈重结晶而呈粗大晶体
4.粘土岩的构造(一)宏观构造
? 无波痕 ? 暴露成因构造 ? 水平层理
? 生物扰动构造、生物遗迹
? 同生变形构造 泥火山、水下滑动等
– (二) 微观构造
5.粘土岩的颜色
粘土岩的颜色——主要是原生色,能反映生成环境。 6.研究意义:分布最广,约占沉积岩总体积的55~60%。
沉积岩成因、沉积环境分析(吸附的微量元素可判断古环境和古气候) 重要的石油地质意义:重要的生油母质;良好盖层;泥岩裂缝油气藏 工业用途:可塑性、耐火性、烧结性、吸水膨胀性、吸附性等 经济意义:富集稀有元素和稀土元素,形成工业矿床
主要类型(泥岩和页岩)
第七章 碎屑沉积物(岩)的沉积后作用
一、沉积后作用(成岩作用)的定义★★★★★
沉积物沉积后转变为沉积岩直至变质作用以前或者因构造运动重新抬升到地表遭受
风化作用以前所发生的一切作用
二、成岩作用类型
a) 压实和压溶作用 ★★★
1.压实作用:是指沉积物沉积后在上覆水层和沉积层的重荷下,或在构造形变的作用下,发生水分排出、孔隙度降低、体积缩小的作用 压实作用效应——孔隙度降低
2.压溶作用:随埋藏深度的增加,碎屑颗粒接触点上所承受的压力增大,颗粒接触处的溶解度增高,发生晶格变形和溶解作用,砂质沉积物就进入了压溶作用阶段。
b) 胶结作用 ★
1.概念:胶结作用(cementation)是指从孔隙溶液中沉淀出矿物质(胶结物),将松散的沉积物固结起来的作用。
c) 交代作用 ★ 1.概念和实质
概念: 交代作用是指一种矿物代替另一种矿物的现象 实质 体系的化学平衡及平衡转移 两个阶段
原矿物的溶解 + 新矿物的生成 d) 溶解作用 ★★ ★ 1.溶解作用
(1)概念 岩石组分发生部分或全部溶解的现象。
i. ii.
选择性溶解——成岩早期 非选择性溶解——成岩晚期
g)重结晶和矿物的多形转变作用 四、成岩阶段划分
? 1.同生成岩阶段 ? 2.早成岩阶段
A亚期 B亚期
? 3.晚成岩阶段
A亚期 B亚期 C亚期
? 4.表生成岩阶段
第八章 火山碎屑岩
火山碎屑岩的概念
主要由火山碎屑物质(>50%)组成的岩石。
or火山喷发产生的同期火山碎屑物质经搬运、堆积、固结而成的岩石。狭义的火山碎屑岩及广义的火山碎屑岩 狭义:火山碎屑物质要大于90%。质大于10%。
? 一般特征及分类
? 物质成分:岩屑、晶屑、玻屑 ★
1. 岩屑
岩屑形状多样,大小不一。根据物态又可分为: (1)刚性岩屑——火山爆发时破碎而成的岩石碎屑 已固结熔岩 火山通道围岩 火山基底岩石等 外形——不规则多角形 大小——1mm~>1m (2)塑性岩屑/塑性玻璃岩屑/浆屑/火焰石
——塑性/半塑性熔浆在喷出后经塑性形变而成 结构:玻璃质结构 显微镜下全消光
形状:特殊——火焰状、撕裂状、树枝状、纺锤状等 2.晶屑
早期岩浆析出的斑晶随熔浆炸碎而成。 大小≤2~3mm,常呈棱角状
广义:火山碎屑物
常见晶屑: 石英 ★★★长石(钾长石、斜长石) ★★★ 黑云母和角闪石 ★ 3.玻屑 火山玻璃的碎屑
通常大小 0.1~0.01mm之间 很少>2mm(大于者可称为岩屑) 2~0.01mm——火山灰 <0.01mm——火山尘
类型 刚性玻屑 塑性玻屑
与浆屑(塑性岩屑)的区别: 1)大小:玻屑<2mm,塑性岩屑>2mm 2)内部结构:玻屑均一,岩屑,可见熔岩结构 3)斑晶:玻屑无,岩屑可见到 (1)刚性玻屑
弧面棱角状★★★ 弓形、弧形、镰刀形、鸡骨形、管状,不规则尖角状 中酸性火山碎屑岩中常见熔浆中挥发份(酸性、中酸性熔浆)含量高时,因气体剧烈膨胀,将熔浆团炸裂成玻屑。每一碎片的每一个弧面都是原来的气泡壁,弧面的曲率半径决定于气泡直径的大小 浮石状★ 中基性火山碎屑岩中常见当熔浆爆炸不强烈,挥发组分逸散留下大量气体时,玻屑则具浮石状(内部保留有较多的气孔,状如浮石)结构
(2)塑性玻屑 尚未固结的炽热玻屑在上覆火山碎屑物的重压下,彼此压扁拉长叠置而定向排列,相互粘连熔结在一起而成。 流纹状——假流纹构造
? 结构:集块结构、火山角砾结构、凝灰结构
结构
专属火山碎屑岩的结构 集块结构(火山集块>50%) 火山角砾结构(火山角砾>75%) 凝灰结构(火山灰+火山尘 >75%)
按粒度划分 集块岩:火山集块>50% 火山角砾岩: 火山角砾>75% 凝灰岩:火山灰+火山尘 >
? 构造、颜色;
构造
岩浆岩构造 假流纹构造——主要出现在流纹质熔结凝灰岩中塑性玻屑见燕尾分叉,刚性碎屑边部见塑变程度不强弧面棱角状外形,“假流纹”延伸不远,一般无气孔及杏仁体,而有别于流纹构造
沉积岩构造 通常不显层理 递变层理主要出现在沉积物重力流火山碎屑岩类中。是陆上或水下火山碎屑岩重力流以悬浮或递变悬浮搬运和沉积作用所致,即经过重力分异而成层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沉积岩石学复习提纲总结(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