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利大于弊(首届中国名校大学生辩论) 正方:浙江大学队 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利大于弊 反方:复旦大学队 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弊大于利 主席:姜 丰
时间:1995年12月18日下午
主席:各位观众,欢迎收看由上海教育电视台发起并主办的\首届中国名校大学生辩论邀请赛\大决赛。在过去的六天中,兰州大学、东南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浙江大学八支队伍分别进行了四场初赛和两场半决赛,各队都有出色的表现。今天坐在场上的两支队伍过关斩将,领尽风骚。然而究竟哪支队伍将登上冠军的宝座,还须经过最后一轮艰巨而又光荣的搏击,当然,比赛之胜负是暂时的,而当今最年轻的一代知识分子的才华风貌和社会责任感将会长留在人们的心中。 现在,允许我介绍一下两支参赛队伍的阵容:坐在我右侧的是正方浙江大学队。他们的立场观点是\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利大于弊\。他们出阵的一辩是杨敏海同学,化工系四年级本科生;二辩是王健同学,生医系四年级本科生,三辩是赵惟镁同学,化工系四年级本科生;四辩是喻思成同学,机械系二年级硕士研究生。坐在我左侧的是反方复旦大学队。他们的立场观点是:\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弊大于利。他们出阵的一辩是况皓同学,国际政治系二年级本科生;二辩是朱正伟同学,社会学系三年级本科生;三辩是黄荣捕同学,法律系三年级本科生;四辩是何平同学,法律系三年级本科生。今天我们辩论赛的评判团由五位专家学者组成。他们是:上海戏剧学院教授、文学家余秋雨;上海广播电影电视局艺术总监、电影艺术家吴贻弓;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哲学家郑杭生;前中国政法大学校长法学家江平;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经济学家张仲礼。感谢他们的光临。
各位观众,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发展究竟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是困惑了古今中外无数哲人的问题,在今天,两支优秀的辩论队伍将就此展开详尽的论述。正方浙江大学队的论点是: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利大于弊\,反方复旦大学队的观点是\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弊大于利\。按照国际辩赛规则,双方的观点由抽签决定。现在我们请正方一辩杨敏海同学首先阐述论点,时间是3分钟,请。
各位观众,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发展究竟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是困惑了古今中外无数哲人的问题,在今天,两支优秀的辩论队伍将就此展开详尽的论述。正方浙江大学队的论点是: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利大于弊\,反方复旦大学队的观点是\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弊大于利\。按照国际辩赛规则,双方的观点由抽签决定。现在我们请正方一辩杨敏海同学首先阐述论点,时间是3分钟,请。
正方:谢谢主席,大家好!我方认为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利大于弊。在展开本场辩论之前,我们先来明晰几个概念: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一切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什么是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那么什么是外来文化呢?我方认为正在进入一个民族内部,并与其社会发生作用,被其逐步接受的别族文化,即外来文化。今天,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利弊交锋的辩题,利和弊从来都是
一个实实在在的结果,从不是建立在猜测之上的可能性,因此衡量利和弊只能由事实判断来得出。其次,利与弊谁大谁小,标准自然是必不可少的。我方认为用整体全局的眼光,发展辨证地来看,只要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发展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这就是利大于弊。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外来文化的本身有其优劣之分,但是我们从来不都是取齐精华,去其糟粕吗?我们从来不都是应该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吗?我们从来不都是要做善于拿丕的新人吗,因此,决下能用错误引进民族文化带来的种种弊端来判定外来文化本身对民族文化发展的利弊大小。先让我们为大家展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吧!在文艺复兴的欧洲,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文明使欧洲复兴成为可能。优秀的意大利古典作品哺育了具有高度英格兰民族性的莎士比亚。而中国呢,曾经与拥有古代西方全部文化遗产的阿拉伯人并驾齐驱的中国人却在此后的闭关自守中备尝落后挨打的教训。当我们今天再一次站在世纪之交的广阔舞台上,回顾几个世纪的世界文化的广泛传播和交流的时候,我们惊叹外来文化带来民族文化怎样的崛起和飞跃,我们相信任何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只有在与外来文化的相互交融和碰撞中,才能够突飞猛进,我们也同样将相信,\海纳百川,兼容并蓄\正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坚强自信和历史价值的最佳体现。有道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为身在最高源。\谢谢大家!(掌声)
主席:谢谢扬敏海同学。正方同学已经先声夺人,接下来我们再听听反方的一辩况皓同学如何开篇立论,时间也是3分钟,请。
反方:主席,各位,大家好!人类学家墨菲说过:\文化是人类智慧的产物,是不同社橥会独具一格的生活风尚和特征,行为样式和模式。从本尼迪克特到恩伯,从梁漱溟到钱穆,无不认为器物(制橥度)是文明,而文化只包括精神层面和价值体橥系。而对方却告诉我们文化包括物质层面,这显然是偷换命题。民橥族文化是指主橥权国橥家内主导文化变迁的民橥族精神和价值体橥系。外来文化是指来自本民橥族之外的价值观念和思维体橥系。今天的辩题是全称判断,对方应该告诉我们无论何时何地在何种情况下,外来文化对民橥族文化的发展都是利大争弊。然而对方却告诉我们要\取某精华,去其糟粕\,这不是给外来文化加了一个选择机制吗?这显然是第二次偷换命题。外来文化在鲁迅看来不外乎两种,拿来的和送来的。我们先看\拿来\。外来文化繁芜杂陈,泥沙俱下,良莠不齐。可通约的部分无利弊可言,不可通约的部分,即使要拿来也必须通过化约机制,撇开这给辩题加了一个前题不说,有两个结果我们应当看到:其一,族文化根基作彻底的改造,唯外来文化马首是瞻,民橥族主体意识丧失殆尽,利弊得失不证自明;其二,将自成一体的价值体橥系,分解成被此割离的价值判断,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是非标准,请问对民橥族文化的自我调适力与社橥会稳定是利大还是弊大?接着再看\送来\。我们谈一个问题不能离开问题发生的语境,马橥克橥思认为当资本将世界连成一体的时候,\它将以自己的面貌改变整个世间。\它送来的只是鲜花和面包吗?不,历橥史证明那不过是对民橥族精神进行外科手术之前的麻橥醉剂,其目的在于迫使弱小民橥族认同新的主橥子。不错,我们今天的确引进了一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等文明,因为我们知道中橥华民橥族的文明发展离不开外来文明,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后冷战时代,政治军事的\硬权力\作为全球西方化的手段已经转移给了文化这一\软权力\的时候,
对方同学,您还能坚持外来文化对民橥族文化的发展利大于弊吗? 当我们走在街上,满目亚历山大、华盛顿;当我们拿起电橥话,曾那么熟知的朋友变成ALLEN、MEIL-ISA;当我们的孩子告诉你广场就是大厦、奥特曼才是英雄,这一切的一切并不是幻想中的未来,而是历历在目的现实。此时此刻,对方同学还能够心安理得地告诉我们外来文化对民橥族文化的发展利大于弊吗?夷不乱华,前哲之训,存亡继绝,列圣通规。综上所述,我方认为外来文化对民橥族文化的发展弊大于利。谢谢大家!(掌声)
主席:谢谢,谢谢况皓同学。接下来我们请正方二辩王健同学发言,时间3分钟,请。
正方:谢谢主席,大家好!我方文化的定义摘自《辞海》,而对方辩友却用一个外国人的定义来进攻我们非常纯正的民族文化。你们口口声声说弊大于利,却用外来文化进攻民族文化,这合理吗?(掌声)我方认为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发展是利大于弊,下面由我从文化交流的层面进行阐述。第一,文化交流是人类历史的伴侣,社会发展的车轮。一位美国的社会学家说得好,\上到航天飞机,下到北京街头的糖糊芦,无一不包括在刘刻之内/换句话说,文化交流也就是人类创造的一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产品的总合交换。它的历史作用,就是极大地推动了各民族之间文化的沟通与融合,从而推动了各民族文化的发展。显然这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发展是利大于弊的。第二,从文化交流的历史看,向来具有文明的与野蛮的之分,那么对于以野蛮的方式来进行文化的侵略、扩张,我方的立场向来是一方面要坚决地予以抵制,而另一方面要积极地增强自身的兔疫力。如何增强?是封闭还是开放?当然要开放,只有开放才能扬利抑弊,只有开放才能使民族文化健康地发展。第三,从文化交流的自身规律性来看,其中的一点就是外来文化往往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外来文化,民族文化处于一个封闭的体系当中,就好像茫茫大海里的一叶孤舟,失去了一个参照系,很容易形成一种封闭的文化心理观念,这对民族文化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第四,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是机遇,我们要充分利用;是挑战,我们要正视现实。外来文化为民族文化提供了契机,带来了大量的外部信息,更提供了一个外部参照系,这就是机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当然外来文化可能激起惊涛骇浪,也可能带来民族的阵痛,这就是挑战。可是我们要告诉大家的是,经历过暴风雨洗礼的海燕会更坚强;经历过 海浪冲击的鹅卵石会更美丽,而绎历过外来文化冲击的民族文化会更加灿烂辉煌。谢谢大家!(掌声)
主帜席:谢谢王帜健同学。接下来,我们再来听听反方的二辩朱正伟同学如何反驳,时间也是3分钟,请。
反方:主帜席,各位,大家好!刚才对方一辩说,外来文化本身有优劣之分,问题是为什么外来文化的优点就是民帜族文化的对症良方,而中外的缺点加在一起就会负负得正呢?我想再一次提醒对方二辩,钱穆先生也说,器物和制帜度是属于帜文帜明的范畴。文明本身并无利弊可言,只有在一定的文化中才能对它进行价值判断。而文化,作为精帜神价值体帜系,是没有什么先进、落后之分的。今天我们所讨论的外来文化主要是指和民帜族文化不可通约的那一部分。因为可以通约的文化,比如说勤劳、勇敢,都是人类所共有的特性,并不存在
什么中外之分。(掌声)
在明确了基本概念之后,我们说,判断外来文化是否有利于民帜族文化的发展,首先是要看它是否有利于维帜护本民帜族文化的主体意识,外来文化不请自来,或者是长驱直人,或者是潜移默化,其最终目的就是要用它们的价值体帜系取代本民帜族文化的价值体帜系。请问,喧宾夺主难道是利大于弊吗?
第二,是要看外来文化是否有利于维帜护民帜族文化自身发展的规律。既然和民帜族文化不可通约,外来文化与必然产生民帜族文化的自然环境和社帜会环境格格不入。如果生搬硬套,强帜行嫁接的话,必然会破帜坏民帜族文化自身发展的规律。同时,由于水土不服,对外来文化本身也会产生消极影响。请问,两败俱伤难道是利大于弊吗?
第三,是要看外来文化是否有利于维帜护本民帜族的社帜会稳定。如果我们一定要改帜造自己的环境去适应外来文化,那么\皮之不存,máo将焉附\,如果说连民帜族文化安身立命的基础都随风而逝的话,那还谈什么发展与繁荣呢?请问,釜底抽薪难道是利大于弊吗?最后,我要请大家想一下,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讨论这个辩题。在后冷战时期的今天,我们中帜huá民帜族文化面对的是一种怎样的外来文化。如果说。拖离了具体的语境来空谈外来文化的利与弊的话,那还是不是。'跨世纪的思考\这个主题的初衷呢?马帜克帜思·韦伯告诉我们,当今西帜方世界已经左右了资本主帜义生活,而西帜方强帜势民帜族文化本身也已经充满了资本主帜义的商业精帜神。在跨囯资本的支持下,它们通帜过商业浸透,采取超文化的强帜制手段来强帜行推销自己,使其他民帜族的文化对它产生了路径依赖,最终完全依附于它。我再一次请问,文化殖民难道是利大于弊?综上所述,究竟是利多、弊多、何去何从,还请对方辩友三思而后言之啊!谢谢(掌声)
主帜席:谢谢朱正伟同学。接下来,我们请听正方三辩赵惟楔同学的高见,时间也是3分钟,请。
正方:虽然我们与对方辩友的观点针锋相对,但是我们却都怀着一个共同的目标:为中帜华民帜族文化探求一条真正的发展之路,所以我首先想指出对方辩友发言中的几点偏颇之处。第一,今天的辩题是一个事实判断的问题。也就是说,当我们站在世纪之交的中国展望下个世纪的时候,我们回顾的是人类几千年的文化发展史。可是,对方辩友似乎对世界各族文化传播和交流的历帜史事实不感兴趣,而陷入到一个历帜史猜测的环境中去。他们似乎有这么一个观点:如果历帜史不是这样发展,那么现在会如何如何。我倒想请问,历帜史是可以这样随随便便假设的吗?
第二,要衡量利弊大小,就必须有一个标准,可是对方辩友到现在也没有告诉我们,你们衡量利弊的标准在哪里?更没有告诉我们你们是如何得出弊大于利的?
第三,对方辩友不谈外来文化\对\民帜族文化\的作用如何,而对外来文化本身大作褒贬。我方从不否认外来文化本身良萎不齐,但是文化的融合不是灌香肠,民帜族文化更不是弱不禁风的林黛玉。我们不想把今天的辩题变成\外来文化的优劣论\,我们更不想成为\全盘西化\的历帜史罪人。其实,外来文化利弊之辩,早在我帜国近代史上已有过三个回合的交锋,无论是从第一回合的\中体西用\到\体用皆变\,乃至于马帜克帜思主帜义文化派的产生,还
是在第二个回合中\传统文化派\与\充分西化派\的争辩之中,以及最后毛泽帜东思想在马帜克帜思主帜义文化派中的产生,乃至到第三个回合,\新儒家思想\与\全盘西化派\的斗帜争,以及马帜克帜思主帜义对前两者的批判。中国人终于理性地认识到,现在的中国必须从政治、经济、社帜会等一切领域里进行深刻的社帜会变革,这场伟大的变革正是一次全面的继承、吸收一切人类外来文化文明成果的过程,历帜史的发展再一次告诉我们,外来文化对民帜族文化的发展利大于弊,说到这里,我想用60多年前一位文学巨匠的话来结束我的发言,\没有拿来的,人不能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化不能成为新文化。\谢谢各位!(掌声) 主席:谢谢,谢谢赵惟楔同学,接下来我们请反方的三辩黄荣捕同学发言,时间也是3分钟,请。
反方:主席,各位,大家好!对方…·辩告诉我们,外来文化是有优劣之分的用厂我请间,你如何判断呢?南欧人认为裸体运动是好的,你就认为好吗,当然不能接受。所以外国人好的东西,对你来说也不一定好。对方二辩告诉我们,文化的推广有文明和野蛮之分,野蛮当然就是大炮长枪,这一点我们待一会儿再谈。就看他文明的那一部分吧,说说西欧的传教士,他们把西欧的宗教传到了中国,而《四库全书·天文略》上说,对那些传教士他\盖欲借推测之有验,以证天堂之不诬,其用意极为诡恶啊\!(掌声)所以这也不好啊,对方辩友!再看对方三辩,他告诉我们,一个文化的发展不能独立地发展,要*外界的需求,这点我们也同意,但我们吸收外来的文明而不是外来的文化。好的,先让我回顾历史,面对先进民族的文化殖民,非洲文化哪里去了?几内亚人只会讲法语,而贝宁沧海古国消失了,\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利在何处?面对落后民族的文化破坏,希腊、罗马文化哪里去了?日耳曼铁骑一夜之间将悠悠百年文化一扫而光,只留得\白云千载空悠悠。\利在何处?面对同等民族间的文化移殖,传统文化哪里去了?佛教传入后竟自喻为月亮,而将儒道两家比作众星陪衬,\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我再问,利在何处?(掌声)让我环顾现实,阿以为何战争:说明民族性超越了地域国界。英美为何磨擦、说明民族性超越了种族渊源。现在许多学者都强调,当今世界的冲突不再是政治经济,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化。任何一个具有清醒意识的民族,都认识到文化是自己安身立命的根本。我请问一个失去了文化依托的民族,它还是民族吗?最后,让我审视中国,我请问,改革开放的目的是什么?当然是为中华民族强大起来,而外国希望看见中国强大起来吗?不会。美国一位学者明目张胆他说:一个日本已够让人心烦,绝不能让中国再发展起来。我再请问,改革开放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是依托于民族文化的底蕴,那么外国文化以强劲的跨国资本为后盾,对民族文化进行强势入侵,妄图以一种文化、一种观念、一种制度来统一世界,如果中国的商店一定要命名为罗娜、利莎,如果中国的影院一定要把太平门改成非常口的话,这还是我们的国家吗?这还是生我养我的故乡吗?\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只要我们立足于本民族文化精神,一定能走出中华民族的富强之路。谢谢!(掌声)
主席:谢谢,谢谢黄荣相同学。从刚才六位辩手你来我往的交锋中,大家已经看到正反双方向学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接下来我们就要进入精彩的自由辩论阶段。这既是对辩手们的考验,也是让观众朋友最为惊心动魄的时刻。不过我要提醒大家,每队发言的时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利大于弊(首届中国名校大学生辩论)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