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建设项目投资决策和编制设计任务书的依据。项目投资决策者主要依据可行性研究的评价结果决定一个项目是否应该投资和如何投资,因此,它是投资的主要依据。可行性研究中具体研究的技术经济数据,都要在设计任务书中明确规定,它是编制设计任务书的依据。
作为筹集资金向银行申请贷款的依据。作为项目主管部门商谈合同、签订协议的依据。根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设计任务书,项目主管部门可同有关部门签订项目所需要的原材料、能源资源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协议和合同,以及引进技术和设备的正式协议。
作为项目进行工程设计、设备订货、施工准备等建设前期工作的依据。按照可行性研究中对产品方案、建设规模、厂址、工艺流程、主要设备选型和总图布置等方案的评选论证结果,在设计任务书确认后,可作为初步设计、设备订货和施工准备工作的依据。
作为项目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研制计划和补充地形、地质工作和工业性试验的依据。
作为环保部门审查项目对环境影响的依据,并作为向项目建设所在地政府和规划部门申请建设执照的依据。
2.2初步设计阶段
初步设计是为了阐明在指定地点、时间和投产限额内,拟建项目在技术上的可行性、经济上的合理性,并对建设项目作出基本技术经济规定,编制建设项目总概算。有时对于技术上比较复杂而又缺乏设计经验的建设项目,增加技术设计;技术设计是进一步初步设计的重大技术问题,如工艺流程、建筑结构、设备选型及数量确定等,同时对初步设计进行补充和修正,然后编制修正总概算。
2.3施工图设计阶段
施工图设计在初步设计或技术设计的基础上进行,需完善地表现建筑物外型、内部空间尺寸、结构体系、构造状况以及建筑群的组成和周围环境的配合,还包括各种运输、通信、管道系统、建筑设备的设计。施工图设计完成后应编制施工图预算。国家规定,施工图设计文件应当经有关部门审查。
四、项目设计的程序
1、设计策划(设计项目合同确定后,项目部依据“项目任务单” 确定设计
经理及设计人员,下达设计任务和工作进度)
2、组织和技术接口 3、设计输入
4、设计输出(包括文件目录、设计说明、计算书、设计图纸、施工标准、检验说明等)
5、设计评审 6、设计验证 7、设计确认
8、设计更改 9、设计完工报告
五、工程设计的原则和依据
1、工程设计的原则
工程设计是工程建设的主导环节,对工程设计的质量、投资效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保证工程设计的质量和水平,使建设工程设计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真正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相关法规规定,工程设计必须遵循以下主要原则:
(1)贯彻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和产业政策。
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产业政策,是国家某一时期的建设目标和指导方针,工程设计必须贯彻其精神,城市规则、村庄和集镇规划一经批准公布,即成为工程建设必须遵守的规定。工程设计活动也必须符合其要求。 (2)综合利用资源,满足环境要求。
工程设计中,要充分考虑矿产、能源、水、林、牧、渔等资源的综合利用。要求“城市节能,农村节地”,要因地制宜,提高土地利用率。要尽量利用荒地、劣地,不占或少占耕地。工业项目中要选用耗能少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民用项目中,要采取节约能源的措施,提供区域集中供热,重视余热利用。城市的新建、扩建和改建项目,应配套建设节约用水、用电设施。在工程设计时,还应积极改进工艺,采取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防止粉尘、毒物、废水、废气、废渣、噪声、放射性物质及其他有害因素对环境的污染,要进行综合治理和利用,使设计符合国家环保标准。
(3)遵守工程建设技术标准。
工程建设中有关安全、卫生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标准都是强制性标准,工程设计时必须严格遵守。
(4)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
工程设计应当广泛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科研和技术成果,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工程实际情况,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以保证建设工程的先进性和可靠性。
(5)重视技术和经济效益的结合。
采用先进的技术,可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量,降低成本,但往往会增加建设成本和建设工期。因此,要重视技术和经济效益的结合,从总体上全面考虑工程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6)公共建筑和住宅要注意美观、适用和协调。
建筑既要有实用功能,又要能美化城市,给人们提供精神享受。公共建筑
和住宅设计应巧于构思,使其造型新颖、独具特色,但又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保护自然景观。同时还要满足功能适用、结构合理的要求。
2、工程设计的依据
项目建议书是进行工程设计、编制设计文件的主要依据。
如有可能,设计单位应积极参加项目建议书的编制、建设地址的选择、建设规划及试验研究等设计前期工作。对大型重点项目,在项目建议书批准前,可根据长远规划的要求进行必要的资源调查、工程地质和水文勘察、经济调查和多种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等方面的工作,以从前了解和掌握有关情况,收集必要的设计基础资料,为编制设计文件做好准备。
六、各设计阶段内容
(1)总体设计。
总体设计一般有文字说明和图纸两部分组成。其内容包括:建设规模、产品方案、原材料来源、工艺流程概况、主要设备配备、主要建筑物及构筑物、公用和辅助工程、“三废”治理及环境保护方案、占地面积估计、总图布置及运输方案、生活区规划、生产组织和劳动定员估计、工程进度和配合要求、投资估算等。总体设计的深度应满足开展下述工作的要求:初步设计,主要大型设备、材料的
预安排,土地征用谈判。
(2)可行性研究报告
包括:总论(包括项目提出的背景;研究工作的依据和范围);需求预测和拟建规模(包括国内外需要情况预测;国内现有工厂生产能力估计;销售预测、价格分析;产品竞争能力和进入国际市场前景;拟建项目规模、产品方案和发展方向的技术经济比较和分析);资源、原材料、燃料及公用设施情况(资源储量、品位、成分以及开采、使用条件评述;原料、辅助材料、燃料的种类、数量、来源和供应可能;所需公用设施的数量、供应方式和供应条件);设计方案(项目构成范围;全厂布置方案的初步选择和土建工程量估算;公用辅助设施和厂内外交通运输方式的比较和初步选择);建厂条件与厂址方案(建厂地理位置、气象、水文、地质地形条件和社会经济现状;交通、运输及水、电、气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厂址比较与选择意见);环境保护(调查环境现状,预测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提出环境保护和“三废”治理的初步方案);企业组织、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估算数);实施进度建议;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经济、社会效益分析;结论等。
(3)初步设计。
初步设计一般应包括以下有关文字说明和图纸:设计依据、设计指导思想、产品方案、各类资源的用量和来源、工艺流程、主要设备选型及配置、总图运输、主要建筑物和构筑物、公用及辅助设施、新技术采用情况、主要材料用量、外部协作条件、占地面积的土地利用情况、综合利用和“三废”治理、生活区建设、抗震和人防措施、生产组织和劳动定员、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建设顺序和期限、总概算等。
初步设计的深度应满足以下要求:设计方案的比选和确定、主要设备材料订货、土地征用、基建投资的控制、施工招标文件的编制、施工图设计的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施工准备和生产准备等。
(4)技术设计。技术设计的内容,由有关部门根据工程的特点和需要,自行制定。其深度应能满足确定设计方案中重大技术问题和有关实验、设备制造等方面的要求。
(5)施工图设计。施工图设计,应根据已批准的初步设计进行。其深度应能满足以下要求:设备材料的安排和非标准设备的制作与施工、施工图预算的编
制、施工要求等并应注明建筑工程合理使用年限。
七、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设计要按照规范规定,要强化设计、合理选用 规范方面可参照设计原则。
设计方案可能有多个,要在安全可靠的基础上合理选择。比如在设计与工程造价的关系上,尽管设计费仅占全部投资的1% 左右,但可影响工程造价的20~30%。
2、设计要注意其阶段和顺序
设计是分阶段的(如前所述),前一阶段设计工作没有完成,或设计文件没有经过有关部门审核批准,不得开展下一阶段的设计工作( 但可做准备);前一阶段设计文件经过批准成为后一阶段的设计依据,后一阶段设计文件又是前一阶段的深化和发展,不同阶段的设计文件之间,既有密不可分的有机联系,又有明显的严格的区分。因此,每个设计阶段各个专业的设计文件分别组成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
3、设计变更要遵守规定、加强整理和保管
当设计变更时,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修改原图或补充绘制新图, 并相应地做好施工现场和库存蓝图的修改工作,做到底图与蓝图一致, 图纸与施工安装现场一致。做好设计变更材料与该工程设计技术文件材料的配套整理, 使工程设计档案准确、完整。档案人员应当了解设计变更情况,避免对外提供已经作废了的或已经修改过的错误图纸,以免生产建设中造成失误和损失。
4、设计周期与工程造价方面的影响
设计时既要保证设计周期,又需要保证工程设计质量,减少工程造价。 现在国家对基本建设投资力度增大,短时间内设计院的设计任务饱和,超过其原有的设计能力。为了承揽到该设计业务,设计院只好加班加点,力争在短时间完成设计任务,因此可能会使设计出现差错或者瑕疵。还有业主为了早日开工建设盲目地缩短设计周期,造成设计文件深度不够,缺项漏项严重,最终导致工程造价失控 。
有时资质较低的设计单位为了生存,为拿到设计任务,不断压低设计费,使 得设计图纸的质量大打折扣,不但不能进行多方案比较,想方设法降低工程造价,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教育文库工程项目设计阶段应关注的几个问题终(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